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韓國綜藝節目原創力從哪來 觀眾不喜借鑒他國模式

2016年02月02日07:0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韓國大眾不歡迎綜藝節目抄襲他國

《我們結婚吧》《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目前,在我國維持高收視率、受觀眾熱捧的幾檔綜藝節目,其原型都出自韓國。韓國綜藝一直是行業的標杆,出其不意的節目環節設置和高超的創新能力,使其影響力越來越大。在韓國,綜藝節目為何如此受歡迎,並總能推陳出新?在韓國留學多年並對韓國綜藝持續關注的季擎頗有見解。

中國青年報:在韓國,看綜藝節目的人多嗎?

季擎:韓國綜藝節目的受眾群體非常廣。對於不同的年齡群體,都有很多收視率很高的綜藝節目。《Running Man》(跑男)、《無限挑戰》等綜藝節目最受年輕人關注。由於韓國男性法定服兵役,人們又普遍關注《真正男子漢》這個節目。家庭主婦和一些女士因喜愛萌娃,對《爸爸去哪兒》之類的節目更偏愛。而最近新興的快速聚攏人氣的飲食類節目,如《白鐘元的三大天王》《白老師的家常菜》等,則受到了男女老少更廣泛群體的喜愛。雖然每個節目不可能完全涵蓋各個年齡層,但像通過網絡直播方式推出的高人氣節目《我的小電視》,邀請的嘉賓涵蓋了運動界、美妝界、漫畫界、娛樂界等多領域,也是想使受眾群體一次性達到最廣。

中國青年報:韓國綜藝節目佔韓國各類節目的比重如何?

季擎:現在韓國三大電視台正在播出的綜藝節目一共有52個。其中,周中播出的綜藝節目有27個,周末播出的綜藝節目有25個。周中綜藝節目大部分為晚8點后開始播放,周末綜藝節目基本是早8點起全天播放。通過綜藝節目的檔期安排,可以看出韓國綜藝節目在各類節目中佔不小比重。

中國青年報:韓國綜藝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季擎:我最初接觸到的韓國綜藝,應該是在2003年開始播出的《X-MAN》和2004年播出的《情書》,都是以年輕人為主要受眾群體來打造的。節目邀請帥氣漂亮的男女嘉賓以及負責搞笑的嘉賓,整個節目顯得非常有意思。之后推出的《無限挑戰》,至今為止已有超過10年的期齡,算是個長壽的綜藝節目。不過這期間也經歷了幾次改版及更換嘉賓和主持,才形成了今天受歡迎的國民綜藝節目。

韓國綜藝節目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首先,綜藝節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觀眾在觀看節目時感受到輕鬆愉快,而韓國綜藝節目能夠准確抓住大眾的關心點、笑點。其次,韓國綜藝節目的產量很大,淘汰速度很快。在淘汰掉收視率及口碑平平的節目后,很快就有新的節目來填補之前的不足。最后,韓國的文化產業很發達,“韓流”明星在國際上的名氣大漲,各綜藝節目也抓住這一點,邀請眾多明星在節目中展現他們不同於舞台上的一面。使得韓國的綜藝節目不僅受到韓國國內觀眾的歡迎,也受到了世界各地“韓流”喜愛者們的歡迎。

中國青年報:在韓國,PD(節目導演——編者注)是否是一個很熱的職業?

季擎 :由於韓國的娛樂產業比較發達,在大學中,電影、電視及娛樂產業方面的專業普遍比較受歡迎。作為節目制作中心的制片人及導演,PD主要負責寫劇本及現場安排。在韓國,有很多年輕人想成為一名有名的PD,但競爭非常激烈。一個綜藝節目中可能有幾十個PD,但真正負責整個節目現場走向的隻有一個,即隻有一個總導演。其他新人PD或一般PD,主要負責前期劇本策劃及現場道具安排等工作。此外,韓國的綜藝節目大部分是周播,每周都要寫出有新意的劇本,有時需要加班加點連夜拍攝,因此PD中男性的比例稍大一些,但現在很多女生也開始選擇PD這個職業。總的來說,PD在韓國是一個熱門且競爭很激烈的職業。

中國青年報:韓國綜藝為何如此受歡迎?

季擎:首先,韓國綜藝節目涵蓋的類型比較廣,娛樂、真人秀、音樂、搞笑、競技、訪談等,每個節目都有特定的定位人群。其次,節目內容符合韓國國民喜好。韓國是一個娛樂氛圍很濃的國家,節目利用各種搞笑及有趣的環節來制造氛圍。再次,貼近生活。不管是訪談類節目還是娛樂類節目,邀請的明星嘉賓大都以貼近大眾的方式參與節目環節,讓人感受到明星光環下的另一面,非常親民。例如《Running Man》,明星在節目中需要與現場觀眾組成一隊互相對抗,更多的參與機會自然會勾起民眾對整個節目的興趣。最后,節目環節的設計及后期的處理水平,是韓國綜藝普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曾經在路上偶遇《Running Man》的拍攝現場,現場看過之后再去看當期的節目,會發現經過后期處理后呈現的效果非常不同。比如,明星疲憊的表情配上后期字幕,就會產生很多笑點。韓國綜藝節目有時還會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一些真實性的東西,來吸引觀眾。

中國青年報:韓國的綜藝節目為何可以不斷推陳出新?原創力是哪兒來的?

季擎:韓國很多比較有名的綜藝節目,都會採用粉絲來信中提供的游戲作為創意,或以近期人們比較關注的話題為主題展開游戲或作為整場節目的中心,使節目組能夠創作出新的東西。其次,現在娛樂節目PD趨向年輕化,能夠產生很多新的創意。再者,韓國大眾非常不歡迎抄襲或是借鑒其他國家節目的做法,如何保持節目的長久性及維護節目的口碑和收視率,就成為了韓國綜藝節目不斷推陳出新、堅持原創的動力。(杜園春)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