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抗擊埃博拉的中國身影(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申孟哲  閆夢醒  白梓岑
2015年01月28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日前,曹廣(左)、吳素萍在北京接受本報採訪。
  白梓岑攝

  “第三批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30例,其中陽性15例,確診患者治愈出院3例,死亡2例。目前在院患者10例,其中確診患者4例,陰性3例,等待結果3例……”這是1月25日,在塞拉利昂抗擊埃博拉一線的我軍第三批援塞醫療隊隊長、解放軍第302醫院副院長段惠娟寫下的“醫療隊一周總結”。

  1月13日,段惠娟率領的43名醫療隊員出征。在遙遠的西非,他們和已經奮戰2個月的第二批中國醫療隊完成“交接棒”,繼續和疫情殊死搏斗。

  較量,在沒有硝煙的戰場

  27歲的護士王小艾是醫療隊中最年輕的一員。出身軍人世家的她,剛剛在12月27日舉行完婚禮。但是聽到醫院抽調人員組成“抗埃”醫療隊的消息,她還是瞞著家人報了名。

  1月的西非,氣溫高達30多攝氏度。和每位進入病房的中國醫護人員一樣,王小艾要經過36道穿脫流程,將口罩、帽子、護目鏡、防護服、防水隔離衣等11件防護用品套在身上。從穿上第一層密閉防護服開始,汗水就已淌下。

  面對埃博拉,他們不敢有任何疏漏。

  在一線的工作是什麼樣的?在前線的解放軍第302醫院青少年肝病診療與研究中心護士長儲芳這樣對本報描述道——

  “我們要時刻注意保持勻速工作狀態,這不僅是為了節省體力,也是為避免因動作幅度過大,出現皮膚暴露而被感染的危險。盡管如此,我們的衣服還是很快濕透,護目鏡也會隨之模糊,呼吸加快,缺氧憋悶症狀出現。我們要在身體能承受的有限時間內,完成對病人的問診、觀察、生命體征採集及藥物發放等診療工作。”儲芳說。

  平時每一個得心應手的動作,在身著11件防護用品,30℃高溫的環境下,都顯得異常費力。

  拯救,在你看不見的世界

  曹廣是北京安貞醫院的一名普外科醫生,今年40出頭。2012年8月,他跟18名戰友一起,奔赴西非國家幾內亞,承擔中國第23批援幾內亞醫療隊的任務。他用“救命鼠sg”的網名,斷斷續續地更新著自己的微博。

  直到2014年4月5日。這一天,曹廣的一條微博突然“火”了。

  “今天我決定向大家匯報一件非常悲痛的消息,和我一起工作的醫生Dr Gassimou還有我們科一名護士Madamu Camara,因為在工作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導致死亡。本人也因為曾經接觸過患者,以及同Gassimou一起手術而目前在接受隔離觀察……”

  蓋斯姆醫生是曹廣在幾內亞的同事,兩人一起工作兩年,經常“拍肩膀開玩笑”。后來証實,蓋斯姆醫生是因接觸幾內亞首都第一例埃博拉病人而感染。那天晚上,曹廣也曾接觸過那名患者,“還用手翻了眼瞼”。

  和曹廣一樣,吳素萍醫生在幾內亞的搭檔也感染了埃博拉,所幸最終治愈。

  4月那條微博,已有超過2.7萬人轉發。網友在下面留言:“有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拯救世界。”

  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從去年初爆發以來,埃博拉已經造成2.5萬人感染,帶走了7500多人的生命,致死率甚至一度超過50%。

  到現在,中國已經向塞拉利昂派出3批專門抗埃醫療隊,都來自302醫院。醫療隊中,既有像王小艾一樣的年輕人,也有全軍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王福生、軍隊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組的防疫女專家趙敏、全軍醫院感染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庄英杰這樣的著名傳染病專家。

  這樣的醫務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中國已向埃博拉疫情最嚴重的塞拉利昂、利比裡亞和幾內亞3國派出近800名,收治超過700名患者。

  除了救治,在西非,中國醫療隊還對當地醫療機構進行技術培訓、幫帶,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到2月底,預計中方將為非洲培訓1萬名醫護人員。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