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一個西藏小漁村的變遷(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顏珂 王甲
2015年04月02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西藏也有漁村?

  雅魯藏布江北岸,山南地區貢嘎縣甲竹林鎮,一個名叫隴巴的小村庄,曾是西藏自治區為數不多的漁村之一。

  藏語中,“隴巴”意即被水淹沒的地方。多年來,這裡不通公路,村民出行隻能靠劃牛皮船。由於耕地面積少,又經常受到水患的侵擾,隴巴村民世代靠打魚為生,年人均收入僅300元,曾是貢嘎縣最貧困的村子之一。

  交通是最大的難題。村民們為了買盒火柴,不得不劃牛皮筏去雅魯藏布江對岸﹔去一趟拉薩,先得劃一個多小時的船,然后坐拖拉機,六七個小時才能到。

  怎樣拔窮根?政府想到了搬遷。

  世代居住,搬遷哪有那麼容易。起初,村民們並不願意,一位從村子裡出去的老縣長,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終於說動了村民。2001年,全村39戶自願搬到了新址——拉薩至貢嘎機場“兩橋一隧”工程嘎拉山隧道洞口的東側,成為甲竹林鎮沃拉村的第六村民小組。

  從以前不通公路的小漁村,到現在位居山南地區的黃金交通地段——村民們沒有想到,區位一變,生活發生大變化。

  2006年,村民們在村東的大山上開起了採石場。由於交通便利,加上市場需求量大,隴巴村加工的塊石十分暢銷,村民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

  嘗到了闖市場的甜頭,靠國家的無息貸款支持,不少村民們又嘗試購買運輸車,開始跑起了建筑材料運輸。

  36歲的布瓊,是土生土長的隴巴村村民。在日喀則當過兵的他,見多識廣,又懂漢語,早早地就跟師傅跑起了運輸。如今已有兩個孩子的布瓊,自己在外跑運輸,妻子在家照顧孩子和耕地,家庭一年純收入達到20余萬元。

  目前,這個僅有42戶、252人的小村子,已經組建起一個農牧民建材運輸車隊,一個大中型建筑挖掘機、裝載機車隊,擁有各類工程車輛78輛。2014年,集體經濟收入達12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2萬余元,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日子越過越好,隴巴村人並沒有忘記他們曾經賴以生計的牛皮船。雖然再也不用乘著它們下水打魚了,但“隴巴郭孜”舞(牛皮船舞)仍是村民們的最愛。村民們扛著重達90斤的牛皮筏邊唱邊跳,擊打船身,用這種形式懷念先民與自然頑強抗爭的壯志豪情。

  今年已過花甲的阿旺頓珠,是村牛皮船舞的領隊,也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隴巴郭孜”的傳承人。在他的帶動下,村裡每家每戶又制作起了牛皮筏,並多次組織去拉薩等地進行表演,受到觀眾的歡迎。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02日 09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