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青春文學作者更像全方位藝人 形成品牌號召力

施晨露
2015年09月10日09:59 | 來源:解放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青春文學作者更像全方位藝人 形成品牌號召力

大冰是誰?苑子文和苑子豪是誰?沈煜倫是誰?從上海書展到北京國際圖書節,他們是簽售成績最驚人的幾位作者,但多數讀者的反應是“從沒聽過”,主流文學界和批評家對這些暢銷書作者也很少發聲。

“上海首站,到場5000多人,簽書近萬本,刷新上海書展人氣紀錄。”這是沈煜倫參加完上海書展《愛是一種微妙的滋養》簽售會后寫下的微博。除了沈煜倫的新書外,大冰的《阿彌陀佛麼麼噠》,盧思浩的《離開前請叫醒我》,張皓宸的《我與世界隻差一個你》,苑子文、苑子豪兄弟的《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等新書簽售會,同樣人氣爆棚。這些作者的共同點是在主流評論界默默無聞,在自己的粉絲圈中有超強人氣,作品則多為自身經歷的短故事,發表和集聚人氣的平台都是微博或微信等新媒體,最后,都很年輕。這也讓很多人直指,他們的暢銷書是“粉絲經濟”,“刷臉”的青春文學更多的是市場營銷的勝利,而非文學的勝利。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用“文學的分化”解釋這一現象,“過去的文學界,純文學作家和文學批評家是一體的,如今,包括青春文學在內的類型文學,各自擁有讀者群,這些群體平行發展,互不關心。”正如一位出版界人士驚呼,要不是簽售會的火爆凸顯他們的人氣,這些在網絡世界各自擁有一片天空的年輕作者和他們的讀者,對主流文學界來說,完全生活在“另一個未知的世界”。對評論家來說,這些暢銷書作家寫的短小故事和碎片化的段子式寫作,與傳統文學的結構模式完全不同,沒有可比性,難以用過去的語匯體系進行討論。這些年輕人更像是全方位的藝人,“作家”是他們諸多身份之一,而這些身份的集合本身就形成了品牌號召力。

有人提出,為什麼“90后”、“00后”愛看這些作者的作品?評論界應該放下身段關注和研究,終結“互不關心”的狀態。更值得思考的是,相比短故事、段子式寫作,純文學對如今的年輕人——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似乎都越來越缺少吸引力。如何建立作品與讀者的關系,主流文學圈能否從這些新作者身上獲得一些借鑒?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