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成語大會》收官之戰 作家組合兩度逆轉贏學生軍

金力維
2016年02月02日16:14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語大會》總決賽好玩好看

  昨晚,2015《中國成語大會》收官之戰精彩激烈,作家組合PM2.5兩度逆轉登頂奪冠,以24秒猜出6個成語而走紅網絡的學生組合“白話靈犀”在最后歷史知識的“點球”環節一題失力,屈居亞軍。更有意思的是,PM2.5中一向木訥寡言的李劍章竟然在賽場上向對手“秦漢思源”組合裡的王蕊發出了一段愛情表白,《成語大會》秒變交友節目。第二屆《中國成語大會》在輕鬆、愉悅的娛樂氛圍中完成了文化節目的使命,總決賽也在收視榜單上問鼎冠軍,在網絡上帶動成語熱門話題討論。正如總導演關正文總結,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中華文化傳播的重任是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的擔當。

  現場

  作家組合兩度

  逆轉贏學生軍

  自本屆《成語大會》開播以來,來自邯鄲學院的“白話靈犀”組合就是觀眾心目中的奪冠熱門。總決賽前,兩人的猜詞視頻在網絡上被瘋狂轉發,被網友封為“成語女神”以及“行走的成語詞典”。

  總決賽上,兩人先以3比1碾軋“碔砆”兄弟,率先進入冠軍賽。首輪六詞對抗賽時,平均4秒1詞的速度令台下端坐的兩位文史專家酈波和蒙曼都自認不如。比如,張鈺樺描述“什麼荒什麼嬉”,白娟立馬猜中“業精於勤”﹔描述“骨象玉石”,立馬反應到“切磋琢磨”﹔描述“把技藝傳給你”,就想到“金針度人”﹔描述“斫輪”,“行家裡手”脫口而出﹔說到“登峰造極”,馬上蹦出“爐火純青”。第三輪成語典故搶答對抗賽時,主持人張騰岳剛說了個開頭:“這個成語講的是論官二代的自我修養。謝家是東晉的名門望族,家族當中的謝安……”張鈺樺這邊已經猜出“芝蘭玉樹”。

  相較於“白話靈犀”的冠軍氣勢,PM2.5弱了很多,一來,他們是在比賽中段因為各自搭檔被淘汰后才組合在一起的,倉促上陣,晉級賽前隻有三天磨合時間,PM2.5作為僅存的一對作家組合。事實上,90后的李劍章還是在讀的碩士研究生,隻有80后的彭敏是碩果僅存的職業作家,兩人的年齡差幾近10歲。因此,兩人組合以來,在比賽的前三輪中毫無優勢,隻有把對手拖到第四輪,才有希望仗著深厚的文史學識險中求勝。

  總決賽時也是如此,在與“秦漢思源”的較量中,前兩局落花流水,主持人已經提前恭喜“秦漢思源”勝出了,卻不想第三局他們竟然罕見的兩次失誤讓分,PM2.5才得到喘息機會,在后兩局力挽狂瀾拿到與“白話靈犀”爭奪冠軍的資格。

  今年《中國成語大會》設計了作家和大學生兩組選手,互相競爭,互補短長。大學生的優勢在於有大把的時間准備比賽,二十出頭也是記憶力、學習能力最好的年紀,而作家們則要以閱歷、學識積累、理解能力和心態這些軟實力補足時間和記憶力的短板。比賽前期、中期,作家們紛紛不敵落馬,沒想到總決賽的冠亞軍竟然還是作家與學子之間的競技,雙方優勢、劣勢明顯。

  “白話靈犀”兩位“成語女神”向來霸氣十足,冠軍爭奪賽中先聲奪人:一舉拿下主題六詞競猜和雙音節對抗,以2比0領先。雙音節對抗,張鈺樺提示一個“貪污”,白娟思索一會兒,隨意蒙了一個“損公肥私”,居然就對了。第二詞,張鈺樺提示“迎客”,白娟立馬猜出“接風洗塵”,根本不給對手機會。不料,第三局的90秒對抗賽,“白話靈犀”兩次失誤,沒能完成比賽。PM2.5贏下寶貴的一局。第四局到了PM2.5的地盤,兩位才子展示出了他們對成語典故爛熟於心的本事。主持人的成語典故剛開始講:想當歌星,永遠不要小瞧你的音樂老師。傳說,秦國的薛譚……PM2.5已經給出答案:“響遏行雲”。第二題,典故又是剛講了個開頭:這個成語出自一個少年人的志向。南北朝時……李劍章就又搶答“乘風破浪”。嘉賓酈波感嘆:神猜不可以常理度之。

  雙方隻得進入考文史常識的“點球”之爭,PM2.5此前每次獲勝都是把對手拖至此環節。這次也不例外,第五回合,“白話靈犀”答題錯誤,PM2.5答對,彭敏與李劍章獲得2015《中國成語大會》年度總冠軍。若說是運氣,沒有對手在前三輪的失誤,PM2.5沒有機會。若說是必然,比賽是配合、心態、實力、臨場發揮的綜合考量,PM2.5贏得有理。

  幕后

  總決賽上大喊“我愛你”是怎麼回事

  在賽場上慶祝勝利時,擊個掌都能屢次擊偏,這就是本屆《成語大會》的年度總冠軍,用“另類”形容恰到好處。一個木訥寡言,一個是冷笑話王,在俊男美女之中顯得其貌不揚,兩人給組合取的名字也邪乎,PM2.5。賽場上,80后的彭敏自稱“敏叔”,為了活躍氣氛經常冷笑話不斷,口頭禪是“老娘拼了”﹔李劍章則話不多,表情欠奉,隻有比賽激動時不由自主地兩手張開,渾身使勁。

  來自沈陽的李劍章是中國人民大學現當代文學專業在讀研究生,被老師同學稱為“移動的百科全書”、“從古代穿越來的人”,獲得過34個榮譽証書,其中包括華北五省(市、自治區)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一等獎,人送外號“獲獎專業戶”。他人生最享受的事情是在國家圖書館看書,閱讀興趣比較廣泛,喜歡涉獵各個方面的知識,既有文學、歷史,也有政治、軍事。他認為二十幾年的閱讀生涯,讓自己積累了不少成語。此外,翻閱《新華字典》也是他的學習樂趣之一。

  李劍章大部分時間很安靜,呆呆的,賽況緊張激烈時,有時會突然振臂高呼“呼啊”、“耶”,負責嚇人一跳。總決賽在與“白話靈犀”爭冠的緊要時刻,他突然沖著“秦漢思源”的王蕊大喊了句“我愛你”,驚了全場。賽后接受採訪,彭敏承認,李劍章是被自己鼓動的,“沒想到一煽呼這小子來真的了。”他還代為解釋,“劍章是認真的,我們平時和‘秦漢思源’一起練習時,他就對王蕊有好感,我鼓勵他去試探試探,結果這個呆子,一‘試探’就問王蕊,‘你有男朋友嗎?’‘哦,我也沒有女朋友’,人家一定誤解他是挑逗,其實,這個90后的孩子從來沒談過戀愛,特別認真,特別鄭重,所以,才會在賽場上大聲表白的。”

  人物

  四個月時間把《成語大詞典》背個滾瓜爛熟

  來自湖南的彭敏是《詩刊》雜志的編輯。他畢業於北京大學與人民大學中文系,他的同學是李劍章的研究生導師,所以兩人在賽前就認識。雖然臨時組合有些被動,但彭敏分析,兩人能贏得比賽,不乏運氣成分,也確實配合得不錯。“我們兩個都是學當代文學的,又都酷愛古史文化,喜愛古詩文,我們在之前儲備比較深,知識結構非常像。”賽場上,彭敏盡量讓寡言的李劍章多答題,自己負責活躍氣氛,相得益彰。

  彭敏善於分析總結,他認為,和大學生對抗,記憶力是短板,心態穩定是強項,所以,李劍章負責答題,自己反應較快,負責穩定場上氣氛,以求得最后發揮穩定。此外,彭敏和李劍章是一對新組合,默契不夠,每每在前三輪比賽中被動,但彭敏自認在成語典故、知識上積累厚實,因此,賽場外常常給對手的學生組合們講成語典故,學生組合們也指導他們比賽技巧。比如,李劍章在賽場上的第四個聽典故說成語的環節表現出眾,因為彭敏發現,考題成語都是很大眾的,不冷門,隻要題目說出了年代,基本就能鎖定在兩三個成語的范圍內了,再出現人名,就能馬上確定了。對於這些比賽竅門,彭敏都毫無保留、毫無遮掩地跟對手們分享,所以對手們也願意把前三輪的答題訣竅教給他們。

  彭敏大學時代曾是不食人間煙火、在象牙塔中吟風詠月的詩人,被稱為萬能文藝青年,彈吉他、吹笛子、拉小提琴,寫新詩、寫詩詞、寫小說,獲得過北京大學校園原創小說大賽一等獎、王默人小說獎一等獎、中文系學術原創大賽一等獎、原創詩詞大賽最佳原創獎、未名詩歌獎,包攬了北大所有文學獎項第一名。但畢業后遭遇了現實的迎頭痛擊,轉而有四年時間沉迷於股票和期貨投機,想自己成立基金公司煉成一代股神。

  股市夢碎債台高筑后,他重新拾筆,參加過很多文化類電視節目,曾在2015《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第四現場”媒體競賽團獲得年度個人總冠軍。彭敏告訴記者,自己的散文集《被嘲笑過的夢想總有一天會讓你閃閃發光》今天上架,書名中所謂“被嘲笑過的夢想”就是指他以參加電視節目硬的曝光率促銷自己文學作品的這個想法。彭敏說:“我大學時寫詩寫小說,很多同學取笑我﹔我現在這麼大年紀,老出來參加比賽,很荒誕。這個年紀機會成本已經很高了,把時間投放在哪應該很慎重了。如果再拿不到好成績,很丟人呀。但我覺得這些事情有可為。”

  備戰成語大會,彭敏花了四個多月時間把《新華成語大詞典》背了個滾瓜爛熟。他給下一屆成語大會選手的建議就是:“千萬不要排斥死記硬背。因為人類掌握知識就是靠記憶,而記憶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死記硬背。”另外,經常在比賽中展現自己不正經一面的彭敏,很“嚴肅”地告誡下屆選手:“一定要找同性搭檔。雖然男女干活,搭配不累,但是不累地做一件事,往往都做不好,而且也很容易旁逸斜出地沖著別的目標去了,不能夠專注於比賽本身。不信請看兩屆《成語大會》進入最后總決賽的隊伍,除了‘秦漢思源’之外,一水兒的同性。”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