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生“雞倌”雷華鬆
享受遠離喧囂的樂土(行進中國·精彩故事·2015創業者)
雷華鬆的創業故事就一句話——“做好從小就想做的事”。
初中畢業時,雷華鬆就有創業沖動。當時,家裡在福建南平的造紙廠辦得有聲有色,從小耳濡目染,雷華鬆對創業頗有一番想法。高考成績不佳,因為從小喜歡種養,雷華鬆選擇了瓊州學院生物技術與應用專業,誤打誤撞來了海南五指山。
2007年雷華鬆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五指山市一家蜘蛛養殖公司做技術員。工作之余,幾個大學同學琢磨起養兔子。“原來在學校實驗室就同時養過幾十隻兔子,技術上沒問題,只是擴大下規模而已。”扎根山區創業的想法遭到家人極力反對。“他們覺得養殖是初中生就能做的事,上完大學哪能干這個。”雷華鬆原本計劃籌措10萬元啟動資金,幾番軟磨硬泡,家裡隻給了1萬元。
雷華鬆和幾個同學隻能邊打工邊創業,琢磨著成本低的養殖業。不久,雷華鬆發現當地農戶散養的本土螞蟻雞,銷路特別好,價格也比市面上其他品種的雞貴出一倍。這種雞個頭大小相差無幾,外表、毛色基本一致,每隻僅兩斤左右,剛好是城市人一家一餐的量。五指山山好水好氣候好,又靠近三亞旅游圈,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2009年初,大家決定生態養殖螞蟻雞,將孵化的雞苗交給農民散養,指導養殖技術,幫農民找銷路。
想法雖好,但找到農戶時卻沒人搭理,“他們都不相信能掙錢。”雷華鬆通過飼料店聯系一些賒飼料賬的農戶,免費提供雞苗,養大的雞賣出去后抵飼料錢。還有一些養豬的農戶附帶著養雞,有果園、檳榔園的農戶放在林子下散養。不用投本錢就能養雞,農戶自然樂意。
嘗到合作養殖的甜頭,農戶的積極性和信心大增,螞蟻雞出欄量也越來越大。雷華鬆注冊了五指山南聖華鬆螞蟻雞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幫助農戶搭雞舍,提供雞苗、飼料和養殖技術,雞出欄時負責收購。雞苗不僅供應五指山,還銷往保亭、瓊中、陵水等地。螞蟻雞也迅速佔領海口、三亞等地的市場,供不應求。
“不走彎路是不可能的。”雷華鬆說,挫折是創業者的必修課。由於合作社規模小,孵化機廠家對安裝、維修都不上心。“養殖場不上規模,好的機器,廠家不願意賣給我們。”雷華鬆隻能買來一些二手的孵化器,孵化率很低,有些用不到一年就作廢了。
2011年,養雞場發生疫情,死了1萬多隻雞,損失30多萬元。這讓雷華鬆深刻體會到養殖技術和防疫措施的重要性。他說服在廣東一家大型養雞場擔任技術主管的同學魏東,來合作社專門負責養雞場技術管理。
養雞場很快恢復了“生機”。去年,南聖華鬆養雞場孵化雞苗60多萬隻,出欄10多萬隻,產值超過800萬元,帶動當地2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看到生態養殖的帶動效應,五指山市政府2013年從海南省中部地區農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撥付20萬元,支持雷華鬆購買兩台大型孵化機,2014年又撥付40萬元支持他們擴大養殖場建設。“如果沒有政府支持,養雞場規模可能不到現在的一半。”雷華鬆說,最令他自豪的是不斷有大學生加入他們的創業團隊,現在已有9人。
創業讓雷華鬆找到了樂土,遠離城市的喧囂,靜下心來做事。“養殖上了癮”,他說。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13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