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上網貴且慢,板子該打誰(新媒觀察)

呂洪
2015年04月23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如果能以提速降費為契機,清除技術和體制上的一些掣肘,推進電信行業整體進步,這對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上周,李克強總理“我們的流量費太高了”的感慨和工信部“大幅提高網速”“使老百姓上網速度更快”的承諾,讓網民們多年“提網速,降網費”的心又蠢蠢欲動了起來。隨著互聯網在國家戰略中地位的不斷提升,對人們工作生活的滲透日益加深,“提速降費”已不僅是關系到廣大網民感受的需求,更是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相關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這已經不是“提速降費”第一次成為輿論的焦點。在2012年,國家發改委就表示某運營商承諾降低上網費,發改委反壟斷局將繼續督促企業整改。但這樣一項有利國計民生,上下同欲的改革喊了多年,卻始終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政府有不滿,網民有怨氣,運營商有難處,改革到底卡在了什麼地方?

  實際上,回看我國互聯網的建設和發展,提速降費是一個大的趨勢。想想10年前移動電話的資費水平,以今天的收入水平來看都是貴的。但為什麼提速降費這麼多年,與廣大網民的感受還是有所出入呢?

  看看最近一段時間網絡上的調查和留言,會發現市場競爭不夠充分,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法律制度不夠健全,是網友認為網速慢、網費貴的主要原因,也有一些網友認為運營商不肯讓渡利益是造成網速慢的根本原因。運營商和用戶被擺在了對立面上:運營商要提速就要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要維持利潤水平,就隻能把成本轉移到用戶身上﹔網民希望提速降費就需要運營商放棄一部分利潤。這樣的邏輯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買和賣本身就是一對矛盾,買的要便宜,賣的要賺錢,無可厚非。

  但問題在於,網絡資費不同於其他消費,有它的特殊性。首先,它不是一次性的消費,而多是長期性的合同關系﹔其次,它是一項基礎性的消費,其他網上商業行為都以此為基礎,所以它既有市場化的一面,也有基礎公共服務的一面。

  在信息化時代,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提速降費從來就不是一場零和博弈,運營商和用戶都可以利用提速降費的機遇,實現價值和利益的雙贏。對廣大網民來說,提速降費帶來的好處無需多言。對運營商來說,也可以抓住這個機遇,呼吁推進電信領域立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盈利增長點,這對加快電信行業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都是有長遠意義的,對企業本身也會帶來更多的黏性用戶,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提速降費面臨的困難也是當前很多改革面臨的問題,有些人容易將改革看成此消彼長、非此即彼的關系,將改革簡單化、片面化,歸根結底是不能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改革和變化。互聯網的建設和發展需要運營商、互聯網公司和用戶之間的相互協調、互動合作,但有一點是明確的,我國的互聯網基礎設施越完善、產業發展越快,三方能共享的機會就越多,紅利也會越大。

  其始也簡,其畢也鉅,我國互聯網行業20多年的發展歷程已証明了這個道理。如果能以提速降費為契機,清除技術和體制上的一些掣肘,推進電信行業整體進步,這對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23日 16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