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編輯在原創時代如何成長 追求品質體現價值

中國力量,這是近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童書編輯與營銷年會的主題。這個主題的提出,得到了許多童書出版人、作家的強烈認同,大家反映是時候說說中國原創童書的話題了。活動主辦方當當網董事長俞渝表示,當當網將支持更多中文原創兒童文學的創作,“在我們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中國文化要佔位,中國文化要有具象的表達”。而我們呼吁更多優秀原創童書出版,這背后其實是在期待更多優秀童書編輯的涌現。童書編輯應該如何把握孩子的閱讀心理,童書編輯和作者之間又該如何合作,童書重要門類圖畫書的編輯需要關注哪些方面,且聽出版大咖和作家們的經驗分享。
編輯心態:請慢下來 追求品質
2015年當當網童年銷售碼洋達25.6億元,同比增長20.3%。童書佔當當網圖書銷售碼洋27%,年度銷售冊數1.5億冊。這些數字是當當網副總裁、童書頻道主編王悅都沒有想到的。王悅的團隊,並不是單純地進行發行營銷。其實王悅更願意稱呼他們為編輯團隊,因為他們與出版社合作,參與了大量的編輯工作。對於這個團隊,王悅最引以為驕傲的就是專業。這個專業不僅僅是業務上的,更多的是在兒童教育、兒童閱讀方面的專業。在海豚傳媒總經理夏順華看來,這才是一個優秀童書編輯必須要具備的首要條件。
海豚傳媒不僅致力於策劃優秀童書,而且還開辦了海豚童書館以及幼兒園。在每個海豚幼兒園的牆上,左邊寫著“這裡是兒童心靈成長的快樂空間”,右邊寫著“敬畏生命、尊重兒童”。這是夏順華一生之追求。如果他聽到幼兒園老師說這個孩子差、那個孩子壞,他就不會再雇佣該名老師。“不懂孩子、不尊重孩子,怎麼能稱之為童書編輯?”夏順華的話雖然尖銳但很實在。童書編輯要知道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和成長差別,不然做出的書孩子就會不認。孩子是單純的,如果書不走他的心,他就不願意讀。他喜歡這本書,他自然就會跟著你讀。夏順華認為,中國童書編輯要把孩子帶向光亮和溫暖的方向,要培養陽光的孩子。
和海豚傳媒一樣是民營策劃公司背景的蒲公英童書館,也一直以其策劃高品質的童書而受到行業和家長的尊敬。蒲公英童書館總編輯顏小鸝透露,其員工團隊已經從2007年成立時的8人,增長到現在的23人。用心打磨每一本書,是顏小鸝對自己的編輯團隊引以為傲的地方。她可以如數家珍般地說出每位編輯在打磨圖書上的閃光點。經歷了8年的磨煉,顏小鸝認為,2015年蒲公英童書館的發展終於可以用“從容與品質”來形容了。雖然在圖書品種上不斷遞減,2013年是214種,2014年是140種,2015年是81種。但在銷售碼洋上卻不斷遞增,2015年已經達到1.7個億。在顏小鸝看來,通過前幾年基礎的奠定,現在蒲公英更強調編輯心態的調整,要讓手裡的活兒慢一些、質量高一些,更多把握每本書的細節,今年她還要求編輯在編書過程中完成編輯、審計和整理的記錄。
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李遠濤很贊成顏小鸝關於慢下來追求童書品質的觀點。在他看來,中國出版30年來的發展一直是粗放式的,但到了現在這個階段,該是講品質的時候了。當當網高級副總裁姚丹騫更是感慨地說,孩子讀的內容直接決定了他的未來,也決定了中國的未來。編輯是內容的篩選者,是內容的審訂者,希望中國的童書編輯堅守底線,為作品提升價值,為孩子們創造價值,在孩子們的精神世界上,讓霧霾永遠遠離這片天空。
作編合作:請專業些 體現價值
今年提及原創童書出版,不得不說其中一個迎來拐點的重要門類——圖畫書。中國原創圖畫書經歷了多年的孕育,現在已經冰層解凍。童書編輯們在春天的花田裡是否做好繼續耕耘的准備了呢?
曹文軒的原創圖畫書《夏天》《煙》等非常暢銷,並且有的已經走入了國外孩子的視野。對於中國原創圖畫書的創作和編輯,曹文軒提醒,不要把中國的民間故事、民俗隨便畫一畫就說這是圖畫書,現在我們對原創圖畫書的要求一定是非常講究故事絕妙的。有些人拿微型小說和圖畫書相比,曹文軒認為,兩者雖有相似點,但是微型小說沒有圖畫書那樣的境界。而這個境界,除了畫面感、詩意,還有哲學的體現。在曹文軒看來,離哲學最近的一個文學藝術門類就是圖畫書。把哲學問題用圖畫書的形式表現,讓一個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看得懂。曹文軒說,這是他高看圖畫書的重要原因。
海燕出版社圖畫書編輯室主任鄭穎很贊同曹文軒的觀點。她認為,圖畫書最主要的閱讀方式是體驗,因為圖畫書比較薄,花幾分鐘時間可以把整個書瀏覽一遍。在這幾分鐘裡,要讓讀者體驗到文字的精美、圖畫的優良,還有內涵的深度,就是哲學性。她給圖畫書編輯的建議很中肯,首先要善於學習,努力提高專業水平,體現編輯的價值,編輯要提高對作品的見解,提出有益於作家、畫家的意見,隻有這樣的編輯才能得到作者的尊重。其次是要善於合作,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把畫家和作家結合在一起,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把所有力量往一處用,隻有這樣才能把圖畫書做好。最后就是要學會等待,不要急於求成,要耐得住寂寞,了解靜待花開是何等的美麗。
對於編輯和作家、畫家合作的重要性,畫家朱成梁有著切身的體會,他前不久出版的《棉婆婆睡不著》在這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一開始,朱成梁覺得這本書寫得很溫暖,情節又簡單,有很多重復動作。比如說裡面人物就是棉婆婆一個人,還有一條狗、一棵樹、一盆菊花而已,動作就是那幾個,不容易畫好。但編輯很信任他,鼓勵他接下了這個本子。然后,編輯就和他一起到處去搜集素材,在出差路上不斷討論用什麼色調和形象。這給朱成梁后來的創作提供了不少靈感。(劉蓓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