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电视剧不断焕发新活力

2019年11月20日13:37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电视剧不断焕发新活力

  编者按一直以来被视作国产电视剧行业发展“风向标”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11月11日—14日在北京举行。在本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19·秋季)期间,电视剧领域的专家、代表等齐聚一堂,聚焦电视剧行业热点问题,为行业未来指点迷津。那么,本届北京秋交会又为行业带来了怎样的行业动态和创作启示?不妨随《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一探究竟。

  第25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19·秋季)展会现场。

  节目交易、发展论坛、中国电视剧走出去论坛、新剧发布会、专项推介会……前不久落幕的第25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19·秋季),充分发挥交易会行业“风向标、晴雨表”的地位和作用,聚焦电视剧行业热点焦点问题,在一场场的交易洽谈和头脑风暴中,中国电视剧未来发展趋势变得越来越清晰:中国电视剧将继续以其自有的力量承载着家国情怀,用艺术续写民族文化精髓,不断焕发新活力,释放出更多振奋人心的正能量。

  品质提升

  生产模式粗放型转集约式

  本届交易会以电视剧展示、交易为主,同时涉及网络剧、动画片、纪录片、电视栏目等节目及网络文学IP。与上届相比,本届交易会成片首轮发行剧目增多,同时参展片单所涵盖的剧目题材类型更为丰富,精品化程度显著提升,内容、品质成为影视市场更为看重的资本,这充分证明中国电视剧市场正在加快从数量规模增长的粗放型发展向质量品质提升的集约式发展转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刘梅茹表示,今年是新中国七十华诞,电视剧人倾情献礼,一大批主旋律精品剧作导向正、品质高、回望历史、记录时代,用心、用情、用功,讴歌历史,礼赞中国。如北京卫视播出的《河山》《奔腾年代》《芝麻胡同》《破冰行动》《光荣时代》等影视剧的口碑、市场份额都有突出表现。

  革命历史题材一直是主旋律创作的重头,在本届交易会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依然亮眼。如以谍战为类型进行创作,高度融合爱国情怀与家国主义、护宝与悬疑元素的《迷图1936》;以青年视野和百年纵深重新理解中国革命,寻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赤子初心,弘扬红色文化背后的革命信仰革命精神的《燎原》;以“九一八”事变为背景,全方位、多视角展现战乱年代东北人民成长与牺牲的《最顽强的抵抗》等,都将“小人物”与“大历史”进行结合,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奋起反抗的斗争精神,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英雄之歌。

  围绕大局,本届交易会还推出多部关注扶贫问题、关注民生建设的题材作品,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如以经济改革为主线,全面、细致、深入地表现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大江大河2》;展现国家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与落实、围绕乡村道路等基础建设的《幸福隧道》;以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时代号召为背景,聚焦普通共产党人扶贫一线行动的《最美的乡村》等,都从不同角度彰显着我党党员干部在恶劣环境中甘于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

  在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看来,中国电视剧正“从底线意识转向导向意识、从增量创新转向存量创新、从商业品牌转向文化品牌、从产品数量转向版权质量、从粗放生产转向规范生产,形成向上、向善、向美、向前的主流价值”。

  聚焦现实

  以正能量照见时代生活

  现实主义创作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大潮,更是电视荧屏的主流创作原则。这点在本届交易会的采访中,《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有明显感受。

  纵览本届交易会新剧片单,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再次大幅回归,成为创作主流。如讲述法律从业者为守护公平正义、为职业理想奋斗的《精英律师》;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民营汽车行业为背景的职场励志剧《越过山丘》;全景展现急救人员工作状态及医患关系、解读急救行业、普及医疗急救常识、体现人间温情的《120移动急诊室》;描绘新时代我国检察事业新变化、新面貌,展现我国检察官公正执法、执着进取精神气质的《你好检察官》等,分别从不同行业、不同角度直击社会痛点,揭示更为深厚复杂的社会关系,描摹青年人的成长,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都挺好》《破冰行动》《小欢喜》《亲爱的,热爱的》是爱奇艺今年在平台播放数据较高的剧集,爱奇艺副总裁戴莹认为,现实题材的春天已经到来,这一题材所带来的现实意义更为巨大。

  谈起这一现象,著名编剧周振天认为,现实主义创作中要注意细节的真实。“编剧要保持编剧文学的高位追求,提升捕捉生活的敏锐,找寻精妙奇巧的角度,掌握深入开掘素材的穿透力和洞察力,增强作品浓郁的人间烟火,超越一般叙事的哲思水平。只要你有好故事,就会有爱听你讲故事的人。”

  创作出今年上半年热门作品《破冰行动》的编剧陈育新则认为,任何作品必须要以真实打动观众,给观众真实的力量,不仅有场景方面的真实,也要有精神世界的真实。

  制作人徐晓鸥把现实题材的创作划分为新故事和老故事两类。在她看来,新故事就是展现当下生活的作品,也是当下观众最为需要的精神食粮。“这需要创作者有一双慧眼去发掘。而老故事则是已经在荧屏中被表现过无数次的故事,当社会环境和观众的眼界发生变化,能不能在经典的老故事中解读出新味道,这是每个志在现实主义创作的人要面临的考验,也是当下创作者急需攻克的关口。”

  “北京模式”

  助推“影视之都”建设

  《最美的青春》《大江大河》,是近两年来在荧屏收视和观众口碑中获得双丰收的文艺精品,其成功除了来自创作者不忘初心的艺术坚持,还有电视剧精品创作的“北京模式”。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也是影视重镇,众多影视创作的领军企业和领军人才集中在北京,目前已拥有影视制作机构8769家,全国电视剧制作机构有一半落户在北京,是全国电视剧策划、制作、传播、研发的中心,有出精品、出力作的人才优势和雄厚基础。

  “北京电视剧的创作生产近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张苏表示,近几年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始终坚持“引一把、领一把、扶一把”的工作机制,坚持“五个一”的创作理念,结合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确立了精品创作的“北京模式”,使京产电视剧实现了现实题材攀升、总体品质提升、市场口碑上升。在今年的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过程中,北京市5部影视作品获奖,数量位居省(区、市)之首;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支持的多部剧目都列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荐播出参考片单,充分凸显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行业领军地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为了推动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审时度势推出一系列扶持和引导举措,多角度、多层次推动北京影视行业健康发展。如编制的“2018—2022年北京影视出版精品创作五年规划”,从艺术指导、规划立项、后期奖励、宣传推广等方面,对主旋律作品实施全过程管理。在本届交易会上,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与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影视领域投融资事宜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金融创新发展,为首都影视剧行业发展贡献力量。“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方面持续作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情怀的电视剧目。”张苏如是说。

  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市文促中心主任梅松看来,北京是首善之区、文化中心,也是发展影视事业和进行文化创新创作的不二之地,以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为代表的北京文化,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现。(记者 王坤宁 李婧璇 见习记者 齐雅文)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