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猴年春晚總導演呂逸濤:春晚要體現大國風范
離猴年越來越近了,2016年央視春晚也越來越近了。1983年首次播出以來,央視春晚已經伴隨中國觀眾走過了30余年,成為中國人的新年俗。2016年春晚會給大家帶來什麼樣的驚喜?本報記者近日採訪了總導演呂逸濤。
記者:“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的理念,春晚已經提了很多年,今年有什麼具體的呈現形式?
呂逸濤:今年最能體現全民大聯歡的就是設置了4個分會場。從地理位置上、文化根脈上,我們選擇了4個城市,分別是泉州、西安、廣州、呼倫貝爾。泉州是閩南文化的代表,西安是大唐文化的代表,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代表,呼倫貝爾是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代表。此外,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樣也貫穿了“一帶一路”的精神在裡面。4個分會場基本都是在室外,因為主會場已經在央視1號演播大廳了,如果分會場也在演播室就沒意義了。在北部呼倫貝爾分會場,由於自然天氣比較特殊,好幾次聯排的時候氣溫都在零下40攝氏度左右,我們的工作人員必須穿當地蒙古族同胞穿的靴子,要是穿普通的靴子,用不了幾分鐘腿就凍壞了。考慮到這個實際情況,這個分會場的節目是在蒙古包裡進行的。每個分會場的節目總時長都在8分鐘左右。如果今年的分會場做得好,有可能以后幾年的春晚還會沿用這種形式。
記者:過去提“開門辦春晚”,今年則提的是在“開門辦春晚”的基礎上“開放辦春晚”,這個“開放”怎麼理解?
呂逸濤:“開放辦春晚”就是把一些社會精英力量邀請進來參與春晚的重點節目委約創作,比如今年的開場節目委托陳維亞來做指導,雜技委托甲丁來做指導,舞蹈節目委托楊東升來做指導。近5年來的春晚節目都是由一個導演組來完成,今年就是要打破固有思維,請這些藝術家進來,用不同的風格來做,集眾家之長,讓節目更精致、風格更多元。
記者:能在春晚上看到哪些明星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今年的春晚在演員選擇上是什麼標准?
呂逸濤:我們選擇演員一般就是兩極,一是頂級的藝術家,二是從老百姓中走出來的“草根明星”。對於觀眾來說,那些熟悉的藝術家演什麼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隻要他們出現在春晚舞台上就有意義﹔而百姓明星對年輕觀眾來說可能就更接地氣,比如今年我們也會請眾多綜藝節目的選秀歌手參加演出。
還有一個方面,春晚畢竟是國家電視台的行為,是中國人一年一度的盛事,所以還是要體現出大國風范、大氣魄、大格局。“你我中國夢,全面建小康”是每一個節目都要貫穿的主線。我們會請一些地方衛視請不到的人上這個舞台,比如今年我們就請到了參加過2015年大閱兵的三軍儀仗隊。節目的藝術化呈現就是抓住一點無限放大的過程,隻有這樣,觀眾才能感受到扑面而來的震撼,否則如果清湯寡水地演,觀眾就會想,我平時都能看到的東西,為什麼要在春晚看。什麼東西都是小要小得細微,大也要大得極致。三軍儀仗隊的合唱,我們把每個人的嘴型都調整過,必須張大嘴,用力吼,這樣才能有氣勢。
記者:春節是中華民族的節日,也是每一個家庭的團聚之時。家國情懷之外,小家庭的溫情有體現嗎?
呂逸濤:《時間都去哪兒了》《拉住媽媽的手》等,都是近兩年的春晚上讓觀眾感動的節目,今年的春晚也有一首體現父子情的歌曲——《父子》。在咱們傳統觀念中都說“慈母嚴父”,父子之間往往是隱忍、含蓄和不張揚的情感。在一次節目聯排的時候,我們的工作人員在靜靜地聽完這首歌之后,默默地擦拭眼淚,這說明節目的情感表達是到位的。當然,演員具體是誰,就到除夕當天直播時再揭曉了。
記者:春晚的北方節目一直多於南方節目,在北方的收視情況也一直好於南方,今年會在這方面有所調整嗎?
呂逸濤:其實不僅是春晚在北方的收視好於南方,整個央視的節目在北方的收視都好於南方。去年的春晚隻有1個南方節目,但是今年為了突出全國人民大聯歡,台裡特別提出了不能是北方的春晚,更不能是北京人的春晚,在加大整合的基礎上,南方節目增加至5個,包括蘇州評彈、西南少數民族歌舞等,希望通過這種調整能使春晚的收視均衡一點。
記者:春晚已經走過了30多年,但它的節目類型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在春晚的傳承和創新上,您有什麼看法?
呂逸濤:春晚有很多東西是需要傳承的,不能丟。比如戲曲節目,可能有的年輕觀眾不喜歡,但確實有一些老票友希望在春晚上看到原汁原味的表演。歌、舞、雜技、小品、魔術、戲曲,任何一屆春晚都沒有少過任何一個門類。除了春晚,沒有什麼晚會是4個半小時,也沒有什麼晚會節目類型這樣一應俱全。春晚的語言類節目是最受關注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決定了春晚的口碑和第二天的社會流行語。今年我們一共有40個節目,語言類節目就佔了8個。
猴年春晚2月7日播出,5日會進行最后一次帶觀眾聯排,直到錄備播之前,節目順序都可能還會進行調整,所以我們一般在7號上午才公布正式的節目單。在這裡我也謝謝大家對今年春晚的關注,希望我們的節目能為大家的節日送上喜悅和祝福。(記者 劉 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