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6·18電商大促高潮再起 面對網購痛點如何買得放心

2015年06月18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一年一度的電商“6·18年中大促”再起。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網絡消費拉動作用明顯,今年以來增速一直比整體消費高20多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假冒偽劣、虛假促銷等問題仍未見根治,尤其在“雙十一”“6·18”等集中促銷時段,消費者更是心有余悸。面對網購“痛點”,消費者如何才能“買得放心”?

  三大問題成“心頭之刺”

  在網購過程中,虛假宣傳和夸大事實,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產品質量問題,不及時履約、售后服務不到位等,是消費者的“心頭之刺”。今年一季度,網絡購物成為投訴量同比增長最快的服務類投訴,增幅達174.4%。主要問題有:

  ——虛假宣傳和夸大事實。網購刷信譽、虛構信用評價仍是當前電商行業的一大頑疾。今年4月,阿裡巴巴在打擊“信用炒作”行動中,就將11家物流企業下架。

  ——商品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國家工商總局曾發布針對去年多家電商平台“雙十一”促銷商品的抽檢結果顯示,在207批次的樣品中,發現5個電商平台上的15個批次樣品屬假冒商品或高度疑似假冒商品。

  ——不及時履約、售后服務不到位。近日,一名網友在微博上吐槽:上周一在京東上買了兩本書,聯系客服說下午送,結果沒送。周二上午又說會有專員聯系,等了一下午又沒等到。周二晚上說周三上午跟我聯系,還是沒等到……

  法規寬泛致“沉疴”難治

  作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國家,近年來我國政府一直在加大對網絡購物的監管力度,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規,如2014年3月15日起實施的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相關規定,以及同日施行《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等。

  網購“沉疴”為何難治?業內人士認為,主要還是監管法規比較寬泛,一是細則未明晰,執法缺乏可操作性﹔二是監管難度大,無法面面俱到﹔三是部分經營者不履行規定,故意拖延推諉。

  監管寬泛,易被一些不良商家鑽空子,虛構交易紀錄。目前對“刷單”等行為還缺少統一的管理辦法,即便是部分地方先行先試,也受屬地限制,沒法做到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北京市工商局有關負責人指出,在網絡市場的虛擬性、廣域性、一體性與行政管理的現實性、地域性、分立性之間存在矛盾和不適應。

  根治頑疾需政企努力

  根治“沉疴”,政府仍需在完善立法和加大執法力度上下工夫,企業也需加強自律,完善信用體系建設。

  5月28日,阿裡巴巴、京東、1號店、蘇寧易購、亞馬遜等10家企業在《電商企業落實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承諾書》上簽名承諾,切實履行經營者首問責任,積極落實賠償先付制度。

  國家工商總局已宣布,將於今年7月至11月開展2015紅盾網劍專項行動,用“互聯網+”思維創新監管思路和方式方法,強化對網絡交易平台的重點監管。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與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表示,作為電商本身,要加強誠信建設,制定規則監管入駐商家的經營行為。作為監管部門,除了開展專項行動外,還需進一步完善相關立法,嚴格執法,創新執法方式等。

  目前,立法部門正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立法,核心內容是明確第三方交易平台要對網店切實負起責任,加強自律和內部監管。此外,國家工商總局提出,今年將重點建設“第三方網絡交易平台監管系統”,對電商進行跨區域監管,將問題電商列入黑名單和灰名單。

  (據新華社6月17日電 記者龔雯、高少華)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