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媒體走轉改】2016春運看高鐵:硬實力中的軟實力

2016年02月06日10:48 | 來源:光明網
小字號
原標題:2016春運看高鐵:硬實力中的軟實力

2月2日下午5點,呂軍剛踏上了從北京西到鄭州的G561次列車,帶著媳婦一起回家過年。春運期間,呂軍剛搭乘的京廣高鐵客運專線,每天安排開行動車組列車327對,日均運輸能力達53.1萬人。在2016年鐵路春運的整體安排中,動車組列車佔列車開行總量的60%,“高鐵春運”已成為今年春運十分明顯的特征。

數字背后展現的是中國高鐵的“硬實力”。從20世紀90年代的技術研究和工程實踐,到2015年底中國“四縱四橫”高鐵主骨架的基本建成,高鐵正在改變著中國人的出行方式,推動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高鐵的“硬實力”中也嵌套著中國制造的“軟實力”。

嚴謹的工匠精神

中國高鐵的快速和安全,不僅依靠強大的動力系統,也依賴中國自主創新的鋼軌、無縫線路、無砟軌道和高速道岔等技術,以及每個環節的正常運行。就像汽車需要定期檢修保養一樣,高鐵在運行5000公裡或連續行駛48小時之后,就要進行一級修。

位於北京市西南的北京動車段,就是動車的“4S店”之一。這裡的工作人員多是年輕小伙子,現行的高鐵多在白天運行,晚上入庫檢修,他們便需要“晝伏夜出”。在6個人同時作業的情況下,完成一列車的全部檢修需要4個小時。為了確保安全,每個檢修動作都需要兩人同時在場,並進行互相檢查和電腦系統檢測。所有的檢修人員都配備一個帶錄像錄音功能的手電筒,讓高鐵的任何一點兒細微調整都有據可查。

一級修車間主任李赫表示:“旅客們的行車安全是最重要的,這要求我們的工作必須嚴謹、專注,來不得一點兒馬虎。”春節假期他們無法回家過年,卻為了更多人能夠跟家人團聚而變得更加繁忙。在這場春運大考中,北京動車段日上線動車組為127列,檢修員們的工作量也比平時作業量多出了三分之一。

 列車背后的“隱形人”

與之前的普速列車相比,高鐵不再需要“一把榔頭一盞燈”這樣機械煩瑣的檢查,但一輛列車安全行駛的背后仍有許多乘客看不到的“隱形人”在忙碌著。列車從普速到高鐵的變化,也對他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鐵路局調度指揮大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鐵路調度指揮樞紐,共有140個調度台,列車的正晚點與這裡息息相關。在這裡工作的調度員們平均每人要同時盯著8塊屏幕,這些屏幕上呈現著列車行車線路、運行實時情況、供電情況、車站現場視頻和自然天氣狀況等,他們根據屏幕上呈現的情況,及時判讀列車運行風險,發布調度命令。北京鐵路局高鐵室主任程國強介紹,“高鐵的調度工作對調度員的素質要求很高,需要調度員對信息進行准確判讀,並在第一時間下達正確的調度命令。”張博是京滬高鐵調度台的一名調度員,他45分鐘便能默畫出一張全國鐵路營業站示意圖,還可以背誦出全國4000多個車站並掌握各站所在省份、線路。他說:“心中有圖,調度不慌,事半功倍。”

調度人員可以在恆溫環境中工作,但還有一群人無論風吹雨打都要堅持上崗,他們就是上水工。春運期間,兩個班組在24小時中要為7000多節車廂上水,每節車廂需要約1噸水。上水車間主任姜兆忠介紹,與普速列車相比,動車組的停靠時間縮短了一半,這意味著工人們需要爭分奪秒地完成上水工作。他們在寒冬中為一節節車廂注滿清水,給旅客回家的途中帶來純淨和溫暖。

創新驅動的示范效應

到2015年底,中國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已經超過1.9萬公裡,佔世界高鐵總裡程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借助高鐵,中國人的生活半徑和活動范圍明顯擴大和拓寬,直接拉動了沿線城市旅游、餐飲、商貿等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催生出“星期天工程師”“假日專家”等新職業,異地養老也正在變為現實。高鐵帶給中國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對於制造業發展來說,“中國高鐵”還有著巨大的示范效應。

中國高鐵是當今時代高新技術的集成,是鐵路現代化和人類文明結晶的標志。它體現了我國科技創新的水平和實力,是裝備制造業中兩化融合的典型范例。同時,中國大力發展高速鐵路,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高鐵採用電力牽引,基本消除了油煙、粉塵和其他廢氣對環境的影響。以京廣高鐵上CRH380A(L)型高速動車組為例,它以時速300公裡運行時,人均百公裡能耗僅為3.64度。

“中國高鐵”是中國制造的一張閃亮名片,它所代表的中國“硬實力”中,包含著工匠精神、優秀人才和創新示范效應等“軟實力”,它也將進一步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助力中國制造2025全面啟航。( 張永群 任少博)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