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電影《鐵道游擊隊》:別具一格的抗戰片

![]() |
《鐵道游擊隊》劇照 |
夜色朦朧中,鐵道游擊隊隊長劉洪飛身爬上急速行駛的列車,身姿矯健﹔情急之下,緊張的芳林嫂忘了拉弦便將手榴彈扔了出去,恰巧砸在了鬼子隊長的腳后跟上……對於老一輩人來說,黑白電影《鐵道游擊隊》中的這些經典畫面以及那首動聽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早已深深定格在記憶中。這部由原著小說作者劉知俠編劇,趙明執導,鐵道游擊隊隊長原型之一劉金山擔當軍事顧問的電影,讓一代代人永遠記住了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山東微山湖一帶的鐵道游擊隊的英雄們。
拍好一部電影少不了一個好的劇本。劉知俠說:“小說寫得雖然有許多缺點,可是再不好的孩子,總是自己生的,不免有些偏愛。現在要把它拿來肢解,實在不忍下手。”但是,為了適應電影的拍攝要求,他還是對原小說進行了提煉和濃縮,刪去了諸如血染洋行、小坡被捕、掩護過路、進山整訓、打布車等情節,忍痛修改出了讓導演滿意的劇本。
小說和電影中曾令日軍魂飛膽破的劉洪,原型來自兩個人:一個是受中共派遣返回棗庄,從建立秘密抗日情報站直至將其發展為魯南鐵道隊的首任大隊長洪振海,后來他在一次作戰中犧牲,年僅32歲﹔另一個是第二任大隊長劉金山,在魯南地區抗日斗爭最艱苦的階段,他率領隊員們堅持戰斗,圓滿完成了護送劉少奇等中央首長跨越津浦鐵路的任務。“劉洪”這個名字也正是取自劉金山和洪振海的姓氏。這個矯健英武、頗有軍事家氣質的角色,最后請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演員曹會渠來演。為了凸顯電影中爬火車、騎馬等戲份的真實性,曹會渠在開拍前跟著從上海出發的列車學習了好幾個月。
影片中有一場戲是描寫“微山湖化裝突圍”。這場戲按理應該在微山湖拍,但攝制組到微山湖實地考察后,覺得場景很不理想,所以最終選擇到無錫太湖拍這場戲。經過眾人一番努力,一個比“微山湖”還“微山湖”的場景便在太湖邊誕生了。1956年7月21日,劇組進入外景拍攝。當時正值盛夏,天氣又悶又熱,而影片中是冬天的戲,拍攝中人人揮汗如雨,演員往往臉上流滿了汗,隻好由化裝人員趕緊拿著手巾和紗布幫助吸汗。電影中唯一的女性角色芳林嫂的扮演者秦怡回憶:有一場拍火燒場面的戲,戰馬都熱得昏倒在地上,她雖然硬挺了過來,身上卻長滿了痱子,特別是脖子上的痱子密密麻麻連成一片、結成了塊。
影片的風格,在拍攝過程中也曾幾經反復。趙明回憶說,自己確實曾經搖擺過。“最初我堅持驚險,后來我又傾向正劇,再后來我又在實際工作中向驚險方面努力。但拍攝過半后,我又感到它仍然是正劇了。”最終影片既緊張驚險又富有革命樂觀主義情趣,對素材處理朴素而又生動,細節設計機智幽默,與劇情的緊張展開有機結合,在戰爭片中顯得別具一格。
1956年底,電影《鐵道游擊隊》終於與廣大觀眾見面了。影片一上映便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至今仍然是最受觀眾歡迎和喜愛的經典老電影之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