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
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2.6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二,佔GDP比重達30.3%,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新亮點。麥肯錫公司12月發布《數字中國:提升經濟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當前中國擁有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市場,已成為全球最大移動支付市場,2016年中國電商交易額佔全球電商交易總額比重超過40%,移動支付交易額是美國的11倍。中國在虛擬現實、自動駕駛、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能等多個數字經濟領域的風險投資規模均位列全球前三。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制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強調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正如習近平致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信中所講,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進入快車道。作為塑造全球數字化格局的重要力量,中國將順應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以數字經濟為重要驅動力,從產業投資、商業模式和全球治理等多個領域引領全球新趨勢。
●依法推進網絡空間治理頻出重拳踏石留印
2017年,伴隨《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中國網絡空間治理在法治化軌道上留下了堅實的足跡。年初中辦、國辦印發《關於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移動互聯網驅動引領作用和安全風險防范受到進一步重視。
年內,國家網信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先后出台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十多項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對網絡新聞信息服務、互聯網跟帖評論、論壇社區、互聯網群組、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新聞信息服務新技術新應用、互聯網內容管理從業人員、網絡視聽節目內容、網絡文學、電視上星綜合頻道、電視劇發展等等進一步強化、細化管理規范和社會責任,為網絡空間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
2017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信系統累計約談違法違規網站798家,會同電信主管部門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3131家,移送司法機關相關案件線索903件,有關網站依照用戶服務協議關閉各類違法違規賬號50萬余個,關閉各類違法違規賬號群組139萬余個。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中央八部門聯合開展為期40天的互聯網低俗色情信息專項整治行動,共處置、刪除色情低俗等有害信息超過2000萬條。在依法治網、協同治理的原則指引下,網絡治理保持高壓態勢,頻出重拳,踏石留印,網絡空間更加天朗氣清。
●加快推進IPv6規模部署開啟互聯網發展新時代
2016 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國內主要商業網站、教育科研網站和政府網站支持IPv6,手機應用排名前 100的中文APP 80%支持IPv6,IPv6 流量佔比達到 5%。
2017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吹響了中國互聯網全面進軍IPv6時代的號角。該計劃指出,我國要用5到10年時間,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IPv6商用網絡,其中2018年末,IPv6活躍用戶數達2億,互聯網用戶中的佔比不低於20%﹔2020年IPv6用戶數達5億,互聯網用戶中的佔比不低於50%,新增網絡地址不在使用私有IPv4地址﹔到2025年末,我國IPv6網絡規模、用戶規模、流量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位,網絡、應用、終端全面支持IPv6,全面完成向下一代互聯網的平滑演進升級。
加快推進IPv6規模部署,構建高速率、廣普及、全覆蓋、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聯網,是加快網絡強國建設、加速國家信息化進程、助力經濟社會發展、贏得未來國際競爭新優勢的緊迫要求。中國互聯網將開始全面進入一個新時代,並將對未來全世界互聯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進入技術試驗階段
2016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開展5G研發和產業推進,為5G啟動商用服務奠定基礎。2017年9月,我國發布了5G第二階段無線部分測試結果,各廠商的5G技術集成方案可以滿足關鍵指標。目前我國已啟動第三階段試驗,在北京懷柔規劃了30個站規模的5G外廠建設,華為等5家系統廠商共完成了15個站的建設工作,加速了產業鏈的合作與技術的成熟。11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我國3000-500MHz頻段5G頻率規劃,將3300-3400MHz、34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率確定為5G系統工作頻段。由此,我國成為國際上率先發布5G系統在頻段內頻率使用規劃的國家。
5G將以全新的網絡架構,提供至少十倍於4G的峰值速率、毫秒級的空中接口傳輸時延和每平方公裡上億級的連接能力,意味著網絡速度和質量的跨越式提升,將加速許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移動數據流量在未來數年內將呈井噴式增長,有力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5G網絡的建設將開啟萬物廣泛互聯、人機深度交互的新時代。
●監管與科技助力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
2017年被稱為“金融監管年”,互聯網金融業監管空前有力,長效監管機制不斷完善。2月23日,銀監會官網正式對外公布《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網貸行業繼備案登記之后又一合規細則最終落地。4月,現金貸首次遭監管層點名,銀監會要求持續推進網絡借貸平台(P2P)風險專項整治,做好校園網貸、“現金貸”業務的清理整頓工作。7月初,央行等部門聯合發布通知,從2016年4月開始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將延至2018年6月底。在此大環境下,一些領先的互聯網金融平台正加速自身的合規步伐,一些不符合政策導向的互聯網金融平台相繼轉型。
2017年,金融科技發展深度影響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格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區塊鏈等新技術從概念落實到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日常運營層面,可針對平台的資產獲取、風險控制、貸后管理、催收等運營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智能解決方案。大數據支持全面降低互聯網金融信貸集中風險,進一步提高互聯網金融產品質量及服務效率。
投融資市場對互聯網金融行業持續關注,在海內外資本市場上表現活躍。2017年第四季度拍拍貸等密集登陸美股資本市場,行業內還發生多起重大企業並購、融資等資本事件。整體來看,當前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已走在了全球前列。
●人工智能發展納入頂層規劃進入百姓生活
2017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目的是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11月15日,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並宣布百度、阿裡、騰訊、科大訊飛等公司為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1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和集成應用為重點,推進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
2017年,華為、寒武紀等中國公司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人工智能通過以圖搜圖、人臉識別、人機交互、智能寫稿、無人超市、無人駕駛等多方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號稱真正意義上的24小時無人值守、可規模復制的無人商店“繽果盒子”(BingoBox)登陸上海﹔京東、阿裡巴巴紛紛宣布開設無人商店﹔百度無人車亮相百度AI開發者大會﹔搭載“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系統”的深圳巴士集團公交車在深圳市福田保稅區首發試運行﹔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最先發布該消息的是一個寫稿機器人﹔上海地鐵乘客進站不用刷卡、不掏手機,直接“刷臉”就可以過閘進站……人工智能離中國人的生活越來越近了。
●我國窄帶物聯網建設快速部署
2016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年)》,成為我國物聯網產業未來五年發展的指導性文件。2017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又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從政策方面為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到2017年末,我國將實現NB-IoT網絡覆蓋直轄市、省會城市等主要城市,基站規模達到40萬個。
據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的《2016-2017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顯示,我國物聯網正邁入“重點突破、系統創新、跨界融合、協同發展”的新階段。我國物聯網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低功耗廣域通信網等新技術加速融合,呈現集成創新、迭代升級等特征。物聯網產業生態全面優化,平台化和細分領域應用熱度提升。
●融合發展大幅提升主流媒體網絡輿論引導力
2017年,我國媒體融合發展進入關鍵階段。1月,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央領導與會,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盡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實現融為一體、合而為一,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以中央主要新聞媒體為引領,省級媒體為骨干,媒體深度融合不斷推進,新聞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融合傳播技術廣泛應用,現象級創新產品點擊量過億,主流媒體傳播陣地得到極大拓展,輿論引導能力大幅提升。
“兩微一端”上的用戶數量持續快速增長,截至2017 年底,人民日報法人微博聚集用戶9800萬,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訂閱數達1500萬,人民日報客戶端累計自主下載量超過2億。一些具備條件的主流媒體也開始嘗試平台化發展,如《人民日報》推出“人民直播”平台,新華社推出 “現場雲”平台,中央電視台推出“央視新聞移動網”平台,“長江雲”“津雲”等省級新媒體平台也紛紛亮相。媒體融合發展中的主流媒體緊密圍繞黨和國家事業大局,持續增強網上正面宣傳,創新重大主題報道方式和手段,效果顯著,如黨的十九大相關報道閱讀量超過170億,相關視頻播放量超過32億。主流媒體在網絡空間切實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更好地滿足了各方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壯大了主流輿論。
●互聯網成為精准扶貧重要助推力量
脫貧攻堅是我國三大攻堅戰之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就是要瞄准農村的貧困人口,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為“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個關鍵力量。為解決貧困地區的自身發展問題,國家制定政策,推出網絡扶貧行動計劃,組織實施網絡覆蓋、農村電商、網絡扶智、信息服務、網絡公益等五大工程,“十三五”期間將安排1000億元支持網絡扶貧項目。目前,中國貧困村寬帶覆蓋率已達到86%,貧困發生率下降到了4%,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了互聯網,更多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更多山溝裡的孩子接受了優質教育,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互聯網+”成為貧困地區擺脫落后水平的重要路徑。
●我國網絡安全立體防控體系逐漸成型
近年來,我國網民因垃圾短信、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數額巨大。2017年5月肆虐全球的WannaCry勒索病毒波及中國,不僅讓國內部分高校受害,還造成部分加油站無法結算、一些地區公安部門的交管、出入境等業務暫停。人們在關注網絡安全的同時,也越發意識到網絡安全是共同的,不是孤立的,必須要協調多方力量來共同守護。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多個省區市開展執法檢查,了解《網絡安全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實施情況。2月公布的《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擬建立網絡安全審查專家委員會,在第三方評價基礎上,對網絡產品和服務的安全風險及其提供者的安全可信狀況進行綜合評估。9月,第四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
從政府主導的骨干網的網絡安全空間監測,到從關鍵設施至各個企業的安全保護機制,再到通過一系列的網絡安全軟硬件設施對單個終端用戶進行保護,我國“三位一體”的網絡安全防護格局不斷健全,安全工作機制逐漸完善,保障服務機構支撐有力。
與此同時,我國網絡安全產品和服務基本覆蓋安全防護生命周期各個階段, 2017年相關產業規模將達到457.13億元,網絡安全技術創新活躍、新產品新服務不斷涌現、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