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噠啦仙谷:“變”出來的人間仙境
貴州盤縣噠啦仙谷 中國經濟網記者 牛力濤攝
貴州盤縣噠啦仙谷 中國經濟網記者 牛力濤攝
中國經濟網六盤水1月16日訊 (記者 牛立濤)錯落有致的紅頂洋房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碧波微漾的噠啦仙湖、木制別墅,以及空中掠過的幾隻野鳥;還有迷人的七彩花田、寬敞的採摘觀光園、龐大的養殖基地……走進貴州盤縣噠啦仙谷,猶如踏入了詩情畫意般的山水畫。
誰也不曾想到,曾經的岩腳村,只是一個“躲”在深山中的貧瘠小山村,因交通不便幾乎與外界隔絕。四年前,寨子裡大多是灰扑扑的低矮瓦房,串戶路也坑坑窪窪,每逢雨季都成了稀泥路,村民們每日守著幾畝耕地過日子,人均收入不足3200元。
近年來,該村結合噠啦仙谷休閑觀光示范園區的打造,深入推進“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改革,探索出了一條精准扶貧的新路子。“三變”激發出無限活力,不僅徹底改變了岩腳村的面貌,更讓昔日的山旮旯變成寧靜優美的世外桃源。
釋放土地“黃金效益”
岩腳村位於許家屯水庫旁,且有近8平方公裡的壩子,土地肥沃,水源豐富,植被良好。一泓碧水與優質的氣候條件,讓這裡兼具了農業開發和旅游開發的雙重價值。2012年,岩腳村引進貴州農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採用“公司+基地+農戶+超市”模式,興建“噠啦仙谷”休閑農業觀光園區,並成為省級重點農業示范園區。
園區進駐后,村支兩委積極動員村民把土地流轉,村民將自己所承包經營的土地租賃給貴州農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根據坡耕地、壩子旱地和水田三種類型,分別給予每年每畝500元、600元、700元三個檔次保底租金,而后每5年遞增10%。
通過土地流轉,村民獲取了一定的租金收入,村民又在園區內打工,成為自己土地上的工人。“現在,每年每畝租金有700元,我干花卉工人每個月固定都有1600元以上,比種苞谷強多了。”岩腳村村民王成由把自家的1.2畝地全部流轉,輕輕鬆鬆的上班,生活也越來越舒心了。
據悉,園區共流轉土地6000畝,涉及岩腳村和鄢官村2000戶7300余人,每年戶均增收3600余元,同時,300余村民在園區打工,人均年收入達18000余元。
此外,村支兩委整合村級集體土地資源,把破碎的土地集中起來、閑置的資源利用起來,村集體提供38.89畝土地與園區共同開發建設噠啦仙谷生態館,土地折合人民幣110.23萬元為入股資金,由園區統一經營管理,每年村集體可分紅30萬元。
集體資產變股權,為村級組織、農民創業興業提供了“第一桶金”。“村集體有了錢,做什麼老百姓都支持。”村干部們通過將閑置的小學校舍包裝打造,開辦超市、修建停車場,不斷壯大村集體,增加村集體收入。
盤活土地資源要素,形成資源疊加效應,僅兩年的時間,園區帶來的效益惠及3710農戶9377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3200元增加到2014年的1.3萬余元,還帶動周邊4660貧困戶13890人脫貧。
特色產業惠民助民
“花卉館中,蝴蝶蘭、郁金香、百合、玫瑰等等,百花斗艷,姹紫嫣紅;採摘園裡,南北方瓜果蔬菜眾多,一年四季都可以來採摘,來到噠啦仙谷,絕對可以體驗到田園樂趣。”貴州農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慶說,自2012年建設以來,園區累計完成投資3億余元,已建成科技大棚、七彩花田、生態館、兒童游樂場、蔬菜採摘園,動物競技場、湖濱半島主題廣場、湖濱半島度假酒店及排污管網等項目。
如今,以休閑農業為主題、以創意農業為主基調,將科技、人文要素及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融為一體,由產業農業、觀光農業、休閑旅游三大板塊構成的農業觀光園區,已經吸引眾多游客參觀旅游。僅2014年,景區共接待游客25.6萬人次,旅游收入0.8億元。
曾經因為家鄉的封閉落后,林丹丹毅然選擇外出創業。看到家鄉翻天覆地的改變,她毅然用積累下來的近20萬元,將老房子改造升層,在家門口辦起了“許家屯田園山庄”農家樂。“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有七八千的流水,比城裡的生意還好。”
在岩腳村,像林丹丹這樣依托噠啦仙谷的金字招牌,圍繞休閑旅游自主創業的村民不在少數。“現在,村裡就新增了30余戶農家樂、超市,還有37戶人家利用自己的房子裝修出了一百多間鄉村旅館,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岩腳村黨委書記李維啟介紹,噠啦仙谷將於2017年全面建成,屆時園區年總產值將達9.69億元,年利潤5.96億元以上,將帶動上千人就業或創業,園區帶動效益凸顯。
“三變”以資本為紐帶將集體、村民和企業利益緊密鏈接,三者“各持一把號,同吹一個調”,形成了工農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生態。岩腳村黨委書記李維啟表示,通過“三變”發展新模式,破解了農業產業發展融資難和資金短缺問題,有效激活了“三農”發展的內生動力,為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積累了實踐經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