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刺客聶隱娘》好看嗎?上映兩天口碑兩極分化

孔小平
2015年08月29日09:33 | 來源:揚子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上映兩天口碑兩極分化 看懂《聶隱娘》得先做功課

  導演 侯孝賢

  人物角色關系圖

  “確實拍得非常藝術,是一部不一般的電影,可以算是偉大的電影。”“你們在第幾分鐘離場的?”,27日,備受矚目的侯孝賢新片《刺客聶隱娘》(簡稱《聶隱娘》)公映,由於侯導憑借該片奪得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這是侯導耗費9000萬拍出來的膠片電影,這是他從影一輩子卻第一部在內地上映的電影。影片未映先紅,大家期望值很高,但公映下來的口碑卻呈現極端的兩極分化,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吧,就像侯孝賢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聶隱娘這個角色是孤獨的嘛,其實就像我。”

  揚子晚報記者 孔小平

  看劇攻略

  故事背景

  晚唐、藩鎮、公主下嫁

  雖然劇透是一件很讓觀眾討厭的事,不過關於這部電影,記者覺得,可能提前了解一點背景,甚至知道故事的大致情節,這樣坐進電影院觀影的時候你就能在大量空鏡頭時去安心地體會中國山水的大美。《刺客聶隱娘》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說集《傳奇》裡的《聶隱娘》一篇,是大約1000多字的文言文。

  電影的劇情是這樣的,晚唐,最大藩鎮之一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張震飾)兵強馬壯,藩鎮想與中央刀槍相向,而他已去世的母親嘉誠公主,當年被中央下嫁到魏博,就是要她主和的。嘉誠公主的胞妹嘉信公主當年帶走聶隱娘,把她養成殺手,后要求聶隱娘(舒淇飾)回去刺殺表哥田季安,田季安與她小時有過婚約,而聶隱娘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田季安的妻子田元氏(周韻)和她背后的元家勢力意圖殺盡忠臣、操控藩鎮實權,於是聶隱娘以“不殺”走維穩之路而拒絕刺殺,最后隨磨鏡少年遠走。

  人物關系

  聶隱娘就是“七娘”、“阿窈”

  看《聶隱娘》,真的要分清楚各個演員都演的什麼角色,他們之間什麼關系。其實呢,小說中人物關系本身不復雜,但是電影它不主動交代,敘事部分實在太吝嗇,大量的留白、極少的台詞,都不為交代劇情和人物關系做任何服務,看完之后記者發現,認真的觀眾們相互討論最多的就是人物關系。比如說,舒淇飾演的聶隱娘原名叫做“聶窈”,在電影裡,沒有人提到“聶隱娘”三個字,而是用“窈娘”、“窈七”、“七娘”、“阿窈”這些名字代替。

  詳細的人物關系可見上面的圖表。

  這可能是大銀幕上

  最后一部膠片電影

  記者觀影的時候發現,觀眾坐不住就是因為台詞太少,而長鏡頭多,真的是“從前慢”,慢得人發慌。比如聶隱娘上山找嘉信公主說她不殺田季安這一段,嘉信公主站在山頭,薄霧慢慢升騰,真的是慢慢升,直到霧氣掩蓋整個山頭,記者邊上的觀眾說,“哇塞,真美”,但這個過程真的有個五六分鐘,就這麼定在那裡。

  另外,電影一開始帶來的讓大多數觀眾不適的是台詞,竟然是以文言文面貌出現的,聽起來比較突兀,加上片中人物會間隔5分鐘甚至10分鐘才講上一句台詞,這中間會仔細刻畫人物的細微表情,他們飲茶、皺眉、思索、梳頭、照鏡子……還有大量的就是風景變幻,這裡也應了舒淇之前接受採訪時說的,“等風,等雲,等鳥飛去”,侯孝賢力圖用長鏡頭再現自然界的細微變化,讓觀眾真正走入影片的意境中去。

  對比下來很有意思的是,隔壁影廳裡放著《終結者5:創世紀》,打的那叫一個震天動地,各種視覺轟炸和刺激,所以觀眾們對《聶隱娘》緩慢的空鏡頭都驚呆了,這個風格在國產商業片中應該算是一朵奇葩了。不過這部片子沿襲了侯孝賢一貫的風格,大師從來沒有改變自己去適應市場過,懂他的人自然能懂。

  舒淇公映當天在微博上寫道:“天文老師說,這部電影被我們剪成這樣,是需要觀影人對侯導或對電影有無比的善意才看得下去,以前還行,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隻能說,宣傳把這部片做得太高,讓大家以為是什麼不可思議的傳奇。其實是愛情故事加上一點點打架,一個很孤單的女子,如此而已。”

  記者在觀影時發現畫面的顆粒感很強,帶來不清晰的錯覺。對此片方特別緊急解釋說,針對在觀影過程中,有影迷反映畫質顆粒感明顯,而且有遮幅,是因為整部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也希望電影院在放映時,能夠遵照膠片放映的技術,而且特別提到“希望大家都去支持《聶隱娘》,因為這可能是我們在大銀幕上看到的最后一部膠片電影”。另外,公映第一天,為了給票房做一些必要的吆喝,侯孝賢也手寫了一段話,打出感情牌:“拍了一輩子電影,第一次在內地電影院公開上映,誠邀觀影,侯孝賢。”

  鏈接>>

  高冷台詞“解疑”

  有熱心網友做了“《聶隱娘》高冷台詞難點解疑”,其中提到,這片舒淇一共不超過10句台詞。沒錯!准確地說,舒淇一共隻有5處台詞,所以有一段舒淇忽然開口講話,記者都覺得她因為長久不講話而喉嚨干澀,這些台詞分別是關於:不忍心殺大僚可愛的孩子﹔歸家后給奶奶請安﹔憶嘉誠公主教她撫琴,感慨一個人沒有同類﹔告訴田季安胡姬懷孕了﹔違抗師命不殺田季安,理由是他的繼承人太小了,殺了他魏博就要陷於混亂。

  另外,最難聽懂的一段台詞出現在田季安聽手下關於是戰是和的辯論。辯論中涉及魏博旁邊的兩個護衛藩鎮德州、棣州。這一段真的是純文言文,大致意思就是:德州和棣州有投靠朝廷的傾向,魏博是放縱他們的投靠之心,還是出兵攻打去震懾。放縱心有不甘,去攻打又怕觸怒朝廷。

  那麼“青鸞舞鏡”的典故是什麼呢?原來是罽賓國王得到一隻青鸞,三年都不會叫。王后說,曾經聽說青鸞看見同類就叫了,為啥不讓它照鏡子呢?國王聽從了王后的話,青鸞看見鏡子中的自己,悲傷鳴叫,奮力舞動了一夜后死去。原著中有這句:“青鸞鏡舞謂孤,雖身懷奇術,然不負恩義不滅人倫,謂之善。隱娘之氣,在於孤善。”所以作為《刺客聶隱娘》的核心寓意,侯孝賢通過“青鸞舞鏡”要說的就是“一個人沒有同類”。

(責編:易瀟、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