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人民網新春走基層
陝西漢陰生態產業扶貧 讓“青山”與“金山”兼得
青山綠水的好生態與金山銀山的好經濟如何能夠兼得?是讓很多地方比較犯難的事。既要經濟又要環境,兩者兼得自然最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
連元丹,漢陰縣觀音河鎮黨委書記。
採訪中年近50歲的老連指著不遠處波光粼粼的觀音河水庫告訴記者。“這是漢陰的水源地,又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保護區,工業根本無法發展,但是我們又是漢陰縣比較窮的鎮,貧困人口佔全鎮總人口的40%多,脫貧任務很重。”
既要解決如此多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又不能破壞了這方好山好水,山大溝深,居住分散,缺乏有效的產業,讓扶貧變得不知該從何處抓,這著實讓這位退伍轉業的鎮黨委書記犯難。
扶貧難不難,思路是關鍵。觀音河最大的資源是生態,用當地開玩笑的話來說,當地是守著生態的金飯碗卻在干要飯的事。
“我們脫貧致富的路子就在我們的青山綠水裡,觀音河水庫將是我們打造休閑娛樂的核心景觀,農家樂,生態農產品種植園,生態富硒豬肉,守著生態的金山我們鎮積極轉化思路,圍繞生態產業做文章,下工夫。目前我們的富硒豬肉、富硒魔芋、林下經濟等產業都已經成型,效益明年可以全部顯現”自信滿滿的連遠丹介紹說。
一月的漢陰山間的積雪尚未化去,寒冷讓這邊方青山綠水有了些許的蕭瑟,但是寒冷的只是氣候,這裡的人干勁未減,脫貧致富的斗志卻在與時劇增。
記者從觀音河鎮了解到,觀音河鎮加大生態修復力度,支持鼓勵貧困村、貧困戶充分利用林地、坡地、水域等資源,大力發展山林經濟、鄉村旅游,推動山林經濟由種養向加工銷售市場轉變。
用心呵護這方水土,讓生態為致富添彩增色,成了漢陰扶貧的重要砝碼。位於觀音河鎮觀音河村阮家牌的思源養殖場內400多頭放養的豬將於年底前出欄。這些生態富硒豬肉,肉筋、味美,在超市的價格幾乎是普通豬肉的幾倍,生態養殖的買賣讓漢陰人嘗到了甜頭。
漢陰縣漩渦鎮的生態有機大米名氣很大,當地副鎮長豆亞軍笑著告訴記者,我們的古梯田比大米的名氣更大咧。
漩渦鎮充分利用優美的漢江穿境而過和古梯田春夏秋三季景色各異的風光著力打造旅游景點,圍繞游客接待、特色農產品銷售等方式促進鎮域經濟發展。
記者在漩渦鎮了解到,鎮上有三家有機大米加工企業,三家企業各有各的模式,借助古梯田的牌頭和傳統生態的種植方式,主打生態有機的思路未變,生態富硒大米的價格也是好的驚人,包裝精美的富硒大米又讓農戶和企業賺了一把生態錢。
在漢陰縣漩渦鎮的有機大米加工廠內,漢陰縣扶貧局局長劉恩奎告訴記者漢陰縣正在實施生態產業增收脫貧計劃。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和經營能力但無產業途徑的1078戶4100貧困人口,通過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大力發展富硒糧油、特色養殖、有機蔬菜、魔芋、茶葉、蓮藕、中藥材等特色生態產業,引導開辦小商店、農家樂,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的有效融合,增加貧困群眾的經營性收入,最終實現困難群眾的脫貧致富。
未來幾年,漢陰將通過“精准滴灌”的扶貧工作思路,通過發展特色環境建設圍繞生態特色產業、勞務創業、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措施,計劃到2019年實現全縣6.3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越線、92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銷號,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確保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