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互聯網+”催生青年創業潮 創業黃金期絕不錯過

呂春榮
2015年05月07日08: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隻有17歲,河北邢台小伙趙英哲的微商生意很紅火,一年能有超過10萬的純利潤。”1998年出生的小趙,是京東旗下“拍拍微店”的第一批賣家,同時也是最年輕的賣家。從小就喜歡汽車的他,如今在微信上開了一家汽車周邊產品的店鋪。一個人開店,既做老板,又做客服,還做推銷員,而家裡爺爺奶奶搭幫做打包員。

  而這類年輕型“家族企業”,正是“互聯網+”時代下“微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

  “再不創業就老了”

  “再不創業就老了!”這是當前時代的一個呼聲。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下,憑著對互聯網新技術的敏感和青春的激情,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互聯網+”創業的大軍,眾多“80后”“90后”,甚至“00后”,都涌入了這股創業大潮中“學游泳”。

  “互聯網+”時代來臨,眾多年輕人正搶搭時代的順風車,“趕早”在創業大潮中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而眾多“80后”“90后”通過“微商”創業,年入百萬實現美麗人生的故事,已不再被當成童話,現實版的“丑小鴨變天鵝”逐步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微商”正在攪動這場創業大潮。

  當前,“微商”被業界認為是中國經濟騰飛的下一個風口。而眾多 “下海”的創業新青年正在“微商”經濟的門口集結。

  作為“微商”的一個重要平台,“拍拍”是京東集團全資控股公司,也是國內領先的移動社交電商平台。有數據顯示,“拍拍微店”上線僅66天,日均銷售額就突破了2000萬元,單日峰值最大達到6000萬。短短半年時間,開通“拍拍微店”的商家已經達到110多萬個,其中90%都是個人店鋪。

  創業“孵化器”很生活化

  草根化,大眾化,是這場青年創業潮的顯著特征,而“低門檻”恰恰成就了這股大眾創業潮。較過去十幾年,創業通常都會被貼上“高大上”“高起點”的標簽,而當前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創業走上了“小清新”路線,創業顯得“生活化”。

  一杯咖啡,一台電腦,幾十分鐘時間,一個青年創業項目就誕生了。如今,IT人才扎堆的北京中關村咖啡館正涌現著這樣一批“微”合伙人。作為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北京中關村已孕育了260家上市公司,如今,又開始孕育新的創新動力。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有兩家最知名的咖啡店——車庫咖啡和3W咖啡,相距不到100米。在車庫咖啡,經常會舉行一些創業者的演講,聚集百名聽眾,演講的主題是幫助創業者快速布局移動互聯網。與此景象不同,3W咖啡則是幾個人聚在一起討論移動互聯創業項目。如今,3W經過3年多的發展,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咖啡館,還集合了創業者、獵頭、市場和融資等資源,像紅杉資本、北極光創投的合伙人都成為這個 “科技版星巴克”的股東。

  如今,在外界眼裡,中關村聚集了越來越多的草根創業者。而車庫咖啡和3W咖啡則是這群創業者的集中地,那裡活躍著各種創業者、風投和獵頭,儼然成了創業的“孵化器”。

  創業黃金期絕不錯過

  “互聯網+”引起創業潮,而這股潮流背后又傳遞著什麼信號?

  有專家表示,這場“互聯網+”的本質是移動商業革命。在這場革命中,移動互聯網不只是充當工具的角色,它就是產業本身。移動互聯網總體來講是產業互聯網和用戶互聯網,它是傳統產業跟消費者互動的一個互聯網,傳統領域的創業者隻要掌握了移動互聯網思維和工具,選擇一個特定的細分領域,建立運營體系、重度運營,就可以創辦一大批小而美的公司。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沈陽教授表示,“互聯網+”就是用互聯網來改造社會的各個層面,以新融新。互聯網產業又恰恰具備了能同社會各個產業相結合的特點。因而,當下“互聯網+”戰略的提出,確實很有遠見,這對於當前的創業而言是一大利好。現在正值“互聯網+”創業的黃金期,其中還存在非常多的空白點,像“智能互聯網”就有望成為下一個“互聯網+”創業的明星產業。

  (作者系海外網編輯)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