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北大學子堅守福建偏遠山區

七年藍縷啟山林(行進中國·精彩故事·2015創業者)

記者  蔣升陽  鐘自煒
2015年05月26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初夏時節,走進福建漳平市南洋鎮梧溪村的生態茶園,隻見山巒起伏中掩映著馬纓丹怒放的茶園,景觀亭和山窩裡的梯級小湖,在晨霧中若隱若現……

  開山種茶者,是福建大用生態農業集團。翻看公司簡介,讓人大吃一驚:董事長丁星,曾在北京大學新傳院攻讀研究生﹔微生物專家、副董事長秦火保曾是北大特聘教授﹔總經理陳琳是丁星的先生,畢業於北大無線電系……放棄繁華、耐住寂寞,這個出身北大的團隊已在這偏僻山區堅守7年。

  “當時只是希望找到一件值得一輩子投入的事業,以科技介入農業產業,為社會盡一份責任。”回想創業初衷,丁星答得朴實。

  公司首期開發10畝有機茶園,“一分茶田,三分養護”——一方面實踐利用北大復合微生物有機茶葉種植等應用技術﹔另一方面引入印度檀香、海南黃花梨等名貴樹木,首次在國內實現了茶園套種,不僅可以防虫,而且成材后,每株檀香的價值將超過1萬元。“2013年我們就已經通過有機認証,這是福建最大面積的有機水仙茶園。”丁星說,目前水仙茶已進入收獲期,每年產量可達5萬斤。

  “農業產業是長線投資。”丁星說,“福建名茶林立,競爭激烈。我們種植漳平水仙茶,嚴格遵照有機標准,可畢竟屬小品種茶,市場認知度不夠,開發茶園投入已近8000萬元,目前仍然難以實現盈利。”

  困境之下,如何突圍?陳琳領銜主推的“無抗養殖豬肉”項目成為突破口。

  “所謂無抗養殖,就是通過發酵熟化飼料、生豬益生菌保健和輔助防疫等技術,讓生豬基本不生病,進而實現養殖不用抗生素藥物、降低污染排放的目的。”陳琳指著屋裡一排排塑料桶說,“這裡面都是微生物菌種,這就是大用的核心技術。”

  為了讓技術落地,陳琳歷經曲折,終於找到了盈利模式。“我們把無抗養殖技術教給普通養殖戶,出欄的豬全部回購﹔然后聯系專業屠宰場,高標准屠宰后以統一的品牌進入市場。”

  公司打通了產業鏈,普通的養殖場在不需變換生豬品種、基本不改變養殖流程、不減少收益的情況下,能達到減少養殖藥物使用降低養殖污染排放的效果,出欄豬肉的口感和檢測指標均大幅度改善。目前產品已進入沃爾瑪、山姆會員商店等商超渠道。“年銷售量已達1萬多頭,並在迅速增長。”陳琳介紹。

  不僅如此,養豬項目產生的糞便又是生態茶園所需的有機肥,兩個項目間形成了生態循環。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既然選擇了投入大、回報慢的生態農業,我們一定會堅持下去。”丁星說,“運用科技在農業發展中創造優質綠色產品,這是我們始終不變的利國惠民生態夢。”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26日 06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