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農村電商還缺點啥 “觸網”農民有收獲也有煩惱 

記者  王  浩
2015年11月09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雙十一”在即,城裡電商已陷入殘酷的價格戰,那農村電商發展得如何呢?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觸網”的農民有啥新收獲,又遭遇什麼新煩惱?

  “互聯網+農業”拓銷路、提質量

  互聯網+農業=?

  互聯網+農業=質量。這是從事有機茶電商的“鄉土鄉親”創辦人趙翼給出的答案。他把種茶農民的頭像和姓名印在包裝上,讓生產者為農產品質量代言。

  “過去不要說消費者不知茶葉種植過程用了多少化肥、農藥,就連賣茶的人也不知情。”趙翼說,“現在,我們為合作農戶建立家庭檔案,制定嚴格的禁用農藥列表,記錄公開整個生產過程。開始農民接受程度並不高,但是隨著成功案例增多,有更多的農戶參與其中。”

  消費者也可以參與質量監測。“鄉土鄉親”發動客戶成立“處女座用戶檢查團”,隨時進駐茶園監測“吹毛求疵”。“今年4月,檢查團發現一款准備上市的白茶一項病虫害率偏高,我們直接讓它下架。”趙翼說,“通過互聯網,我們實現了透明溯源的質量追蹤體系,大幅提高了監管效率,降低了監管成本。”

  互聯網+農業=銷路。把北京密雲的山貨賣到全國各地,滯銷的農產品化身致富“金礦”,這是密雲縣不老屯鎮學藝廠村村官孟炳淋給出的答案。

  “學藝廠村蜂蜜、核桃、雞蛋等山貨品質好,但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好品質沒有好身價。”孟炳淋利用互聯網幫助農民打開銷路。他挨家挨戶收貨,農產品運到倉庫后,進行統一監測、挑選、包裝、發貨。看到山貨賣出了好價格,越來越多的農民找到他。“互聯網起到了橋梁作用,將偏遠農村和廣闊的城市市場聯系起來。農民可以增收,市民能夠吃到新鮮、健康的食品。”

  仍有物流、人才、資金等“攔路虎”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農民、市民都受益,但也面臨一些“攔路虎”。

  想買村裡山貨的人多了,如何以較低的成本將山貨從大山裡運出去,成了孟炳淋面臨的最大難題。“我不得不先自己用貨車將收來的農產品運到附近的產業園倉庫,再通過快遞公司發貨。快遞物流和農產品原產地還是存在‘最初一公裡’問題。”孟炳淋說,“物流成本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原產地到倉庫這一段的運輸成本佔到收購價的5%。二是農產品易損易腐,對物流速度和服務水平要求高。”

  最讓蜜桃電商張民苦惱的是人才問題。“產品質量需要農業技術人才保証,網站運營需要網絡技術人才,產品推廣需要營銷人才等。但是,人才願意扎根農村的可不多。”

  江蘇省如皋市東陳鎮雪洪村大米電商陳飛則最頭疼資金問題,“大部分資金是自籌,政府項目也解決了一部分。但如今創業處於起步階段,技術、運營、人力等都要用錢,資金總顯得緊張。”互聯網創業,也靠互聯網思維解決難題。陳飛發起了眾籌,5萬元的目標現已完成。

  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為解決這些難題送來了“政策春風”。會議提出,完善冷鏈等相關設施,鼓勵建設配送中心,發展第三方配送等,提高流通效率﹔大力培養農村電商人才,鼓勵通過網絡創業就業﹔加大農村電商政策扶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擔保貸款及貼息,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電商創業的信貸支持等等。

  “人才、物流、資金是發展農村電商的短板,有國家鼓勵和支持,這些問題都有辦法解決,農村電商會有大發展。”中國社科院農發所研究員李國祥說,“比如人才問題,就可以通過吸引農民工返鄉來解決﹔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也會更看好農村電商這片藍海,隻要農村電商扎實發展,資金困境就能夠得到緩解。”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09日 17 版)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