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收視率造假
 

■媒體評論

·人民日報微評:收視造假毒瘤,該切掉了
  收視造假的利益歪藤上爬滿了密密麻麻的“寄生虫”。不盡快拔藤除瘤,就會繼續造成逆淘汰,這是對觀眾不負責,而文藝繁榮也必是虛妄之談。“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瓦解收視造假潛規則,眾望所歸得人心,再造生態是根本。

·光明日報:根治收視率造假須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治理整頓收視率造假,意味著巨大的利益調整,以及既有利益格局的解構和洗牌。這不但需要堅定的決心,還需要監管部門強有力的介入。然而,雖然治理整頓的阻力不小、代價不菲,但這一病灶一旦被切除,對於全行業的收益同樣是巨大的。當收視率這個電視市場的核心“指揮棒”被校正,諸多腐敗亂象、行業亂象,以及資源錯配的現狀都有望迎刃而解,整個電視行業都有望重回健康發展的軌道。【詳細】

·法制日報:治理收視率造假須瓦解利益鏈
  新聞中提到的導演郭靖宇就遭遇了這一情況,有關人士不僅以“不購買收視率不予播出”相要挾,更是“熱情”地指出了購買路徑,怎麼購買,找誰購買,電視台都給片方做好了設定。這就暴露出一條黑色產業鏈,電視台強行在購劇合同中將收視率與購片價格挂鉤,引導甚至要挾制作機構向幕后大神購買收視率,幕后大神又與電視台保持著不尋常的密切關系,如此一來,電視劇制片方繳納了天價保護費,收視率上去了,但是這種虛假行為嚴重加重了電視劇生產成本,不僅損害了電視劇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污染了整個文化生態。【詳細】

·南方日報:讓收視率造假沒有空間
  說到底,收視率是為投放廣告提供依據,而並非電視節目優劣的評價標准。現在進入網絡時代,人們的評價體系更加多元,不僅要參考收視率,而且習慣性去網上搜搜關鍵詞,看它的全網討論指數、社交平台熱搜次數、豆瓣貓眼評分等指標如何。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劇收視率再高,在網上沒有絲毫熱度,隻會令人生疑。另一方面,隨著視頻網站的崛起,電視台也不再是唯一播出平台。如不久前引起全民討論的《延禧攻略》,就選擇了網絡平台播出。【詳細】

·人民網評:不能讓所謂的收視率愚弄觀眾
  最無辜的無疑是電視機前的觀眾。收視率越高,說明該劇也越受老百姓的歡迎,這本是毋庸置疑的道理。可現在,擺在觀眾眼前的一切數字,都有可能只是某“大神”手中的玩物,這讓廣大觀眾如何抉擇?“大神”究竟是何方神聖,被愚弄的觀眾、被要挾的導演都有權得到明確的答案。【詳細】

·央視網評論:整治收視率造假風,須出重拳
  電視劇行業收視率造假,存續良久,貽害甚巨。如今蓋子已揭開,向潛規則挑戰的行動得到廣大業內人士的強烈聲援,足以說明電視劇收視率造假早已犯了眾怒,這個毒瘤到了必須立即切除的地步。正義者從不會缺席,與潛規則決裂就是呵護健康生態,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收視率環境。【詳細】

·北京青年報:斬斷操縱收視率的"黑手"
  導演郭靖宇公開向收視率造假宣戰,得到眾多業內人士的聲援,也讓輿論再次聚焦收視率造假現象。收視率造假在影視界是一個“陳年痼疾”,近年來雖經多次治理,但收效並不明顯,有時甚至愈發猖獗。近幾年,隨著國內影視劇制作水平提升以及雄厚資本的支持,涌現了一批風靡海內外的“爆款”電視劇,但與此同時,收視造假使得影視行業發展生態惡化,給電視劇持續健康發展蒙上了陰影。【詳細】

·北京商報:收視率造假為何明知故犯
  收視率造假的原因早已人盡皆知,但形成了嚴重利益捆綁之后,解決起來卻並不容易。收視率造假仿佛是行業內的“囚徒困境”。對任何一家電視台來說,如果別的電視台都不造假,造假的一方反倒是佔了便宜﹔而別的電視台都造假,那不造假的一方就吃虧了,所以最佳策略是選擇造假。對於優秀的電視劇集同樣如此,良心巨制如果不去造假可能連上星的機會都沒有,而粗制濫造之作卻可能因為造假撿了大便宜。【詳細】

 

■業內人士說

·知名編劇 汪海林
  力挺郭靖宇導演和所有不屈服於黑惡勢力的人,支持初心和底線,呼吁政府正視買賣收視率的犯罪行為,拿出切實措施嚴厲打擊!

·光線傳媒總裁 王長田
  2015年初,因為不願意參與收視率造假,光線憤而退出電視節目市場,當時多檔節目在央視等播出,停播所有節目之痛苦記憶猶新。

·導演 陸川
  曾經親耳聽到某導演朋友在電話裡無奈地要求制片將每集40萬元購買收視率的費用,打到北方某市電視台購片主任指定的公司。他跟我說如果不按照電視台指定公司買收視率,將收不到電視台尾款。

·編劇 李亞玲
  兩年過去了,除了買收視的錢爆漲了一倍,從每集50萬漲到了100萬,什麼都沒改變。

分享到

  導演郭靖宇9月15日通過微博發布文章,實名舉報自己導演的電視劇《娘道》遭遇收視率造假黑幕,呼吁影視行業團結起來清除行業毒瘤。次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就發布聲明稱,已就收視率問題展開調查。
  收視率造假可謂老生常談,對於這一貽害甚巨的陳年痼疾,此番再次引發輿論關注,期望以開展調查為契機,多方協力、多管齊下,盡快拔藤除瘤,剎住造假之風。

導演郭靖宇怒揭收視率造假,官方回應業界支持

郭靖宇怒懟收視率造假

·80集電視劇被要價7200萬買收視率
  導演郭靖宇9月15日在個人微博上發布題為《起來,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勢力決一死戰》的長文,怒懟收視率造假問題,並以親身經歷告知,自己正在播出的新劇《娘道》曾被要價7200萬元作為買假收視率以保障順利播出的“保護費”。文章發布后,迅速引起業界關注。【詳細】

·廣電總局就收視率問題開展調查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於9月16日通過官網發文稱,已就收視率問題展開調查,“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與情和反映,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詳細】

·央視、衛視、協會表態支持
  郭靖宇透露,“央視有關負責人來電表示:支持清除不法行為,恢復行業良好生態。”湖南衛視表示,“堅決支持廣電總局打擊收視數據造假!恢復行業良好生態!呼吁綠色收視!”江蘇衛視也表示:“堅決擁護廣電總局調查收視率造假問題,構建公平、健康的行業環境。17日,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發布聲明稱,堅決擁護總局採取相關措施開展調查,對違法違規問題進行嚴肅處理。【詳細】

收視率造假可謂老生常談,背后利益復雜、危害巨大

收視率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收視造假已是陳年痼疾
  電視收視率做假由來已久。收視率調查原本是為廣告商向電視台投放廣告服務的,並非電視節目優劣的評價標准,這也是國際通行規則。多年以前,一些電視台為爭取廣告資源,開始收視率做假行為﹔之后愈演愈烈,當電視劇成為所有衛視頻道黃金時段的主打節目后,播出機構便強行要求在購劇合同中,將收視率與購片價格挂鉤,引導制作機構去買收視率。【詳細】

·黑手瓜分“利潤”高達40多億元
  收視率造假屢禁不止,個中原因,就是因為它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利益,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利益格局。據反映,購買收視率的費用已經翻番至目前的每集近百萬元。有媒體曾估算,從事收視率造假的“黑手”每年從電視劇產業市場中瓜分“利潤”高達40多億元,已成為影視行業中除制作方、電視台、廣告商之外的“第四種勢力”。【詳細】

·造假愚弄觀眾、損害電視劇行業發展
  收視率造假給多方帶來傷害,不僅傷害用心生產好作品的創作者,也嚴重損害電視劇產業的健康發展,片面追求收視率的不良風氣,導致明星價格虛高、內容同質化、審美價值取向低俗等問題屢見不鮮。最無辜的無疑是電視機前的觀眾。收視率越高,說明該劇也越受老百姓的歡迎,這本是毋庸置疑的道理。可現在,擺在觀眾眼前的一切數字,都有可能只是某“大神”手中的玩物。【詳細】

唯有多方合力、多管齊下,方能拔除“造假”毒瘤

唯收視率論早就被吐槽

·斬斷利益鏈條,完善法律利劍
  治理收視率造假,意味著巨大的利益調整,以及既有利益格局的解構和洗牌。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強有力的介入,積極採取嚴厲措施,瓦解利益鏈,斬斷操縱收視率的黑手。當然,完善有關法律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電視劇行業也應該擁有專屬法律利劍,為我國電視劇發展正本清源。【詳細】

·嚴格監管收視數據提供機構,完善統計方式
  由於中國收視率市場的“一家獨大”,目前全國各電視台各大城市的所有收視率,基本由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一家出具。在這種背景下,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收視率調查過程中缺乏來自第三方的監督與相應管理懲戒機制。從當前的技術條件看,收視率造假問題並非不可解決,關鍵是有關部門必須負起責任,對提供收視數據的機構予以嚴格監管,督促其不斷更新全國樣本家庭、擴大樣本數量、完善測量和統計方式。【詳細】

·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對受眾深度細分
  在治理整頓收視率造假的同時,還要適當弱化收視率指標。如果能夠建立起更加多元、更具彈性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就有望終結收視率對於電視內容“評判一切價值”的不正當權力。電視內容生產者和播出平台也完全有必要對受眾進行深度細分,做深做精垂直領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