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提速降費”要拿出誠意

北  岸
2015年09月11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從最早消費者被收取的高額入網費、選號費,到如今被詬病的上網費、流量費,由於強勢地位,運營商必然產生惰性、滋生霸氣,也就缺少“提速降費”的主動性

  關於電信運營商“提速降費”的話題最近再次成為熱點。據報道,中國移動將創新流量計費模式,試點階梯計費:該模式有5個檔次,沒有套餐費,用戶使用流量越多,單價越便宜。流量單價在每兆0.15元至0.03元之間。這種新的流量計費模式先在部分省市試點,擇機在全國推廣。

  然而,這種計費模式仍然被大多數人質疑:根據這一方案,那些成天“趴在”網上的人,資費可能下降,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可能連階梯計費的最低檔次都達不到,又怎能降費?

  今年5月,三大電信運營商公布了“提速降費”方案,至今已過3個月。中國移動表示,截至7月底,中國移動承諾的“八大降費舉措”均落地實施,流量綜合單價降至0.09元/MB,比年初綜合單價下降31%。可是,細查降費內容,中國移動降費舉措卻顯得薄厚不均:在國際及港澳台漫游資費等方面,到今年6月,中國移動境外旅游流量包天優惠的國家和地區已有48個,國際漫游流量資費平均降幅超過80%,這確實為公民出境旅游帶來了方便。可是,對大多數用戶最關心的國內資費調整力度,卻是“琵琶遮面”,總讓人覺得缺少誠意。

  比如,5月份中國移動推出了10元1GB夜間流量套餐、10元1GB假日流量套餐等,這些套餐都把降費節點選在用網空閑的特定時段,引得眾多網友頻頻吐槽:誰大半夜上網啊!而且半夜時分絕大多數人在家裡,家裡都有WiFi啊!

  “提速降費”缺乏足夠的誠意,主要是電信服務市場長期存在權利不對等、信息不透明等因素所致。本來,電信運營商與用戶之間是一種平等的市場關系。然而,由於運營商的強勢地位,這種關系從一開始就不對等:從最早消費者被收取的高額入網費、選號費,到如今被詬病的上網費、流量費,這些收費的依據從何而來?成本是如何計算的?消費者總是被蒙在鼓裡。在強勢地位下,運營商必然產生惰性、滋生霸氣,也就缺少“提速降費”的主動性。

  隨著智能手機普及,上網已經在事實上取代通話,成為手機最主要的功能。在此背景下,“提速降費”,是電信改革的應有之義。現在都講“互聯網+”,如果不能在互聯網的速度和資費上形成“比較優勢”,大家都不肯上網,靠什麼來“+”?從2014年開始,我國大范圍推廣4G通信,然而時至今日,很多人手上拿著4G手機,用的還是2G網絡。如此反常,還不是因為資費過高?如果使用成本不能降下來,用戶數量不能提上去,巨額投資建成的網絡必然造成新的浪費。其結果,隻能是運營商和用戶“雙輸”,而不是“雙贏”。

  “提速降費”,應當是電信運營商基於市場邏輯的自覺,也是在公開、平等環境下消費者權益的回歸。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之舉,仍在於打破壟斷格局,放開資本進入門檻,在電信服務市場引入充分的競爭。如此,運營商才會拿出誠意,增加主動性,提高透明度,讓“提速降費”給百姓帶來真正的實惠。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11日 18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