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社科院黃楚新 堅持創新為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寫在前面的話
創新,是新聞傳播的生存之基、發展之道、活力之源。
去年12月25日,習主席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強調,“新形勢下辦好解放軍報,必須堅持創新為要。現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互聯網正在媒體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讀者在哪裡,受眾在哪裡,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裡,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裡。”
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當前,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情況下,進一步發揮黨報、黨刊、通訊社、廣播電視和重點新聞網站等主流媒體的作用,通過創新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佔領輿論制高點,才能在媒體新格局中掌握主動權。
“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門戶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新興媒體也已經形成了“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勢頭,同樣面臨如何突破現狀、實現理念轉變與創新的問題,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千帆競渡,百舸爭流。2016年,媒體創新將被賦予更為鮮活的內涵和更為深厚的意蘊。
用戶需求
——創新發展的發力點
記者: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媒體融合正式吹響了沖鋒號。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我們看到,媒體融合發展勢頭迅猛。這次,習主席在視察中專門強調“必須堅持創新為要”,對此該如何理解?
黃楚新:縱觀傳播發展史,在告別了“鉛與火”走入“光與電”之后,“數與網”的技術革新,帶來了信息傳播更加深刻的變革。每一次升級都以創新驅動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和傳播手段的升級換代為標志,技術進步為大眾傳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現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都在發生深刻變革,特別是互聯網正在媒體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這場變革所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新傳播技術的高速發展,不僅使媒體發展格局與媒體秩序發生了重大變化,受眾閱讀習慣、信息獲取方式也產生了深刻變革。以報刊、通訊社、廣電為主體的傳統媒體面臨發展困境,而以微博、微信、微視頻、新聞客戶端為代表的新興媒體則發展勢頭迅猛,媒體創新發展勢在必行。可以說,這是傳統媒體在新興媒體環境下轉型的大勢所趨,是國家戰略的規劃需求,也是技術與市場雙推力作用下的必然結果。
記者:新形勢下,媒體創新應怎樣滿足受眾的需求?
黃楚新:習主席明確指出,“讀者在哪裡,受眾在哪裡,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裡,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裡。”如何對待受眾,是媒體要關注的首要問題,這也是創新發展的發力點。網絡的“自由、開放、互助”和移動互聯網的“移動、及時、便捷”等特征造就了今天傳統媒體的接受者由“受眾”到“用戶”的身份改變。與傳統媒體以提供大眾化信息為主不同,網絡對媒體的要求是,提供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服務,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有價值的好新聞永遠是稀缺品。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很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傳統媒體在轉型中應保持內容優勢。相比社交媒體等新興媒體的娛樂化、情緒化,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要做到真實、客觀、公正、准確。力爭通過優質原創內容吸引受眾瀏覽量,依靠自身公信力和影響力,正確引導輿論。
在形式和手段的創新方面,我們可以用兩個詞概括,分別是“全媒體”和“多媒體”,“全媒體”是信息的最終形態,包括視頻、音頻、文字、圖像等內容,而“多媒體”則是指新聞傳播途徑的多元化。實現媒體創新,就必須在用好“全媒體”和用活“多媒體”上下功夫。
轉型升級
——挑戰與機遇並存
記者:自2016年第一天起,今日早報、都市周報和九江晨報正式停刊,在紙媒停刊的名單上,又添加了3個名字。動情的“告別信”背后,我們看到,在新形勢下多數都市報面臨服務功能弱化、盈利下降、人才流失的窘境。今天,新興媒體的發展對傳統媒體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應如何看待?
黃楚新:應該說,部分紙媒衰退是不爭的事實,但紙雖死,媒還在。從國內媒體長長的停刊名單裡,不難發現,多數傳統媒體走向了轉型發展的道路,在互聯網的空間裡重獲新生,可以說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當前,傳統媒體的發展步入深度融合的新階段,媒體融合作為傳統媒體轉型的關鍵,已經成為全行業的一種自覺。從中央主流媒體到地方報社紛紛進行了探索。
媒體發展的歷史表明,傳統媒體有著自身的存在邏輯和演變路徑,有著很強的適應和應變能力。人民日報已從報紙擴展到報、網、台、微博、微信等10種報道載體﹔新華社進一步升級客戶端,推出新華全媒頭條,打造新華視點等報道品牌﹔光明日報成立融媒體中心……此外,比如上海報業集團的“平台”戰略、青島報業傳媒集團的“內容生產、技術開發、運營推廣、模式輸出”四位一體驅動戰略等,傳統報業戰略化轉型取得了眾多創新成果。
除了資源整合,報業進行組織融合和機構創新外,當前國內媒體融合實踐還有許多有益嘗試:“兩微一端”引領新媒體產品蓬勃發展、“媒體+電商”開拓多元經營新途徑、上市挂牌和收購、多途徑資本融合等等。
記者:面對全球傳媒格局發生的深刻變化,國外的一些傳統媒體同樣經歷著變革和轉型,這些探索對我們有什麼借鑒意義?
黃楚新:全球媒體都在通過採取各種具有融合特征的轉型措施,來應對數字化和移動化帶來的巨大變革。
以用戶為導向的轉型方向基本明確,打造移動互聯網新聞端口是歐美幾大傳媒集團的普遍做法,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BBC等都擁有自己的APP平台。特別是人才機制創新上,裁減人員和引進數字化人才同步進行。面對運營壓力,國外一些大型媒體豎起“付費牆”向數字訂閱用戶收費。截至2014年7月,美國已有500多家報紙設立了不同形式的“付費牆”,約佔美國報紙總數的40%。另外國外媒體還普遍通過建立全媒體新聞中心,打破空間限制,將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員工進行整合,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新聞素材的多終端利用。
未來發展
——創新沒有完成時
記者:日新者日進,日進者日強。媒體創新迫在眉睫,從“受眾”到“用戶”、從“報網互動”到“互聯網+”,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之間,一場廣泛而深刻的“傳播革命”正在悄然進行。對媒體未來的發展,我們應抱有怎樣的期待?
黃楚新:媒體融合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發展形態永遠在路上,創新沒有完成時。這就說明在中國媒體融合的浪潮中,傳統媒體的主流引導作用並不會因“人人都有麥克風”而消亡,反而會通過創新融合凸顯其獨有的公信力,依然是引領主流輿論,傳播中國聲音,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力量和主陣地,這也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方向。
習主席曾深刻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海外受眾渴望了解中國,但外媒對中國的報道既不充分也不全面,中國需要向世界展示自我。新興媒體帶來的“人類交往革命”為對外傳播提供了新契機。在發展新興媒體時,應以互聯網思維,改變傳播方式,建設新的話語體系,促進與傳統媒體深度融合,提高媒體傳播力,從而構建良好的中國形象。
還要看到,新傳播技術帶來了龐大的信息,受眾不再需要手捧多份報紙,隻需登錄網絡便可以輕鬆獲得海量信息。但伴隨著信息數量的大幅增長,信息垃圾也隨之滋生。所以相比信息的數量,信息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真實、准確、具有新聞價值的消息才能脫穎而出,受到受眾信賴。而新聞專業採編能力正是傳統媒體的記者和編輯所具備的優勢。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在通過創新實現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新舊融合,更要內外融合,將內宣的傳播力和權威性轉化為外宣的說服力和影響力,從而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張天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