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惜分對后輩"有求必應" 但凡年輕人上門從不拒絕
與后輩交流是這位離休教授的一件大事。
甘惜分教授離休后,家裡常有年輕人來拜訪、交流。甘老總是特別熱情地歡迎說:“我就愛和年輕人聊天。”
2006年第一次見到甘老時,郭平還在人大讀研究生。對幾個一起去拜訪的小同學,甘老特別熱情。“當時他穿深色毛衣,外面加了件小棉坎肩,很干淨”。
幾個同學在客廳圍著甘老坐了一圈。甘老認真地問每個人是干什麼的,是哪所學校的。甘老爽朗的笑,讓郭平印象最深刻。“甘老師說他是四川人。我們就說‘甘老師您這個口音能聽出來一點兒啊’。他聽了就笑得特別爽朗。精神矍鑠的樣子,一點都不像這個年齡的人。”
“當時我們都跟甘老師合影,甘老師很高興,每一張照片都咧著嘴笑。”臨走的時候甘老還送給每個學生一本自己的簽名書。
2000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系的學生想創辦一份學生刊物《青春報》,甘老聽說之后,欣然答應題詞。
“我們去甘老家裡取字,甘老准備了茶,坐下來和我們聊了很久,對我們多有鼓勵,還給我們看當時他正在閱讀的《資治通鑒》。”當年讀大二的1998級學生歐陽斌回憶,“他說他計劃重讀《資治通鑒》,我們都覺得當時80多歲的老人還如此勤學,備受鼓舞。”
甘老專門題了好幾副字供學生挑選。“他推薦的是現在我們使用在報頭上的那一副,因為這一副字裡‘青’字和‘報’字尺寸要大出來一些。”歐陽斌說,“甘老說他希望年輕人能夠朝氣蓬勃,所以‘青’字寫得很大。”
關於題字還有一個故事。在一個清晨,一個學生睡夢中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那頭說:“喂,我是甘惜分”,說前幾天給這個學生寫了一副字,他覺得不好,就重寫了一副,讓學生過去換。
2015年4月,人大新聞學院給甘老過百歲壽辰時,很多人都去和他握手拍照。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青年教師徐佳也很想上去握手,但是一來她比較膽小,二來覺得不想讓甘老太累。后來人大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說要幫她拍,她才鼓起勇氣走過去。
她默默地站在甘老的身后,心想著“反正在人群中,能照一張就行”。但后來甘老感覺到他身后有人,就自己把手伸過來,跟她握手。“老人的手很暖和,也非常有力。他連一個握手都握得非常認真。”徐佳回憶說。
甘老的年紀越來越大,沒之前那麼“火”了,也喜歡清靜,可家裡的客人和題字卻沒變少。他的兒子甘北林說,父親幾乎是有求必應。“到什麼程度?但凡有年輕人上門他都不拒絕,陌生人來一封信想要他的題字,他都寫好了給對方寄回去。”(車灝楠 歐陽方星 何林璘 盧義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