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互聯網+”時代,藝術品電商期待突破“天花板”

孫行之
2015年05月08日08: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5年前,世界第一個藝術品價格數據庫與網絡交易平台Artnet在美國成立。Artnet現任首席執行官雅各布·帕布斯日前表示,Artnet線上銷售藝術品的利潤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得益於網絡的發展和信用的確立,越來越多的人以更高的價格購買更多的藝術品。”

  文化部《2014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顯示,去年中國藝術品網上交易額為30億元,同比增長67%。當下,藝術品電商衍化出更多形態,試圖打破“信任”、“低價”等傳統壁壘。

  與淘寶不同的平台

  藝典中國創辦人之一、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在回顧他“擁抱互聯網”的歷程時說:“藝術品電商這個圈子,非專業人士莫入。”他所說的專業,包含藝術品領域的專業度以及互聯網行業的專業度。

  2012年,藝術品市場經歷高峰之后步入調整期,這一年創辦的“藝典中國”起初定位為鑒定網站,在線售賣以泛藝術品為主的拍賣品,包括當代藝術、中國書畫、藝術衍生品等多個種類。2013年5月,其與淘寶合作的“傅氏家族書畫作品淘寶拍賣會”取得了總成交額250.95萬元、成交率95%的成績。

  但趙旭的目標並非在淘寶上開店,“和淘寶合作,自己開店,那不是創新”。他所理解的藝術品交易與淘寶的生態系統其實是抵觸的。“淘寶上全是小商家在賣藝術品,他們希望讓買家覺得東西是越賣越便宜的。但藝術品不能這樣賣,它實際上是越賣越貴的。甚至無法定價,但會讓喜歡的人覺得自己買得值。”

  對於一家藝術品電商來說,淘寶的超大流量並沒有多少實際效果。他和其他投資人在藝術圈裡的專業影響力不可能在淘寶的生態圈找到爆破點。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搭建一個B2C和C2C的交易平台。

  現在的藝典中國是以B2C模式為主的平台,一些拍賣行、商鋪和畫廊已經進駐。此前,C2C模式也已經開通。趙旭希望引入藝術家和收藏家,著力發展私洽業務,而平台的主要收入來自佣金提成。

  熟人圈裡的生意經

  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漫天飛舞。泓盛拍賣電子商務部總監、趙涌在線藝術品事業部經理胡湖也不例外。當時,他也拉了一個搶紅包的“阿特姐夫群”,把藝術圈的大佬、行家以及一些相關從業人員都拉了進來。一時間,海量信息迅速在群裡傳播,讓胡湖感到很意外。

  胡湖意識到微信或許會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帶來新機會。去年2月14日,“姐夫拍”日夜場拍賣正式啟動。“我覺得‘姐夫拍’的模式是順應需求,而不是閉門造車拍腦袋想出來的產品。”胡湖說。在他看來,這個群是基於微信在藝術品行業的人當中足夠普及產生出來的想法,順應的是人們的需求。而很多搭建藝術品銷售平台的人忽略的正是這一點,“你提供的是否真的是別人的需求?有沒有順應大家的使用習慣而不是去改造別人的習慣?”

  目前,“姐夫拍”中大約有1000人,每天都有新人進來,也每天都有人離開。胡湖希望這個群裡的成員都是與藝術品拍賣相關性高的藏家,並且是他的熟人。“一開始的規則確立很重要。”他說,群裡難免有人會發一些無關的信息,胡湖就會私下溝通。確保付款也需要熟人圈的約束力,“一般群裡的人都知道對方,看著你出價。幾千元、幾萬元的藝術品也很少有人會拍下之后反悔。”胡湖說。

  目前,胡湖每天會在群中上拍5至8件當代藝術作品,入選條件是藝術家具備一定知名度,作品形成了一定價格參照。其中,10萬元以內的藝術品成交最為活躍,其中拍出的最高價拍品是年輕藝術家袁遠的《雨》,35.2萬元落槌。《雨》的成交為胡湖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網絡拍賣或許並沒有那麼低的天花板,隻要有長期的信任關系,高價拍賣也是可以完成的。”

  與拍賣行良性互動

  趙涌在線創始人趙涌曾將適合網上拍賣的藝術品特征歸納為標准化、有廣泛的收藏群體以及一定的升值潛力。其中,標准化意味著鑒定門檻低、保真程度高。收藏群體大,則意味著價格不會太高。現在,這個設定依然沒有被打破。

  “不論在什麼時候,拍賣行都是藝術品交易圈中的明珠。互聯網抓住的是它覆蓋不到的領域。”趙旭說。拍賣行並不是一個人人准入的場所,其高昂的運作成本意味著他們會放棄一定價位以下的藝術品。而互聯網作為能夠以低廉成本傳播信息的工具,包羅了這些藝術品的拍賣。

  當代藝術收藏家林正曾經關注過很多網絡藝術品交易平台,包括趙涌在線、淘寶的藝術品頻道等,也會到世界各地的拍賣行購買藝術品。對於網絡與拍賣行之間的界限,他看得頗淡:“對於有經驗的藏家來說,看重的隻有作品本身。隻要是我喜歡的,在哪個平台我都會去‘叫幾口’。但現在其實在網上也是無漏可撿。”他也說到兩種渠道之間的區別:“到現場參與拍賣能夠感受到那種競拍的氛圍,你可以看到誰在出價,可以根據場上的情況做出更理智的分析。”而在參與網絡拍賣的過程中,拍賣有時是匿名的,買家無從辨別與自己競爭的人是誰,也無從識別拍場中流動的情緒。

  即便專注微信拍賣的胡湖,也依然看重這種“在場感”。在“姐夫拍”之外,他還有一個拍賣直播群,用文字直播各類重要的拍賣。“我會讓很多買家看到我出現在每一場重要拍賣的現場。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建立認同,促進同行之間的交流。”胡湖說。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