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奮與他的作者們
一個出版者,要開展自己的出版事業,首先要找到讀者,與此同時,還得找到作者,隻有與作者、讀者密切配合,出版事業方可能成為現實,從而取得應有的成效。
韜奮辦刊開店,圍繞在他周圍的作者可謂群賢畢至,勝友如雲。單就是加盟書店緊密合作的張仲實、金仲華、錢俊瑞、錢亦石、杜重遠、畢雲程、艾寒鬆、王紀元、林默涵等作者就具有很強的實力,更何況長期在店外替書店編輯刊物和撰寫書稿的作者更是一個十分強大的陣容,主要有胡愈之、茅盾、鄭振鐸、傅東華、陳望道、黃源等。還有一支為書店撰稿的著名作者隊伍,更是遍布各地,主要有魯迅、夏衍、胡繩、薛暮橋、巴金、郁達夫、葉聖陶、老舍、端木蕻良等。可以說,這個強大的作者群,都與韜奮交往多年,其中許多人與韜奮稱得上是志同道合的文壇摯友。
書店與作者的合作,志同道合固然是重要前提和基礎,然而,大多數作者畢竟是個體腦力勞動者,不是一個團體的號召或一呼百應就能形成良好合作的,這就需要書店的主要負責人認真做好團結和組織工作。那麼,韜奮主要通過什麼辦法能夠使得大家真心支持生活書店呢?
韜奮對讀者是竭誠服務,對作者則是友好合作。正如著名作家夏衍所評價的:“韜奮的特點是用他的精神和品德來團結作者和讀者。”韜奮在他的出版生涯裡,與大量的優秀作者合作過,他的精神和品德受到大家一致的贊揚。
事實上,上述一大批知名作者,並非一開始就屬於生活書店的作者群。其中,有一些原先在寫作上並沒有多少名氣,是在韜奮的熱情推動、邀約下,經過個人的努力,逐步成為有影響的作者。《生活》周刊從韜奮接辦的第二年起設立了“國外通訊”專欄,韜奮為此從在世界各國的留學生中遴選了幾十名寫作人才,聘為特約通訊員。其中就有后來影響較大的李公朴、徐玉文、戈公權、王光祈等人。李公朴是在1928年8月赴美留學途經上海時認識韜奮並受聘為特約通訊員。起初,韜奮把李公朴從美國給他寫來的信改編成通訊稿件在《生活》周刊上發表,后來,在韜奮的鼓勵、催促下,李公朴就經常從美國直接寄來稿件,發表后頗受讀者歡迎。徐玉文原來就是《生活》周刊的讀者,1928年赴日留學不久,寫了一篇稿件寄給《生活》周刊,立刻被韜奮看中,聘為特約通訊員,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成為來稿最多的通訊員。有一段時間,《生活》周刊幾乎每期都刊載一篇她的來稿。不少青年作者正是在韜奮的鼓勵下迅速成長起來。
出版者和作者,可謂唇齒相依。從作品創作的過程來看,作者自然地處於出版的前端,具有寫作的主動性,可是從出版物出版的過程來看,出版者又掌握著經營的主導權。這二者間有一個協調互助的任務。當時,不少作者靠賣文為生,平時沒有固定工資收入,生活境況十分窘迫。韜奮領導下的“生活”對作者的生活境況十分理解,凡作者有求則刊社、書店必應,杜絕發生店大欺客,讓作者苦等稿酬以至於生活難以為繼的窘境。李公朴和王光祈在國外留學時經濟情況非常窘迫,他們的稿子一旦寄到,隻要韜奮認為可用,盡管還未刊出,也趕快先把稿費匯出。他們為此一直都很感激韜奮的照顧。有了諸如此類相當重情義的合作,作者勢必會成為出版機構更加穩固的合作伙伴。
韜奮創辦生活書店之后,與魯迅先生的合作也達到了高度融合的程度。他們同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執行委員。韜奮一直以來對魯迅十分尊敬,魯迅對主持生活書店的韜奮也十分關心,曾主動為韜奮的新著《革命文豪高爾基》一書提供一批珍貴的插圖,書出版后還親自撰寫書評。韜奮和生活書店更是一直主動尋求魯迅的支持。從1933年起,生活書店陸續出版了4種文學雜志,一是茅盾主持,鄭振鐸、傅東華主編的《文學》﹔二是魯迅主持,茅盾、黎烈文積極贊助,黃源主編的《譯文》﹔三是陳望道主編的《太白》半月刊﹔四是鄭振鐸主編的《世界文庫》。4種文學雜志,在當時,既是一條靚麗的文學風景線,也是一條堅強的左翼進步文化陣線。黃源后來在《魯迅先生與生活書店》一文中回憶道:“這4個雜志,得到左聯作家的全面支持,團結了全國廣大進步作家,結成一條堅強的文化戰線,而有了魯迅先生的文章,得到魯迅先生的大力支持,‘其聲勢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簡直是所向無敵。’而出版發行這些雜志的生活書店也就成為反文化‘圍剿’中的一座戰無不勝的堅強堡壘。上海福州路上的生活書店名符其實地成為出版進步文化書刊的全國公認的中心。”
(作者系中國韜奮基金會理事長)
【本文系《傳媒》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