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首個電視孔子課堂落戶埃及 面向22個阿拉伯國家觀眾

本報駐埃及記者  劉水明  王雲鬆
2015年08月06日08: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孔子課堂開播當天,中埃兩國友好人士參加電視訪談。
  本報記者 王雲鬆攝

  越來越多的埃及人愛上漢語和中國文化。圖為在今年2月開羅“歡樂春節”廟會上,兩名埃及朋友學習富有中國特色的“茶藝”。
  本報記者 王雲鬆攝

  8月4日,位於開羅十月六日橋以北、尼羅河東岸的半圓形埃及電視大廈又迎來繁忙的一天。上午10時,樓內前來上班、辦事的人仍需排隊上電梯,在尼羅衛視總部所在地第七層,一場簡朴而又隆重的揭牌儀式在這裡舉行。北京語言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李宇明和尼羅衛星電視台台長侯賽因·真把一塊紅綢布掀起,金燦燦的銅牌上露出四個楷書大字“孔子課堂”。尼羅電視孔子課堂是海外第一個通過衛星電視形式教授漢語的孔子課堂,它面向22個阿拉伯國家的億萬觀眾,受眾群體之龐大,前所未有。

  多個頻道播出,在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影響大

  尼羅電視台是埃及的國有電視台,包括新聞、文化、教育、高教、國際、生活、喜劇、電影、運動等11個頻道,衛星信號覆蓋全球,在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影響很大。

  尼羅電視孔子課堂是在該台“漢語教學節目”的基礎上創建的。漢語教學節目以阿拉伯語作為講解語言,開播於2012年11月12日,原本隻在尼羅高教頻道播出。但節目播出后,觀眾反響熱烈,於是擴大到尼羅文化、尼羅教育等多個頻道播出,每周4次。每期節目30分鐘,包括23分鐘的語言教學和7分鐘的中國文化知識介紹,旨在通過埃及主流媒體在阿拉伯國家推廣漢語語言和中華文化。

  作為電視孔子課堂的中國合作方,中國語言大學將為孔子課堂提供包括智力、教學在內的全方位支持與幫助。李宇明在揭牌致辭中表示,北京語言大學與尼羅電視台合作建立孔子課堂,必將為埃及和阿拉伯地區的廣大漢語學習者提供更多的學習便利和學習資源,進一步豐富和加深中埃雙方的合作與交流。他說:“8月6日新蘇伊士運河即將開通,希望孔子課堂的建立也能夠像運河一樣,溝通中埃兩國古老的文明。”

  曹慶鴻從2012年起在埃及擔任漢語教學節目編導,4日正是她結束3年工作任期回國的日子,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作為節目成長、發展的見証者,看到電視孔子課堂在埃及最終落地,既激動又高興,這是對埃及漢語教學的肯定。”

  揭牌儀式前,在埃及電視大廈三層第十二演播室,還錄制了尼羅衛視孔子課堂的首期節目,邀請中國駐埃及大使館臨時代辦齊前進、李宇明和埃及國家電視台副台長穆斯塔法、教育電視台台長穆赫裡斯·阿卜杜、中國駐埃及大使館教育參贊霍文杰和北京語言大學東方學院院長羅林等6位嘉賓訪談。嘉賓們認為,尼羅衛視孔子課堂的開辦,是中埃兩大文明交流合作的最新成果。在全球化時代,隨著經濟和科技發展,中埃兩國應進一步加強文化交流。嘉賓們還就新聞媒體在推廣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方面能發揮什麼作用﹔尼羅衛視將為孔子課堂的受眾提供何種服務和支持﹔孔子課堂未來有怎樣的發展計劃﹔對學好漢語有什麼建議等問題,進行了認真解答。

  契合受眾需求,被贊譽為“沒有圍牆的學院”

  相對於傳統的面對面式教學,尼羅衛視漢語教學節目以其靈活、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特點,被贊譽為“沒有圍牆的學院”。節目組還積極以網絡為媒介在阿拉伯世界推動漢語教學。為了使不能在電視播放時段收看節目的觀眾觀看,制作人員將每期節目上傳至視頻網站並定期上傳一些在節目中講到的漢語語言知識和中國文化知識,作為觀眾的課外閱讀素材。

  在視頻網站上,平均每一期節目都有三四千人次觀看,最多時達上萬人次。許多觀眾紛紛留言,表達對“沒有圍牆的學院”的褒揚和感謝。

  埃及扎加齊克大學職員薩馬·胡斯尼說:“漢語教學節目可以為我打開許多領域的求職之門,比如國際關系、信息技術、旅游、教育和翻譯等。從對一種全新文化的認知中,我獲得了寶貴的經歷。”

  網友納加·凱末爾說:“這個節目非常有意思,學習中文是與經濟大國打交道的需求,感謝你們的努力。”

  聯合國駐蘇丹維和部隊觀察員艾哈邁德·比亞裡是一名漢語學習愛好者,雖然曾在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和部隊語言學院學習過中文,但由於工作條件艱苦且時常調動,無法堅持到固定課堂上課。漢語教學節目為比亞裡創造了繼續與漢語保持“親密接觸”的條件,“我從社交網站上下載了你們所有的節目,感謝你們讓我學到了更多的漢語和中國文化!”

  網友穆罕默德·穆斯塔法說:“節目用十分精彩、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了中國的日常生活,通過這樣的節目,普通埃及民眾能夠了解更多的中國文化。另外,我非常喜歡主持人在講解中文時平和穩重的風格。”

  一位名叫哈尼·沙爾的巴勒斯坦高中二年級學生說:“漢語教學節目很棒,我從中受益良多。”

  渴望了解中國,埃及漢語教學方興未艾

  埃及漢語教學始於1957年,首先在艾因·夏姆斯大學語言學院開設中文班,又於1977年成立中文系,培養了首批埃及本土漢語教師。目前,埃及愛資哈爾大學、開羅大學、蘇伊士運河大學、阿斯旺大學等10所大學開設了中文系,在校學生超過2000人。此外,開羅大學和蘇伊士運河大學的孔子學院每年還培訓學員2000多人次。孔子學院還積極舉辦文化周、圖片展等活動宣傳中國文化。

  中國與埃及雖遠隔萬裡,但近年來,在埃及興起了一股“漢語熱”。記者行走在開羅街頭,幾乎隨時都能聽到“你好”“你怎麼樣”的問候聲,有時,還會有熱情的漢語學習者上來攀談,表達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喜愛。可以說,漢語正在金字塔的國度散發獨特的魅力。隨著“漢語熱”持續升溫,埃及一些中小學也已開始了漢語教學。

  霍文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隨著中國語言文化在埃及的普及,‘中國’在埃及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符號,越來越多的埃及人渴望了解中國,開始認知、欣賞與其他文化不同卻同樣精彩的中國文化。”

  穆斯塔法副台長說:“不少埃及人喜歡學習漢語,我衷心希望電視孔子課堂成為增進埃中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的橋梁!”

  (本報開羅8月5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06日 21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