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手機應用”授權 莫忘隱私安全
在許多手機應用都需要各類授權的當下,由於缺乏明確的邊界和知識儲備,很多用戶都非常茫然:究竟什麼該授權,什麼不該授權?針對一些手機應用的各項授權,分別會造成什麼結果?
這兩天,使用打車軟件,一位司機接單了。上車后,司機隨口和我聊天:你們部門是不是經常要上班到很晚?我很震驚:你怎麼知道我是這個部門的?司機師傅晃了晃手中的手機:這個“×寶”撥號軟件,撥出去,它就能自動顯示你可能是誰且在哪上班了!
我表示懷疑,給師傅撥了過去。果然,師傅手機屏幕上顯示出:“疑似××單位××部門××”的字樣。
我自己的信息是如何被陌生人輕易獲取的?我非常疑惑。
通過該軟件的官網介紹得知:它擁有1.09億號碼數據庫,實現陌生來去電識別。
據媒體報道,實現識別的路徑可能如下:幾個朋友手機裡存了我的號碼信息和身份信息,並且安裝了這個軟件,對該軟件進行授權后,我的信息被軟件抓取了,經過幾個上傳的信息交叉反復驗証后,我的身份信息就被軟件庫初步確定並標識出來,導致最終被司機師傅知曉。
這件事的發生,留給了我不少思考。
首先,從開發者來看。據該軟件官網宣傳,利用這樣的方式標識陌生來電,初衷可能是為用戶考慮,幫助其防止詐騙和騷擾電話。但是,實際應用中,卻客觀造成了用戶及其朋友身份信息的泄露,對部分用戶造成了困擾,如此下去,並不利於軟件本身長遠發展。
其次,對用戶而言。這件事也提醒我們,在下載應用之前,一定要深入閱讀授權協議,並查閱該應用的用戶評價,更多地了解使用后會有什麼結果,並盡量選擇經過多人驗証的綠色應用。在授權之前,對於一些不合理要求,比如一款錄音應用卻要求獲取聯系人信息,需格外警惕,要確保謹慎授權。
最后,從授權行為本身來看。在許多手機應用都需要各類授權的當下,由於缺乏明確的邊界和知識儲備,很多用戶都非常茫然:究竟什麼該授權,什麼不該授權?哪些授權是合理的,哪些授權是過分的?究竟哪些權利是涉及手機安全的核心權利?針對一些手機應用的各項授權,分別會造成什麼結果?以上這些問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盲區。
因此,在這個無序授權的時代,媒體應該多傳播相關的手機授權知識,提高人們的認知度,手機用戶也迫切地需要升級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而客觀判斷如何對應用進行授權。以后,手機用戶再碰到提出過分授權要求的手機應用,方能立場堅定地選擇不用。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8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