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深閱讀·關注電信詐騙(下)

破解查不出人追不回款 打擊電信詐騙呼喚技術阻斷

記者 郝 洪 程遠州
2015年05月06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電信詐騙案中,常有群眾質疑為何很清晰的犯案過程,卻查不出人、追不回款。對此,專家解釋,困難主要源於從電話號碼到銀行賬戶,犯罪分子透露出來的一切身份都是虛假的。

  “騙子常使用改號軟件偽裝身份,通過電信運營商查找其身份信息非常困難。”打擊電信詐騙專家、武漢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易文翔介紹,另外,電信詐騙案件中,錢款往往會在多個銀行、多個地域間反復轉賬,警方追查資金流向,“需要去各個銀行查賬,每次都要重新辦手續、走流程,錢早就被轉走了。”

  分工轉賬、偽裝身份、窩藏境外……相較於案發總量,電信詐騙被阻斷案件仍是很小一部分,如何進一步加強事前防范?電信、銀行等相關機構能否“邁前一步”?

  電信防范阻斷,求解監管新模式

  “電信詐騙是一個社會性、系統性問題,單由公安進行打擊,治標不治本,甚至標也治不好。”易文翔說。

  易文翔認為,電信方面應嚴格監管“改號”業務。目前,電信運營商隻管出售“改號”功能提取佣金,卻不管這項功能用在何處,以后不能像現在這樣“管售不管用”。

  在部分地區,電信運營商參與打擊和防范電信詐騙已有嘗試。比如,對於利用400號碼進行詐騙的防范阻斷,上海電信就表示,在企業申請400號碼段時,上海電信會嚴格審查企業准入資質,並在入網協議上明確相關法律條款。如有違背,上海電信有權暫停其服務或收回號碼。同時,針對物流(含快遞)、搬場、維修、保潔四大行業,還要求企業額外提供組織機構代碼証。

  “對於‘偽基站’向手機發送短信情況,我們和公安部門也在積極打擊和防范中。現在已對合格端口類和點對點類客戶短信管理,對偽造短信號碼和垃圾短信已進行了相應的阻斷。”上海電信有關人士表示。

  盡管電信公司已經有了一系列的舉措,“但在業務提供后,這些企業怎麼經營、是否合理合法,電信公司目前無權也很難監管,需要國家工商管理部門、公安部門等加以甄別和依法管理。運營商並不能管理所有通過電信途徑進行的詐騙。”這位電信人士說,“比如,APP軟件和網絡電話就非運營商管理范圍。”

  可疑賬戶監管,銀行亟待發力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總隊長戴民介紹,據統計,去年通過警銀聯手,全市共成功防阻電信詐騙案件4539起,避免群眾經濟損失2億余元。今年1—3月全市防阻電信詐騙案件841起,避免經濟損失3220萬元。

  “所有的大宗電信詐騙案,取款都最為關鍵。目前這個環節已經形成了專業化的公司,專門負責利用各種非法途徑得來的銀行卡取現。”易文翔說,“銀行嚴格管控銀行卡實名辦理,也是堵住電信詐騙案的關鍵一環。”

  “詐騙分子要將千萬級的錢款稀釋,需要千萬計的銀行賬戶,而這些賬戶是通過網絡收購的,為什麼能收購?就是因為開卡不受限制,有些人就專門開卡賣錢。因此嚴格規范銀行賬戶的開設程序,對於打擊電信詐騙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副總隊長楊維根說,“有一個新情況是,以前銀行開卡需要本人持有效証件前往櫃台辦理,而現在許多銀行設置了自動開卡機,可以自行開設銀行卡,這樣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機就更多了。”據了解,警方曾多次呼吁有關機構應出台政策,加強銀行卡監督,但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尚未解決。

  “雖然說目前在全國各地均可查詢銀行聯網賬目,但是查詢網銀轉賬的IP地址仍然需要到銀行卡開戶行,這大大增加了破案難度。”武漢市公安局打擊電信詐騙專班警察吳江說,大部分案件屬於跨地域網上作案,接警后查賬申請手續多、辦案周期長,往往錯過最佳辦案時間。

  自去年底,上海探索“灰名單”防阻工作,即搜集犯罪嫌疑人曾使用的銀行賬戶,讓銀行把這些賬戶“做”到內部系統,隻要有人向這些賬戶匯錢,系統就會自動提示並阻止錢款匯入,同時通知警方。“目前,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通過這個方式阻斷的案件達到300多起,效果明顯。”楊維根說,“但此項工作隻有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和上海農工商銀行試點操作,今年我們和上海銀監局碰頭,希望建立相關機制,將這個做法推廣到在滬的所有銀行。”

  據了解,目前,公安部正在推動銀行間資金流向快速查詢機制。“理想的做法是,在任何一家銀行都能夠將每一筆資金流向‘一查到底’。”易文翔說。

  鏈 接

  常見電信騙術概覽

  警方總結了6類常見的電信詐騙方式。一是盜取他人QQ號,專門針對公司財會人員實施詐騙﹔二是在電話中冒充國家部門工作人員,以當事人存在“不安全賬戶”為名進行詐騙﹔三是“猜猜我是誰”騙局,騙子偽裝成當事人朋友或者領導,以辦事急需用錢為由讓當事人給其匯款﹔四是以辦理退稅退費為名,收取保証金﹔五是去年曾引起社會恐慌的“克隆卡”騙術,現在仍不時冒出水面﹔六是在網上建立與合法的現貨交易平台很相似的詐騙平台,派“業務員”引普通投資者上鉤。

  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桑志芹認為,在遇到通過QQ、朋友圈等方式想要借錢或需要轉賬的,首先應打電話核實。而應對中獎詐騙、各種補貼或退稅詐騙,方法就是絕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06日 04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