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PC時代沒有實現的“網絡實名制”,在移動互聯時代已悄然來臨,改變著新興輿論場。

"身份定位"下的輿論生態之探 大數據利用與隱私保護期待兩全 

錢  偉  李家林
2015年02月05日08: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移動潮中的輿論生態·規則之變③

    往期請見:

  1月22日新媒體版《“竊竊私語”下的輿論生態之變》﹔

  1月29日新媒體版《“回歸常態”后的輿論生態之思

  2月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相關負責人介紹,賬號管理將按照“后台實名、前台自願”的原則,重點解決前台名稱亂象問題。

  此前,國家網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曾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除了即時通訊實名制之外,2015年將全面推進網絡真實身份信息的管理,對包括微博、貼吧等均實行實名制,同時加大監督管理執法的力度。

  相比PC端,智能手機的普及讓輿論場在每個用戶手中生成。手機的專屬性讓移動互聯網有了實名制的特征。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在帶來低成本連接、方便信息處理的同時,也悄然改變著輿論場中的游戲規則。

  在一個人人可以響亮發聲的時代,如何引導網民合理使用“拇指話語權”,營造潔淨的網絡輿論環境?又如何在人人被“身份定位”的環境中,使大數據利用與隱私保護得以兩全?這些,都有賴於移動互聯網規則的重新建構。

  移動互聯推動實名

  在PC時代,網絡用戶的標識是虛擬的IP,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手機是專屬的,網絡行為與用戶的真實行為關聯性高

  “自由的鳥1977”,是安徽省阜陽市交警支隊工作人員王鵬的網名。他在網民中擁有較高的信譽度,被譽為阜陽交警的網絡代言人。

  不為人知的是,這位代言人也曾動過“罷工”的念頭。他說,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彬彬有禮,帶上網絡面具后卻變得暴虐。“在拒絕某論壇負責人消除車輛違章的無理要求后,總有匿名網民追著謾罵,讓我特別寒心。”

  網絡空間的隱匿性給嘲諷、辱罵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不正常的輿論生態,讓未成年人也成為受害者。2013年,林妙可在微博上發表幫服務員下火鍋面的照片,竟引來一些網民的污言穢語。針對林妙可受辱事件,重慶966966文明熱線發起一項有關網絡語言暴力的調查,發現有84%的重慶網民網上被罵過。

  微博名人、北大教授張頤武曾在微博中表達擔憂:網絡言論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專業意見不可能是非此即彼的,這不對“極端”的胃口,可能遭罵。這就造成在公共輿論場上,專業的、理性的不敢講、不願講,罵人的、瞎說的隨便講、放開講。網絡上理性的思考淹沒在情緒化、碎片化的暴力文字中,負面作用不可謂不大。

  回顧論壇上的遭遇,王鵬認為,如果論壇注冊時要求實名,“穿著馬甲到處咬人”的現象或許就不會發生。

  網絡能否實施實名制?2002年,清華大學李希光教授提出網絡應當實名,一語激起千層浪。十年間,網絡實名制從是否應該的爭議,到前台自願、后台強制的“破冰”,再到如今的全面推進,它已經以一種大多數人認可的方式,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有效規則。

  “在PC時代,網絡用戶的標識是IP地址,但虛擬的IP與現實中的人並不綁定。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手機是專屬的,網絡行為與用戶的真實行為直接關聯。”國家網信辦副主任彭波說,手機與個人用戶的直接關聯,導致在PC互聯網時代一直沒有徹底實施的“網絡實名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夜之間實現了。

  國家網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負責人徐豐介紹,2014年年底對即時通信工具管理進行的復核結果顯示,目前微信真實身份注冊的比例已經超過80%,其中新用戶注冊的實名比例達到100%﹔其他即時通信工具的真實身份注冊比例都在90%以上。

  輿論生態步入正軌

  有了清晰的身份認証,有了明確的追責機制,發聲前多考慮、細思量,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發言更負責任

  現在,王鵬已很少登陸論壇及博客了。他隨身攜帶兩部手機,通過微博、微信賬號,隨時與網民溝通。“微信微博都需要實名,很少有人謾罵。遇到不理智的言論,點擊‘舉報’就行。網上輿論環境比以前好太多了。”

  一葉知秋。王鵬對網絡輿論環境的感觸,與全國網絡大環境的走勢趨同。

  2010年9月,依據工信部有關規定,手機實名制開始推行。2013年9月1日,工信部實施《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規定用戶在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和無線上網卡等入網手續時,需提供有效証件進行身份信息登記,擴大了實名制實施范圍。手機實名制,成為實現網絡實名制的關鍵之舉。

  早在2012年,國內幾大微博網站相繼宣布3月16日后開始實施微博實名制,採用“前台自願、后台強制”的原則﹔2014年8月,國家網信辦出台“微信十條”,宣布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將實行“后台實名制”后,各種舉措接踵而至。國家網信辦提出,明確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企業的主體管理責任,讓企業自查自糾,並關閉一批違法違規賬號。

  人民網發布的《2014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認為,隨著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完備,網站平台加強管理,網民自律及社會公序良俗的約束,網絡空間更加清朗,正能量的傳播成為網上輿情的“新常態”。

  “過去網上發言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無理宣泄、人身攻擊的低風險讓一些人在網上肆無忌憚。現在有了清晰的身份認証,有了明確的追責機制,每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發言負責。雖然言論開放,但應該拒絕人格侮辱與人身攻擊。”業內專家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發聲前多考慮、細思量,有利於形成更加理性的輿論環境。

  “網絡實名不僅讓人們在網上發言慎重一些,對中國互聯網還有更大的意義。網絡實名使中國互聯網商業價值大幅度提升,商業環境大幅度改善,也使得輿論生態趨於改良,網上輿論更健康理性,”彭波指出,在移動的“實名”輿論場,需要“移動輿論場的互聯網思維”,即利用大數據對老百姓的需求有精准的了解,主動發聲,真情服務,把老百姓納入自己的“圈子”。

  隱私安全如何提升

  移動網絡正成為生活必需。但是,人也將始終處在被“定位”中,移動大數據面臨個人隱私保護等一系列問題

  專家認為,普遍推行實名制,固然能夠在規范人們的網絡行為方面起到監督作用,限制偏激的言論﹔但也可能產生令人擔憂的個人信息安全隱患。

  “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始終處在被‘定位’中”,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信息法研究中心主任劉澤剛說,一些企業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用大數據技術,想方設法收集個人信息作為商業資源,難免涉及個人隱私。

  移動互聯網時代,實名信息被泄露與侵權的案例屢見不鮮。2014年12月25日上午,12306官網發生大規模用戶信息泄露,大約有13萬名用戶的賬號、明文密碼、身份証、郵箱、信用卡信息、購買記錄等重要信息流出。

  在網民們脫下“馬甲”的同時,如何撐起“安全傘”?這成為每位移動互聯網參與者必須直面的問題。

  事實上,國家層面的努力和嘗試始終在推進。2012年,全國人大通過《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旨在為互聯網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裝上“法律的盾牌”。2013年,工信部在《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發布的同時,出台了《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這意味著國家在推進手機號碼實名制的同時,也將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網信辦有關負責人還透露,2015年我國將加快研究制定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加大對非法收集、泄露、出售個人信息行為的打擊力度。

  企業也加快推出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各項舉措。比如,中國移動就實施了《中國移動客戶信息安全保護管理規定》等系列制度,建立客戶信息常態化保護體系。

  一些掌握大量用戶數據的公司認為,開放與聯合構建網絡安全將成為未來的趨勢和主流。騰訊副總裁丁珂說,未來隻有在政府的指導下,讓眾多有能力有責任感的企業加入共建網絡安全,同時加快法制化進程和加強產業鏈協作,才能實現更好的網絡空間安全。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商務統計與經濟計量系教授王漢生認為,法律對隱私保護的界定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認識。“例如網民在電商瀏覽商品的記錄,是網民的,還是電商的,還是網民和電商共有的?現在無定論。管得太鬆,網民隱私得不到保護﹔管得太緊,消費者將失去以個性化推薦為代表的美好體驗。”

  “我個人傾向於在便利與隱私之間達到某種平衡。落實實名制要做好制度設計,除了加強國家立法及行業自律之外,還需要國家、行業、企業以及個人之間的互相妥協與理解”,王漢生說。

  鏈 接

  網絡實名進程

  2002年11月,《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施行,其中規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對上網消費者的身份証等有效証件進行核對、登記。

  2004年,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網絡管理工作的意見》,提出在高校教育網BBS實行用戶實名注冊制度。

  2005年,信息產業部提出境內所有網站主辦者要提供有效証件號碼,以進行備案登記,並於當年3月20日實施《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

  2005年8月,文化部、信息產業部聯合下發《關於網絡游戲發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見》。要求PK類練級游戲應當通過身份証登陸,實行實名游戲制度。

  2012年,國內幾大微博網站相繼宣布3月16日后開始實施微博實名制,採用“前台自願、后台強制”的原則。

  2012年12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為用戶辦理網站接入服務,辦理固定電話、移動終端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服務,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

  2013年,工信部發布《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

  2014年8月,國家網信辦發布《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將實行“后台實名制”。

  2015年2月4日,國家網信辦發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

  《 人民日報 》( 2015年02月05日 14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