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影視城邊農民的“光影生活”

李  欣  杜  瑋
2015年04月17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郭克興,在懷柔區影視城周邊可謂大名鼎鼎,被尊稱為“腕兒”。

  豈止一個郭克興。隨著懷柔影視產業的起步和發展,很多農民都像老郭一樣,也搭上了影視快車,吃上了“影視飯”。

  《康熙與韋小寶》中的杭州知府、《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茶館掌櫃、《霍元甲》中的霍家管家……自打進入影視行業以來,楊宋鎮張自口村農民郭克興先后參演了200多部電影、電視劇,飾演過很多角色,成為懷柔的農民影星、楊宋鎮名副其實的影視文化帶頭人。

  初見郭克興,他頭戴迷彩檐兒帽,帽子中間繡著紅色的五角星,胸前別著徽章,十分朴實。62歲的他如今已踏入影視行業20年。談起這些年的影視歷程,郭克興說:“當1995年影視城落戶楊宋時,我就想以后咱懷柔影視發展了,肯定需要群眾演員,這是個好機會啊。”於是,他尋思著當群眾演員。

  有了想法,郭克興立刻付諸行動。1996年,他開始當群眾演員,飾演影片中的路人甲、乙、丙。“剛開始那會兒沒有台詞,甚至沒有鏡頭,一天25元工錢,還管兩頓飯。這當群眾演員可比出去打工合適。那時種地和做木工收入一年幾百元,而當群眾演員一年收入幾千元,差了10倍。”郭克興說道。借著影視文化發展的東風,郭克興年收入多了10倍。一年多之后,一些劇組看他踏實肯干,便讓他給劇組管理現場。從此,郭克興又干起了場務,也更加了解了影視行業。

  除了群眾演員和場務,郭克興還當上了協會理事。2006年,郭克興擔任楊宋影視協會理事,開始負責管理群眾演員。他參與制定群眾演員服務制度,維護群眾演員的利益,提高他們的待遇﹔組織群眾演員學習表演技能﹔確保群眾演員的人身安全。郭克興說:“我管理的這些群眾演員多是北漂,離家在外不容易,我得讓他們拿到工錢、學到知識、住著安心。有些回家沒有路費的、吃不上飯的,我會盡力幫助他們。”在許多人看來,郭克興就是他們的伯樂。這些年來,從他大院走出去許多位導演、演員、制片人,有了郭克興的幫助和支持,他們在影視道路上勇往直前。郭克興對群眾演員行業了如指掌,不管劇組需要多少群眾演員,他保准能找齊。憑著多年來的影視經驗,郭克興帶領村裡的老人、孩子加入群眾演員的行列,帶動村民增加收入。

  現如今,郭克興不僅從群眾演員升級為特約演員,還自己開公司當上了老板。郭克興的錦成天翔影視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除了提供演員經紀、演員培訓、影視勞務派遣等服務外,還有道具租賃服務。郭克興擁有兩個大院,其中一個用做群眾演員居住,另一個則用來收藏道具。古代燈籠、刀劍,解放前的收音機、台燈,少數民族服裝……在郭克興的四個大道具庫內,從明清到現代各種道具應有盡有。要說為啥想到收藏道具,郭克興說:“剛開始有個劇組用道具抵房租,后來我想就這點兒也頂不上啥用,要不就再收點兒。於是,我看哪個劇組拍完戲后道具不要了,就弄了回來,或是花點兒錢買回來,一來二去,這道具就越來越多了。”

  目前,種地、當特約演員、開公司,郭克興的收入每年都有所增長。“我現在這歲數待著干啥去,拍戲不但有收入,還能鍛煉身體,挺好。我們真是趕上了咱區影視發展的好時機。”郭克興說道。

  據統計,目前懷柔區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達5000多人,其中僅中影基地周邊就常年活躍著1000多人的農民群眾演員隊伍。特別是在楊宋鎮楊宋庄、張自口、花園等影視城周邊的村,農民家家戶戶也都有“演員”,農民農忙時種地、農閑時拍戲已成為一種新時尚。除出演群眾演員,出租房屋、提供道具等服務,也為村民帶來了更高的收入。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17日 12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