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互聯網+”時代,讀書要有“閱讀鏈”

葉  青
2015年10月09日08: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互聯網+閱讀”越來越成為一種大眾化的閱讀新形式。用自己思路加以鏈接,就能把碎片化的知識整合成富有個性的整體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互聯網+閱讀”越來越成為一種大眾化的閱讀新形式。早些年,我建議“忙聽書、閑看書”,即忙碌的時候,可以用聽書軟件聽一些輕鬆的書籍,比如名人傳記,把眼睛解放出來﹔下班或者雙休日的空閑時,則可以端坐書桌前,讀讀學術性強的紙質書。這樣既“聽”又“看”,可以增加閱讀量。最近,相對於手機閱讀,我又建議“行聽書、坐看書”。現在外出時,很多人不一定會帶書報雜志,但手機是非帶不可的。因此,在趕路或者散步時聽書,坐下來時看看在讀書軟件上下載的書,同樣可以完整地看各種書籍。

  大量利用“互聯網+”的方式閱讀社會這本大書,也是今天的干部應該學會的。我是做統計工作的,透過數據看經濟的本質,是我的工作重點。因此,關注一天中的重大經濟新聞是必要的。歐陽修說,寫文章構思有“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現在有了智能手機,更是如此,手機裡的“備忘錄”經常是我記錄寫作或者發言提綱的地方。早晨在“廁上”時,通過簡單瀏覽微博,可以了解過去一夜發生的大事,然后一邊洗漱一邊聽書。從家到辦公室有16公裡,要花25到30分鐘,我一般是邊開車邊聽“中國之聲”,了解經濟新聞與經濟評論。在上班之前,又可以通過瀏覽微博與新聞客戶端,進一步加深對廣播中新聞的理解。然后每隔兩個小時看看微博與新聞。同樣,下班路上往往要花費近一個小時,又可以聽聽一天的新聞。這就是我的“閱讀鏈”。

  古人講“學以致用”,讀書是為了運用,通過讀書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打開視野。比如,通過讀朴槿惠的《絕望鍛煉了我》,可以了解韓國如何從不發達走向發達,國民為此付出了多大的艱辛。朴槿惠一直希望韓國的集裝箱能從中國東北、從連雲港走陸路到中亞、歐洲,以節約一半的時間。在一次會議上,我向連雲港市的一位領導同志求教,証實了這個方案已經實行了多年。這也說明了韓國政府為什麼一直支持、響應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再比如,讀《周鴻祎自述》,對書中說的“我發現在我的互聯網生涯裡,無論我搞什麼,一開始大家都是不理解,不屑,甚至嘲笑”深有同感。我自己十多年來呼吁、踐行公車改革,也引來不少嘲笑之聲。而通過聽馬雲的演講,你會被他說的“不是科技改變世界,而是夢想改變世界”所折服。

  互聯網時代,讀書更可以共享。我會把書中的一些精彩觀點發在微博上。比如正在聽的一本小說中有句話很精彩:電線杆在太陽底下也有陰影,但這是最小的﹔毒蘑菇佔地面積小,但陰影卻非常大。這讓我們聯想到一些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家族式腐敗”的嚴重性,也警醒人們,當下反腐敗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除了分享閱讀書籍之外,我還會把當天的書刊拿回家翻閱,把正能量的新聞發在我的微博、微信上,和大家共享。讓我感動的創新之處,我也會分享出來,感動大家。

  碎片化的時間,用於碎片化的閱讀。但是,能夠用自己思路加以鏈接,就不是碎片化的知識,而是一個富有個性的整體了。

  (作者為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09日 05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