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KTV業“唱衰”為哪般?顧客心態和選擇發生變化

黃盛/文 浦峰/圖
2015年02月06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吃飯、唱K、刷夜是無數“70后”、“80后”熱衷的聚會方式,然而這一方式在如今正慢慢改變,唱K已經逐漸地與他們漸行漸遠。前兩天,號稱京城第一家的錢櫃KTV朝外店“將於2月1日中午12時結業”的消息在各大網站上刷屏,《錢櫃,再見!》等文章也在筆者的朋友圈被多人轉發,許多網友紛紛“十分惋惜,難說再見”,感慨KTV的夜晚承載著自己“無處安放的青春”,甚至還有許多人在1月31日前后去唱“告別”之歌,送錢櫃朝外店“最后一程”。筆者了解到,這並不是KTV行業第一次關閉門店了:不僅北京錢櫃的首體店、雍和宮店先后停業,其在2008年時全國的18家門店如今隻剩6家(北京1家、上海3家、深圳2家)﹔與錢櫃朝外店同屬一個商圈的麥樂迪也在2014年停止了K歌的腳步﹔另外,曾在北京中關村、國貿和雙井有著多家分店的另一老牌KTV樂聖也難逃關門歇業的命運……

  據業內人士統計,2008年時錢櫃朝外店跨年夜單日的營收曾高達78萬元,周五的收入也在30萬元左右,但如今客流量隻剩20%,整個KTV行業的營業收入則至少比之前減少15%以上。一時間,許多人不禁嘆喟:KTV業走到了盡頭!在微博上還有網友一邊關注KTV門店關閉的新聞,一邊發問“為何人們很少去KTV”。那麼,曾經富麗堂皇、車水馬龍的KTV為何風光難再?人們為何唱衰曾經火爆一時的KTV業?

  缺少想學唱的歌

  一說起KTV是怎麼衰落的,很多網友表示現在的自己學新歌的欲望並不強烈,特別是學如今流行音樂的動力“遠不如從前”。網友“楊樾楊樾”發文說“音樂最終的傳播價值是被媒介送到受眾手上之后由受眾自己去傳播,KTV就是實現這種終極傳播的地方”,但“KTV死,就死在市場上沒能像90年代一樣不斷冒出讓普通人有學唱沖動的流行作品”﹔網友“meimei72”也認為現在的流行音樂“沒什麼好聽的新歌了,每次把豆瓣FM調到新歌類,都感覺不好聽。”

  毋庸置疑,市場經濟體系下的流行音樂早已經成為娛樂文化產業的主力軍之一,並以其通俗易懂的歌詞、琅琅上口的旋律在KTV裡備受歡迎,在廣大歌曲愛好者心中形成一種時代的審美意識形態。但隨著流行音樂價值的商業化進程,藝術價值優秀的作品並未“芝麻開花節節高”,反而出現文化立場的動搖:粗糙的包裝制作和大肆的網絡炒作成為流行音樂生態的一面﹔急功近利的心態左右著部分流行音樂人的創作,作品創作力出現減退的苗頭﹔盜版尚存、行內丑聞不斷等問題導致很多流行音樂作品在藝術上萎靡不振。

  “不同時期流行音樂對不同時期年輕人的價值觀產生不小影響,所以年輕人更喜歡通過歡唱來表達自己,KTV無疑是首選場所。但如今我們在包房裡選唱的依然是多年前的歌曲,網絡口水歌、神曲反而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新浪網友“弋涯Kyle”說道,“新歌沒意思,老歌唱的次數多了也就少了新鮮感,所以就很少K歌了。”他認為,KTV最大的吸引力在於一群朋友在包房裡共同吼著高品質音樂的熱烈,“只是現在這種熱烈越來越清淡了,KTV沒落也說明高品質流行音樂的不濟。”

  顧客心態和選擇發生變化

  “70后”的白女士當談到錢櫃門店的關閉時說,讀書時曾和同學們熱衷於在KTV包間刷夜,當時被稱為“麥霸一姐”的她幾乎每周都會拉朋友同去K歌,近幾年結婚生子后,工作和家庭佔據了大部分時間反而很少去了,“現在也就春節同學聚會時去吼兩嗓子,普通休息日多去城郊徒步或待在家裡。”10多年前KTV如火如荼地發展時,“70后”、“80后”或剛剛步入工作崗位或在學校讀書,青春正濃的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和心情去追求當時“潮爆”了的KTV,而在家庭、職場上拼搏多年后反而減少了當初的K歌熱情。

  “那時候能去玩的地方也不多,KTV、網吧之類的也是剛興起,大家都願圖個新鮮,還能釋放自己。”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張子豪告訴筆者,“錢櫃朝外店剛火起來時價錢並不便宜,朋友圈裡有誰去玩一趟那就是‘土豪’, 但后來越來越多的小K歌店倒是讓我們‘欲罷不能’,而且當時三裡屯、后海、五道口等地的酒吧、夜店還不像現在這麼繁華,那時候可以消遣的地方不多。”但是近五六年大家的選擇多了起來,KTV的吸引也就不如從前了。

  的確,隨著社會的發展,娛樂文化產業在市場中的分量愈發重要,人們的休閑方式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密室逃脫、戶外燒烤、滑雪、游樂場、DIY手工藝品、溫泉洗浴等集體活動和酒吧、夜店等場所成為眼下“90后”、“95后”中學生、大學生的選擇,娛樂產業原有的目標顧客被分流。再加上KTV的運營模式多年來缺少大的創新和改變,故而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就下滑。

  “其實很多歌曲並不適合大家一起唱,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的話總會有幾個人在包房裡‘落單’當聽眾,不如其他活動能讓我們所有人都同時參與。再加上有的朋友天生就不喜歡唱歌,所以也就去得少了。”大一的學生楊明說,現在唱吧、9158等K歌軟件不僅錄歌方便、便宜,而且也能與好友互動,還能同步出現自己的影像,不出家門便可與同好者互相交流,“還有一點就是唱吧等軟件的新歌更新很快,這點遠勝於KTV。”

  KTV自身經營的“罪與罰”

  正如前文所述,KTV經歷了10多年的發展,經營模式卻始終沒有太大變化。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KTV門店業主稱,音響設備為主的硬件換代和裝修、服務的轉型、提升並非易事,“通常來說,隔3年進行一次重新裝修方才可能緊跟不斷變化的市場的腳步,但這一來投入人力財力過大,二來需要歇業並觀摩預測市場走勢。再加上如今歌單更新所需的版稅投入也越來越大,很多KTV的店面營收都不理想。”

  另外,在具體的營銷方式上,KTV自身也值得讓人深思。筆者在糯米網、美團網、聚劃算等知名團購網站上發現,很多門店紛紛推出各種低價打折套餐,甚至有6元一小時的歡唱券和9.9元工作日4小時的歡唱券。“現在門店彼此競爭,大家都採取團購等低價策略,不做就失去價格優勢,做的話就減少利潤,有時候就沒盈利。”該店主表示,同行間的價格戰也讓彼此不堪經濟重負。

  據了解,大多門店還存在經營轉化腳步比較慢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移動支付、電商“競技”已成為市場經濟繁華的一幕,然而一些門店尚未與互聯網很好的融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消費模式、App體驗預訂等方式還為在業內全面開花,如何在低價經營模式中打開個性化的市場、如何在市場潮流中給顧客新鮮別致的娛樂享受、如何在市場經營中樹立文化品牌保持生命力依舊是KTV行業甚至整個娛樂文化產業思考的問題。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