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015暑期檔:國產電影叫好又叫座 狂歡過后冷思考

申孟哲  陸沁詩  張慶雄  胡珉瑞
2015年08月17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今年的暑期檔,迎來了全年乃至史上的觀影最高潮——整個7月,全國電影票房達54.9億元,觀影人次1.59億,皆創歷史新高。

  更令人矚目的是,這樣的票房井噴,主要得益於《大聖歸來》《捉妖記》《煎餅俠》3部國產電影的貢獻。同時,這3部電影還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在豆瓣影評上,分別獲得了8.5分、7.2分、6.8分的高分,可謂叫好又叫座。

  紀錄頻破

  史上最熱暑期檔

  把今年的暑期檔稱為“史上最熱”,一點都不夸張。僅《捉妖記》、《煎餅俠》和《大聖歸來》3部影片,就打破了一個又一個國內影史紀錄。

  截至8月10日,《捉妖記》已經刷新了多個紀錄:華語片觀影人次最多,5500萬﹔20.57億元的總票房,不僅已是華語電影新高,也升至中國內地總票房榜的歷史第2位,有望沖擊內地影史票房總冠軍﹔同時,其首日票房即達1.72億元,創華語電影首日最高票房、單日最高票房紀錄﹔連續6天單日票房破億元,華語電影前所未有﹔首周票房6.69億元,也是華語電影史上首次。

  同樣在8月10日,上映24天、投資僅1800萬元的《煎餅俠》,票房收入已達11億元,位列內地影史票房第10名﹔1︰55的投資收益比,讓這部影片成為史上最賺錢的華語片﹔這部票價不高的小成本電影,還打破了國產2D電影單日票房紀錄、首日上座率及觀影人次紀錄。

  而在上映初期排片不理想的《大聖歸來》,則憑借自身的優良制作和觀眾的口碑傳播完成“逆襲”,以6530萬元的單日票房,刷新內地影史動畫片單日最高紀錄﹔截至7月25日,《大聖歸來》票房已達6.4億元,超越佔據榜首4年之久的好萊塢動畫《功夫熊貓3》,成為內地市場動畫片票房總冠軍、國產動畫票房冠軍。

  這3部影片,還攜手刷新了華語影史單日總票房紀錄(7月18日,超過4億元)和單周總票房紀錄(17.6億元,7月13日至19日)。

  一連串的紀錄被打破,不僅造就了國內電影市場史上最大的票房“井噴”,也改變了中國電影檔期的格局,使暑期檔一躍成為與賀歲檔、春節檔並駕齊驅的重要檔期。

  觀眾叫好

  飽含誠意國產片

  和以往“粗制濫造卻大賣特賣”“良心制作卻票房遇冷”的尷尬困境不同,叫好又叫座,成為今年國產電影的一個標志性現象。

  “真的很好看!”7月25日,剛從中關村美嘉影城看完《大聖歸來》的李先生對筆者說:“開始是孩子讓我陪她看,看了之后我發現特技效果確實很好,許多場景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玄幻妖魔的題材也很有意思,像我小時候看的神話故事。”

  觀看同一場電影的大學生向雯也有類似感受:“我們這些看《西游記》長大的‘80后’、‘90后’,內心都有一種‘孫悟空’情結,所以《大聖歸來》自然能打動人心。這部片子也打破了以往大家對國產動畫粗制濫造的印象,証明本土制作也能達到國際水准,讓大家看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希望。”

  這是向雯第二次進影院看《大聖歸來》。在她的朋友圈裡,這種“二刷”的行為,是給“誠意之作”貢獻票房,“特別樂意”。

  要知道,上映之初,《大聖歸來》一度排片不多,甚至有影院“一日游”的危險,但由於制作精良,看過的觀眾自發口口相傳,才最終有了今天的成績。在影迷圈裡,這樣的觀眾笑稱自己是“自來水”,即片方不花錢卻給影片做宣傳的“水軍”。

  另外兩部大賣的電影也體現出國產電影的突破。比如,《捉妖記》的創作靈感來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妖怪”,影視形象脫胎於剪紙藝術中的紙人,加上各種源於神話傳說的符咒,為電影打上了深刻的傳統烙印﹔作為一部勵志題材電影,《煎餅俠》則以青春、懷舊、理想與現實為主題,超越了以往的同類型喜劇電影。

  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孫佳山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以《煎餅俠》為代表的國產電影的成功,是當代中國娛樂文化轉變的結果,代表著互聯網時代國產電影“線上+線下”商業模式的成熟。

  未來如何

  狂歡過后冷思考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3部電影在暑期檔的爆發,不僅有政策優勢,也得益於上半年國內電影市場銀幕擴容的背景﹔隨著8月份諸如《碟中諜5》、《終結者:創世紀》和《小黃人》等一系列好萊塢大片登陸國內銀幕,國產片的強勢地位將會受到挑戰。

  孫佳山分析認為,2014年,票房破億元的海外分賬影片多達25部,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國產電影和進口片的競爭依然會非常激烈。要使國產片真正保持今年暑期檔“叫好又叫座”的熱度和趨勢,最關鍵的還在於修煉內功,制作出兼顧藝術與市場的好電影。

  在這一點上,3部破紀錄的電影顯然還稱不上完美。

  例如,3部片子無論制作模式還是內容風格,都有著濃重的“好萊塢”痕跡——《捉妖記》在情節上明顯受到好萊塢魔幻電影的影響,並借鑒了西方歌舞片的幽默元素﹔《煎餅俠》則建立在對超級英雄的戲仿之上,講述小人物的逆襲﹔《大聖歸來》沿用了西方英雄因憤怒而回歸的敘事模式,同時人物形象、一些笑料和動作設計等,也明顯受到皮克斯、迪士尼等老牌動畫的影響。

  在接受本報採訪時,青年劇作家曾偉力表示,以《大聖歸來》為代表的國產電影,故事性還不夠強,敘事過於平直,缺乏立體感,還不能說它代表了民族風格。

  “當前國產電影的最大問題,依然是電影工業的整體制作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比較大。在整個電影工業鏈條中,我們隻能承擔較為低端的環節。目前我們也只是通過擴大市場來提高票房收入,但這種院線膨脹一定會遭遇瓶頸。不過,至少今年暑期檔顯示出國產電影不都是粗制濫造、盲目圈錢,我們的觀眾也對國產佳作非常‘飢渴’。相信這會是國產電影的一個新起點。”孫佳山說。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