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和"虛假信息"佔據 是誰動了你的"朋友圈"

![]() |
|
在網絡新媒體時代,有人說微信像我們最親密的愛人,是我們一睜眼就想看到,一看不到就會想念的對象。能獲得這種評價正是因為微信抓住了社交軟件的本質——“私密”。人與人相識,到朋友,密友,甚至情侶,最后夫妻,關系深化的過程,也是隱私一步步不斷彼此分享的過程。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微信中分享秘密的時候迷失了,他們開始變得抗拒,開始疏遠“朋友圈”。究其原因,是因為“朋友圈”被形形色色的“廣告”和“虛假信息”所佔據,讓曾經簡單的小圈子變得復雜起來。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永遠都不知道朋友圈裡哪個人會成為下一個代購。當你樂此不疲地把自己認為值得看的讀的東西分享到朋友圈的時候,突然發現朋友圈的氛圍不那麼美了,有人奪走了你的心靈雞湯,硬生生地塞給你一幅九宮格推廣信息圖。你想要反抗,卻無能為力,因為除了朋友的廣告,微信自身也開始做起廣告生意。對於朋友圈廣告,雖然微信官方表示:廣告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廣告可惡,而是廣告不懂用戶,我們試圖做些改變。但事實上,這僅僅是個善意的謊言,改進后的廣告數量依舊偏多,眾多的微信公眾號也加入了投放廣告的大軍中來。
據網友調查顯示,對於朋友圈廣告,有50%的人是無法接受的,27%的人持理解態度,還有3%的人不關注,隻有17%的人贊同。雖然朋友圈裡出現廣告營銷是正常現象,這個和微博、QQ廣告營銷相似,但朋友圈的組成畢竟是一個是由熟人關系鏈構成的小眾、私密的圈子,它不該像微博或QQ那樣開放,因此控制微信廣告的數量,細分微信廣告的傳播對象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我們每個人的關注點和興趣面是有限的,如今的朋友圈裡充斥的各種虛假信息,干擾了我們對於正常信息的接受,惡化了朋友圈的環境。很多虛假信息是親人或朋友發的養生保健知識,警惕各類騙局、尋人尋物等,仔細分辨便能看出真假,像生吃土豆可以治療癌症,你的幾個小動作可能把財神爺嚇跑之類的文章,僅看標題就哭笑不得,但由於是親朋好友所發,無法屏蔽,隻能任由這些偽科學、科普帖佔據朋友圈中的有限位置。這些虛假信息拉低了朋友圈的質量,潛藏著巨大的危害。例如治療各種疾病的虛假信息,如果被沒有甄別能力的患者或其家人看到,按照所說的方法盲目嘗試,很可能會耽誤正常的就醫時間,重則危及生命。
微信上的虛假信息屢禁不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微信平台屬於熟人網絡、小眾傳播,各種信息的轉發基於對朋友的信任,又由於微信本身的私密性,使得辟謠和徹底清理難上加難。要想根治這些虛假信息,微信隻能從源頭抓起,在技術層面出台更多應對謠言的措施,加大對虛假信息的打擊力度,對創作虛假信息的賬戶進行封號和懲罰,將虛假信息扼殺在搖籃中。
新媒體時代孕育的不應只是豐富的互聯網產品,更重要的是完善這些產品帶給用戶的體驗。微信朋友圈從產生到現在已快到3周年,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去探索,唯有關心用戶體驗,以用戶利益為重,才能把朋友圈這塊“奶酪”做得更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