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讓主流聲音深入6億網民內心

——媒體“融合元年”交出靚麗答卷

本報記者 賀林平
2015年08月20日04: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夜之間,寧澤濤成了萬眾矚目的明星。

  8月7日,因在喀山世錦賽男子100米自由泳奪冠,他非常“稀有”地在專注時政的人民日報頭版上佔據了一席之地。

  可是,絕大多數人知道“寧澤濤”這三個字並非首先從報紙上。事實上,次日的報紙還未印出來,這位高顏值小帥哥的陽光笑臉已經佔滿人們的手機屏幕,傳遍了大街小巷。人們奔走相告,也不是通過互派報紙、發送郵件,而是動動手指,輕輕一點,刷屏“朋友圈”。

  這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新常態”傳播。

  “媒體融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伊契爾·普爾提出。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組第四次會議上高瞻遠矚地指出:“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本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使媒體融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開啟了名副其實的“媒體融合元年”。

  一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各主流媒體打破傳統模式,不斷突破創新,在報道理念、內容生產、傳播形態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可觀的成績:全媒體形態的“人民媒體方陣”擁有29種社屬報刊、44家網站、118個微博機構賬號、142個微信公眾賬號、31個手機客戶端以及近2萬個電子閱報欄,覆蓋的用戶總數超過3億﹔“新華社”客戶端新版上線后總下載量超過6500萬,日均播發原創稿件1000多條﹔“央視新聞”新媒體實現了用戶數、廣告額“雙過億”,標志著“央視新聞”已經初步實現跨媒介多元共融的發展目標﹔中國日報網的全球網站排名迅速提升到全球前100位,其英文論壇社區一年之內新增全球注冊用戶超過15萬人……數字背后,一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並舉、官方聲音與民間輿論呼應的輿論引導格局初步形成,一個形態各異、載體多樣的現代傳播體系初具雛形。

  “變”還是“不變”

  跳進新媒體的“汪洋大海”,強迫自己學“游泳”

  實際上,早在“融合元年”之前,感受到傳媒“新常態”日益迫近的壓力,一向以刻板面孔面世的傳統主流媒體,已經捏著鼻子跳進新媒體的汪洋大海,殘忍地強迫自己學“游泳”。

  2014年7月22日,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創辦已兩周年,其在人民網、新浪網、騰訊網粉絲總數超過4600萬,位列所有媒體微博賬號榜首﹔過去一年中,更提升到6800萬,在媒體融合的成功探索中走在了央媒的前列。

  這既是壓力之下的被動應對,更是再創新優勢的主動轉型。“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正在連接一切、改造一切。當今,中國互聯網用戶為6.49億,佔全球總數的21.6%。隨著移動智能化、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各種媒介形態極為豐富且並存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對全媒體傳播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與此同時,主流媒體的傳統傳播方式,面臨著丟失受眾、發展難以為繼的困境,已經到了革新圖存的重要關口。

  “變”,還是“不變”?有人保守,有人疑慮,有人退縮。“我們不具備搞新媒體的技術優勢。”“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思維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怎樣融合?”“搞新媒體太燒錢,‘吃皇糧’的事業單位哪裡燒得起?”……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媒體融合發展,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是一場沒有退路、沒有終點、必須打贏的攻堅戰。一個團隊如果沒有銳意進取的狀態,沒有舍我其誰的擔當,沒有敢破善立的創新,最終的結果隻能是錯失機遇,空留追悔。”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道出了一眾中央主流媒體老總的共同心聲。

  “融合”還是“替代”

  “中央廚房”直擊流程再造,呈上媒體傳播的“滿漢全席”

  “中央廚房烹制新聞美味”,這個出現在2015年3月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要聞四版的紅色圖標,標志著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項目首次亮相。

  “中央廚房”的運作,改變了人民日報原來以版面為主導的採編管理方式,將其變成了全媒體形態、24小時全天候生產的全過程採編管理,再造了採編流程,實現了“記者一次採集信息、廚房多種生成產品、渠道多元傳播給用戶”。今年全國兩會報道的媒體大戰中,人民日報社“中央廚房”身兼四職:程序員、服務員、推銷員、聯絡員,推送的4條HTML5新聞當天點擊量都超過了10萬次,《有話問部長》一天點擊量達80萬次。

  “中央廚房”和流程再造的概念,隨著媒體融合之路的探索日益深入應運而生。在此之前,投身新媒體的探索中,部分媒體走了彎路,出現了過分強調新媒體,輕視傳統媒介的偏差﹔要麼就是新瓶裝舊酒,把傳統媒體的內容簡單“克隆”到微博微信上。

  擁抱新媒體僅是媒體融合的表層意義﹔而實現採編流程再造,才是決定傳統媒體能否真正實現媒體融合的關鍵所在。像人民日報一樣,傳統媒體紛紛圍繞採、編、發環節進行流程再造,建立“中央廚房”式的全媒體發布平台,打通傳統、新興不同媒介之間的新聞資源“玻璃門”,實現“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呈上一道道小點涼菜、南北大菜齊全的“滿漢全席”。

  “引導”還是“迎合”

  媒體融合中始終堅持黨性原則,讓主流聲音深入網民的心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遵循不同的傳播規律,使用不同的傳播語言。無疑,在媒體融合中,傳統媒體必須加強內容創新,“更貼近群眾,更平民化、草根化,更要講究溫度。”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喻國明的話講,“講道理,更講感情﹔講價值,更講魅力﹔講自信,更講公信。”

  然而,在信息碎片化、媒介競爭白熱化的催逼下,不少新媒體陷入“無原則迎合”受眾的怪圈,有的片面追求“獨家”和“時效”,而忽視其社會責任和新聞倫理﹔有的自以為是,嘩眾取寵,肆意揮舞“自媒體”的大棒,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吵吵嚷嚷,眾聲喧嘩中,以中央媒體為代表的主流媒體始終堪當中流砥柱,用黨性原則來指導媒體融合和改革,既發揮創新思維,打造符合現代人信息接受和欣賞習慣的新型“融媒體”,實現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華麗轉型”,又堅守“底線思維”,有效祛除互聯網傳播環境下的“假、惡、俗”,積極傳播正能量,讓主流聲音深入網民的心。

  “不管媒體如何發展,傳播方式和渠道如何變化,都要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對網上網下、不同業態進行科學管理、有效管理、立好規矩、亮明底色、筑牢底線,建立良好的傳播秩序。”正如中宣部副部長庹震所說,無論將來“融媒體”以何種形態出現,其傳播信息的基本功能不會變,對優質內容的需求不會變。一年來,中央主要媒體立足傳統媒體“內容基因”這一核心優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帶一路”“四個全面”“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等重大主題進行融合報道,借助新平台放大主流聲音,對年青一代產生了正面的輿論引導效果。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20日 09 版)

(責編:劉軍濤、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