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蘋果推新聞應用Apple News 招“小編”說明了啥?

■鼓勵創造性人工干預 ■完善個性化內容推送

記者 劉 峣
2015年06月18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新聞行業來了攪局者。6月初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公司發布了新的操作系統iOS 9,並推出了自己的新聞應用——蘋果新聞(Apple News),為讀者提供來自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衛報》、美國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ESPN)等數十家出版商的新聞內容。

  頗具神秘感的Apple News尚未完全揭開面紗,但蘋果公司已經在為它們的新聞聚合產品摩拳擦掌了。而第一個重大行動就是——招編輯。

  尋找蘋果好編輯

  6月13日,蘋果公司正式發出“招募令”,組建Apple News的編輯團隊。根據招聘啟事,編輯團隊的職責包括負責與媒體機構聯絡、及時識別並推送新聞等。

  選拔條件頗為苛刻,蘋果公司要求應聘者擁有新聞傳播學或相關領域的學士、碩士學位,有5年以上的編輯部工作經驗,並在新聞推送、復合內容上有所積累。

  蘋果公司心目中的好編輯長啥樣?招聘啟事中,蘋果公司還列出了一些標准。例如,發現“遺珠”的能力(識別出難以被算法發現的原創好報道)、數據分析的能力(把最優質的內容在最恰當的時間推薦給最正確的人)等。

  大步進軍新聞業,試圖從新聞行業“挖牆腳”。蘋果不僅想依靠機器的算法精准推送,還想憑借人的慧眼傳遞情懷,二者結合究竟能有多大能量,還需時間觀察。

  蘋果公司大張旗鼓招“小編”,其實並不意外。近年來,臉譜(Facebook)、推特(Twitter)、領英(LinkedIn)等社交網絡頻頻從傳統媒體“挖人”。而在上周推出的蘋果音樂(Apple Music)服務中,蘋果公司也採用了人工挑選的歌單,甚至聘用了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前雇員在內的制作人組建廣播電台。

  編輯輔助算法

  事實上,Apple News並不是令人激動的新發明,這一新聞聚合類應用的概念10年前就已出現,如今已遍地開花。在國內,今日頭條等新聞客戶端坐擁上億用戶﹔放眼國際,谷歌新聞(Google News)和飛麗博(Flipboard)等應用也是相當成熟的產品。

  對新聞聚合類的產品而言,新聞來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自不必提。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其“算法”,也即內容的推薦“規則”。一方面要對新聞內容進行要素拆分,另一方面要對用戶進行“素描”分析,由此計算出某條新聞對於某個用戶的價值和重要程度,便形成了所謂的“個性化推送”。

  更為突出的一個變化是,隨著社交網絡密切嵌入人們的生活,新聞聚合逐漸成為社交類應用的“標配”。圖片社交應用快拍(Snapchat)內置新聞聚合內容﹔社交網站臉譜也在其客戶端推出了新聞快讀(Instant Articles)服務。而作為應用的硬件提供者,蘋果在內容入口上更是有著令人欽羨的天然優勢。

  雖然蘋果公司從新聞界招兵買馬,但這並未改變算法的重要地位。尤其是當機器人也能撰寫一部分稿件的時候,編輯這個崗位更多地成為算法的“賢內助”。

  編輯角色轉變

  當然,算法的強勢並不意味著編輯的“式微”。蘋果公司此番為Apple News組建“高大上”的編輯團隊,也傳遞出一些積極的信號。

  無論標榜算法如何“高精尖”,新聞無法完全脫離人工干預。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新聞聚合的選擇不會像傳統媒體的編輯一樣影響內容生產,但是會影響內容生產者的判斷,去迎合算法謀取利益。編輯通過適當的人工干預,擢升和打壓一部分文章,可以鼓勵有創造性的內容產生。

  編輯的角色及價值也在發生轉變。回頭再看蘋果公司的招聘要求,編輯實質上被要求扮演溝通者(拓展並維護同新聞機構的關系)和發現者(從紛雜的來源中挑選優質內容)的角色,這意味著其價值將體現在創造性要求高的關鍵環節上。

  新聞從業者的核心價值將如何轉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金兼斌在其文章中提出,新聞從業者的不可替代性,從長遠來看,必然來自其個性化特色的內容創作和創新編排、設計,來自其內容傳播和推送策略的制定。

  媒體融合、媒體轉型,正在經歷從PGC(專業人士生產內容)到UGC(用戶生產內容)再到AGC(算法生產內容)的變遷。在此過程中,新聞從業者的價值也在發生改變。蘋果招“小編”的過程恰好說明了,所謂的“小編”,其實應該是全能的“老編”。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