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季為民: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者按:近期,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成為輿論熱點。相比尚不熟悉互聯網的老人,已經能夠熟練掌握互聯網應用操作的老年網民同樣面臨網絡謠言、網絡詐騙、虛假廣告等陷阱,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遠低於年輕網民。長輩在家族群內轉發謠言或沉迷手機娛樂等類似的新聞也時常見諸報端。相比社會輿論對未成年人網絡生活的重視,老年網民的網絡生活似乎尚未成為焦點。人民網傳媒頻道就此話題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季為民。
人民網傳媒頻道:為什麼老年網民極易受到網絡謠言、“標題黨”等不良內容的影響?
季為民:當前,我國正逐步進入老齡社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據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60歲以上網民持續增加,已佔10.3%,達9682萬人,另有約1.57億老人不上網。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關於中老年人上網狀況及風險網絡調查報告顯示,網絡謠言是中老年網民群體遭遇比例最高的網絡風險,部分中老年網民成為信謠與傳謠的主力軍。騰訊公司辟謠產品較真平台顯示,中老年人易感謠言大致分為4類:飲食養生類謠言,疾病醫療類謠言,公共安全類謠言,公共管理政策類謠言。
老年網民之所以易受到網絡謠言、“標題黨”等不良內容的影響,主要原因包括:一、受教育水平低,缺乏基礎科學常識,多以老經驗判斷新事物﹔二、接受信息多通過口耳相傳,缺乏分析鑒別能力,易被誤導﹔三、生理和社會活動能力降低,從眾心理和“善意關心”利他心態又較重﹔四、空巢老人、流動老人增加,缺少代際交流關心,親情關愛缺失,精神世界孤獨空虛。以上原因導致老年網民易輕信網絡謠言、“標題黨”等,特別是謠言制作者利用老年人的善意,用“不轉就會如何如何”的套路,使他們上當受騙,甘當“二傳手”。
人民網傳媒頻道:您認為目前媒體在互聯網內容傳播上是否存在忽視老年網民的問題?
季為民:目前,媒體在互聯網的功能設置和內容生產方面都存在忽視老年網民的問題,導致他們學網、用網、讀網都有難以逾越的門檻。他們不會發紅包、不會用導航、不會網約車、沒有健康碼……這都給老人們的生活造成各種不便和困難。而網絡文化更是以消費預期更高的年輕人應用為主導,盡管有針對老年人的專門手機設計供應,但簡化功能的同時也簡化了內容和服務。
人民網傳媒頻道:向老年網民提供更權威、更易讀、更有價值的內容,主流媒體應該如何做?
季為民:由於老年人的消費預期低,媒體在適合老年人閱讀的內容生產上也不積極。主流媒體應該針對老年人用戶的日常需求,幫助老年人解決日常困難方面提供幫助,如,提升老年人出行、交流、娛樂等網絡“能力”,提供更多科學易用的健康知識、時事新聞、社交平台、金融工具、娛樂內容等智能化產品和內容。
人民網傳媒頻道: 您認為互聯網的“內容適老化”改造有哪些急需改善的問題及難點?
季為民:當前,適老化不足問題成為智能化時代的重要問題。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中國約1.57億老人沒接觸過網絡,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益智能化、網絡化的日常生活中遇到諸多不便,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在內容適老化方面,應主動對接老年人的需求,推進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首先,在內容設計上,應重點關注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如政務服務、社區服務、新聞媒體、社交通訊、生活購物、金融服務等日常生活內容,使其更契合老年人的信息和服務需要。其次,在形式功能上,要適合老年人的生理實際,優化界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既較為容易辨識,又操作簡單。第三,在服務維護上,應制定和確立日常更新無障礙的適老改造標准和目標,適當推出“關懷模式”“長輩模式”,方便老年人使用。
人民網傳媒頻道: 您認為在提高老年人媒介素養方面,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和家庭應該承擔哪些責任?
季為民:2020年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0)45號文件] ,為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和家庭在推動網絡適老建設,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建立了願景,指明了方向。
媒介素養是一種綜合性的媒體運用能力,主要包括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價能力、思辨反應能力和創造生產能力等。在提高老年人媒介素養方面,應建立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和家庭各方面共同幫助老年人提升網絡素養的機制。
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調研,重點做好適老網絡生態的頂層設計,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激勵媒體、公司和平台為老年人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適老評價體系和標准,支持第三方開展網絡適老的評價。
社會各界應建立倡導推廣網絡適老媒介素養的風尚,建立網絡適老多維支撐的體系化文化,通過評選網絡素養文明家庭,樹立代際反哺文明典范。還要健全適老素養培訓體系,督促公立學校、老年大學優化網絡素養教育,提供簡明易學的教材和課程。
企業應積極落實社會責任,要立足老年人的剛性需求,全方位研究和設計適老化應用和內容,對政府的相關政策要積極落實,對網絡適老問題應和學界共同跟進研究,同時通過適老場景的創新設計細化落實各種適老需求,提供更多的適老終端產品、適老軟件應用、適老產品說明指南等。
家庭是提升老年人網絡媒介素養、落實網絡適老服務的重要終端。有調查表明,四成以上的老人希望子女教自己學習新事物,要重視倡導這種后喻文化,在家庭中建立良性代際反哺氛圍。媒體應為家庭互助反哺提供內容、平台、場景等方面的分類服務。老年人自身也應積極面對網絡的智能化創新功能,適需學習,主動擁抱互聯網,提升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
總之,應加強社會各方的網絡適老協同,破除各種壁壘,真正形成統籌推進、分工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加快建立解決老年人面臨“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同時,針對網絡適老目標開展針對弱勢群體的深度改革,彌合數字鴻溝,增進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體人民福祉,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關閱讀:
勿讓老年網民才過“鴻溝”又掉“陷阱” 關注互聯網“內容適老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