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互聯網+文化:破除時空制約 打造信息共享雲平台

記者  鄭海鷗
2015年08月06日08: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烏達木通過接收“數字加油站”的WiFi信號下載電子書。
  本報記者 鄭海鷗攝

  近年來,我國各地認真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以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為重點,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服務模式,在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標准化、均等化、社會化和數字化建設上積累了諸多有益經驗。為挖掘各地解決問題的好思路、克服困難的好點子和積累的成熟經驗,日前,記者赴多省市展開調研。——編 者 

  社區資源實現互聯互通

  7月6日,黃梅天的浙江寧波陰雨綿綿,居住在北侖區新碶街道銀杏社區的周游早早來到社區的文化加油站,不一會兒,在周游的指導下,激情澎湃的廣場舞便在舞蹈室裡歡騰起來。

  周游目前是一家幼兒園的形體老師,工作之余,“隻要有空,我就會在北侖區文化加油站數字化服務平台上‘接單’,去各個社區做志願者。”周游所說的文化加油站數字化服務平台,正是北侖區依托“互聯網+”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大亮點。

  “平台定期推出音樂、舞蹈、美術等多門類常規培訓‘菜單’,市民可在網上直接報名﹔有其它需求,大家還能在網上自行點單,文化加油站整理需求並按時配送。”寧波市北侖區文化館館長朱偉介紹,北侖整合了全區文藝人才、各類場地器材、服裝道具、展覽展示和文藝節目等資源,建立了數字化資源庫和搜索引擎,統一上傳到文化加油站數字化服務平台,實現各級各類群眾文化資源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如何讓文化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呢?朱偉舉了兩個例子:之前,許多社區和單位為了排節目,購買了不少演出服和道具,之后就閑置了。現在把服裝道具都放到資源平台裡,讓有需要的單位來挑選,找到合適的,直接取回來就好了。另外,比如銀杏社區排演了一個節目,大港社區開展活動需要表演類似節目,可以直接聯系銀杏社區“借”節目。

  北侖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凌曉軍介紹,數字化服務平台搭載的線上線下、7×24小時不間斷的文化配送受到了熱烈歡迎,僅2014年的點單服務就有370多次。

  讓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

  7月17日,來自內蒙古達茂旗滿都拉鎮額爾敦敖包嘎查的烏達木騎了近1個小時的摩托車來到滿都拉文化站,作為基層數字文化“加油員”,他直奔文化站的“一級數字加油站”,為便攜式的無線數字中心同步數據。烏達木說,牧民通過接收這個便攜式的無線數字中心發出的WiFi信號,就可以享受數字文化服務,“蓋房子有什麼新材料?市場售價是怎樣的?有啥好看的影視劇和蒙漢雙語書籍?嘎查裡678口人都等著這些文化財富呢。”

  “之前農牧民獲取信息隻能抱著收音機聽,現在可以通過無線網絡,下載到手機裡,放牧的時候也能享受。”滿都拉文化站站長烏日才胡高興地說。

  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館長、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內蒙古分中心主任李曉秋介紹,內蒙古自治區地廣人稀,還有大量牧民保持著放牧習慣,近800萬農牧民生活的地區都遠離人口聚集區。“這些區域網絡覆蓋面少,很多地方手機信號都沒有,農牧民幾乎沒有獲取網絡信息的途徑。”李曉秋說,為解決盲區服務不到位問題,我們實施了“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工程,“工程充分利用互聯網、無線WiFi和3G網絡,在全區構建廣覆蓋、高效能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服務終端,採用設備流動、資源流動的服務模式,為農牧民提供不受時空制約的數字文化服務”。

  李曉秋說,我國的許多地區都存在地廣人稀的狀況,在這些地區建立固定的、傳統的文化設施,不僅硬件投入和日常管理耗資不菲,而且服務時間和服務半徑受限,然而,依靠“互聯網+”帶來的數字服務,方便、快捷、高效,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把優質的文化服務延伸到基層。

  打造信息共享的雲平台

  如果說公共文化服務的網絡平台已經很好地解決了服務的數字化問題,雲平台的建立則讓服務的便捷程度進一步提升。上海創圖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李欣談道,雲平台是一個信息的整合和分類平台,通過抓取各網絡后台的信息,然后集成、分類顯示各地信息,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副局長王小明介紹,“文化上海雲”綜合利用了雲計算、雲存儲技術,將市、區(縣)、社區的公共文化服務納入一個總的門戶平台,老百姓通過電腦、手機、移動終端等接入,隻需在門戶上點擊相應服務模塊,就能快捷享受文化服務內容。

  “文化上海雲”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王小明說,“上海雲”將各類文化信息多渠道推送到百姓的信息終端,讓他們知道何時何地都有什麼活動﹔老百姓若因為時間和空間的問題沒能參與活動,“上海雲”則通過節目錄制,24小時展現數字化內容﹔對於我們的工作究竟做得如何,老百姓還可以展開評論,為考核提供借鑒。

  李欣分析指出,“‘文化上海雲’通過大數據分析,使文化機構對服務對象的行為習慣、喜好等的判斷更科學,從而讓文化服務配送‘供其所需’、更有針對性。”

  從2014年12月18日文化嘉定雲、文趣閔行和閘北智文化服務平台陸續建成上線以來,訪問量已經達到600多萬人次,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大大提高。上海市文廣局科技處副處長王學勇介紹,到今年底,全市10個區縣將建成本區縣的文化雲子平台﹔而文化雲也將接入IPTV,不會使用網絡的市民通過機頂盒便能瀏覽和享受優質的文化服務。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06日 19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