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邁出媒體融合的堅定步伐

——人民日報社由單一媒體向全媒體轉型紀實

本報記者
2015年08月20日04: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人民日報新媒體大廈。
  本報記者 余榮華攝
  圖②:人民日報微博運營室。
  本報記者 商旸攝
  圖③:人民日報客戶端運營室。
  本報記者 商旸攝

  當前,互聯網和數字技術裂變式發展,帶來了媒體格局的深刻調整和輿論生態的重大變化,傳統媒體已經到了革新圖存的重要關頭。

  上述判斷是有數據支撐的:比如最近上海發布的《市民閱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基本不閱讀報紙的人群比例由去年的23.8%上升至25.88%。中國廣告協會報刊分會研究報告顯示,今年1至5月傳統媒體廣告下降5.8%,其中報紙廣告降幅為32%。

  在新形勢下,傳統媒體該如何因應媒體融合趨勢,推動自身融合發展?人民日報社進行了思考與探索。

  三大思路,看懂媒體融合發展趨勢

  目前,推動融合發展成為媒體界迎接挑戰、創造未來的共同選擇。一年多以來,在中央有關部門積極推動下,各新聞單位拿出自我革新、自我突破的勇氣,在推動融合發展方面,積極進取、主動作為。一系列融合發展項目集中推出,新型主流媒體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微博、微信、客戶端紛紛亮相,很好地滿足了廣大網民多樣化的信息需求﹔一大批講述中國故事的傳播品牌暢行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主流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在融合發展背景下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媒體融合發展是前所未有的創新事業,對其未來的預判可謂見仁見智。關鍵是要看趨勢、看本質、看走向。其中,有三個思路,尤為重要:

  第一,未來的互聯網將能夠“連接一切”,而媒體在這種連接中具有自身特殊優勢。在互聯網領域,特別是在當下移動互聯和物聯網快速發展背景下,“連接一切”成為互聯網發展的基本趨勢。今天的各類媒體,本質上就是人與信息的連接。在“連接一切”大趨勢之下,媒體在各自領域積累的連接資源,為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隻要搶抓機遇,善於在連接中激活這些沉睡的資源,建立起全新的應用模式,融合發展一定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第二,信息需求既是恆量又是變量,如何滿足這種需求將成為融合發展的關鍵。在傳統媒體行業中,大家最焦慮的就是受眾流失。並不是人們不看新聞了,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是相對穩定的。但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新的變化,而且隨著閱讀時間碎片化,這種需求本身還在放大。比如,過去的新聞閱讀的低谷時間是晚上10點半至11點半,現在已成了移動終端閱讀的高峰時段。所以傳統媒體如何借助互聯網主動適應用戶需求變化、繼續贏得生存發展空間,是融合發展面臨的新課題。

  第三,新聞服務競爭日益成為跨界競爭的焦點,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自身突破的一個機會。此前曾有人預言,早期門戶網站式的新聞競爭最終將會被弱化,現在看來這個說法並未完全應驗。新聞服務的競爭不僅沒有消亡,反而成為跨界“打劫”的焦點。臉譜上線內容平台,擠佔著傳統媒體網站的空間﹔蘋果推出新聞聚合應用,採用人工加算法的方式推薦新聞﹔推特推出閃電項目,致力於為人們提供實時報道和突發新聞。在國內,互聯網巨頭同樣在加速布局新聞服務,騰訊、百度在繼續擴大他們的優勢,阿裡巴巴也開始在新聞服務領域進行探路,這將開啟中國新媒體格局加速調整的窗口期。面對這些挑戰,對於傳統主流媒體來說,隻要應對得當,完全可以在跨界合作中贏得新的發展空間。

  三大對策,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近年來,人民日報社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努力以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兩手抓,實現“兩加強”。為此,人民日報社專門制定方案,明確要經過3年左右的努力,使人民日報成為傳播形態多樣、傳播體系現代、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新型主流媒體。朝著這個目標,人民日報社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拓展渠道,聚攏用戶,初步形成了適應融合發展的媒體布局。近年來,先后推出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賬號、人民日報客戶端,形成了以客戶端為龍頭的“兩微一端”移動傳播新布局。截至目前,人民日報客戶端用戶自主下載量已經突破了6800萬,按照第三方統計,已進入新聞類客戶端下載量的前十名,也是唯一一個由主流媒體創辦的新聞客戶端﹔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粉絲總數合計超過6800萬,新聞影響力居媒體微博第一名﹔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賬號的影響力,在2015年以來連續保持在資訊類微信公眾號第一名。同時,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日報各編輯部門、人民網及各社屬媒體同時發力微信平台,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諸如“俠客島”“學習小組”等微信賬號,構成一個影響巨大的微信公眾號矩陣。

  經過多年來的建設與發展,人民日報已經形成了覆蓋桌面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電子屏等各類終端的現代傳播體系,由一份報紙轉變成為全媒體形態的“人民媒體方陣”。現在,人民日報社共擁有29種社屬報刊、44家網站、118個微博機構賬號、142個微信公眾賬號、31個手機客戶端以及近2萬個電子閱報欄,覆蓋的用戶總數超過3億。

  第二,堅持正確導向,注重流程再造,初步搭建起適應融合發展的內容生產體系。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人民日報社堅持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始終保持人民日報的政治底色。報社所有媒體,無論是報紙還是雜志,無論是網站還是微博、微信、客戶端、電子閱報欄,不管哪一種傳播形態,都注意在政治上、導向上堅持一個標准、一個要求、一條底線。報社編委會還專門制定《人民日報社所屬網絡媒體導向管理辦法》,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為融合發展提供了管導向、把方向的制度保障。

  在此基礎上,人民日報社堅持把流程再造作為內容生產機制創新的重點。根據融合發展的需要,正在穩步推進採編結構、採編流程的改革。從今年的兩會報道開始,人民日報社依托建設中的全媒體新聞平台,試行“中央廚房”工作機制,逐步推進內容生產流程的融合。特別是針對移動新媒體的發展,人民日報社依托“兩微一端”的移動傳播新布局,打通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微信公號、客戶端,與報社各部門、各分社、各所屬媒體記者建立無縫對接的供稿渠道,在傳播效率和影響力上都有明顯提升。

  第三,注重管理創新,覆蓋關鍵環節,初步形成促進融合發展的保障機制。為適應媒體融合發展需要,報社建立了相應的保障機制。在決策推動方面,設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辦公會,根據中央決策部署和媒體發展趨勢,研究、部署報社推動融合發展的各項工作。在資金保障方面,報社根據重點項目發展需要,合理預測融合項目所需資金投入、可能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採取多種方式籌措資金,支持報社媒體融合發展。在項目執行方面,報社採取項目帶動方式推動融合發展,簡化流程層次,提高管理效率,明確項目實施主體、責任主體,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在人才使用方面,重點強化熟悉新媒體業務的各類人才增量的挖掘、儲備和使用,逐步實現報社人才技能結構從以適應採編和辦報為主向兼具一流新聞素養和現代傳播技能的轉換。

  制圖:宋嵩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0日 12 版)

(責編:劉軍濤、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