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女醫明妃"編劇聊創作:過度完美對女主是種麻煩

2016年02月20日06:20 | 來源:北京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過度完美對女主是種麻煩

  “女醫明妃”衛視熱播 編劇張巍暢聊創作

  無論是十年前的韓劇代表作《大長今》,還是近幾年國內熒屏古裝劇的代表作《甄嬛傳》、《羋月傳》等,女性勵志元素在古裝劇中越來越被凸顯和強化。觀眾們不再局限於看男主和女主浪漫的愛情故事,女性角色的塑造脫離了柔弱依附男性的蔓藤花形象,而是更多地依靠自己和命運抗爭,迎來所謂的熒屏“大女人”時代。

  正在江蘇衛視和東方衛視熱播的《女醫明妃傳》更是將女性勵志元素發揮到極致,該劇取材於真實歷史人物,女主角譚允賢(劉詩詩飾)的原型是中國古代4位女名醫之一,她是一個傳奇式人物,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中醫學案例《女醫雜言》。

  《女醫明妃傳》用這樣一個傳奇女醫師作為故事原型,將其與真實歷史事件結合,創作出一段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劇中,譚允賢是個勵志典范,她在最嚴苛的歷史背景下打破桎梏,自強自立,不但掌握了傳統的醫學之道,還基於對醫藥原理的知識,創造性地發明了藥膳、藥妝等許多花樣,更獲得了人生伴侶。

  編劇張巍近日接受了北京晨報記者採訪,對她來說,《陸貞傳奇》、《女醫明妃傳》、《班淑傳奇》分別塑造了女相、女醫、女傅的形象,構成了其“女性古裝職場勵志“三部曲。

  對話編劇

  醫理可考

  不代表藥方可用

  北京晨報:從《陸貞傳奇》開始,你陸續寫了《女醫明妃傳》和《班淑傳奇》,三部劇都是古裝女性職場路線,為何選擇這個方向來寫?是對這類題材很偏愛嗎?

  張巍:我當時想做一個古裝女性職場系列,女相、女醫、女傅等。不知道是不是趨勢,我覺得是我自己獨創的。

  北京晨報:《女醫明妃傳》裡有很多專業的中醫知識,在寫的時候是不是找了很多老中醫咨詢?

  張巍:前后找了三個中醫提供咨詢。我的一個好朋友是一位民間高手,我所有的方子都是找他幫我看的﹔后來經人介紹了一位中醫研究院的副教授,幫我把方子都改到了明以前﹔最后又找了一個中醫藥大學畢業的朋友,幫我又重新看了一遍。

  北京晨報:雖然你提到了前后找了三位中醫,但依舊有一些網友認為,《女醫明妃傳》裡面的醫術和藥方並不科學,比如什麼針刺放血的,有人認為這是誤人子弟。

  張巍:我們所有的醫案出處都是明以前的朱丹溪醫案和傅青主醫案。當時咨詢的一些專家也存在不同意見,還經常發郵件辯論,但是大家都是很謹慎的,我們所有的醫理和方子在審片之前都是經過浙江這邊的一些中醫專家審過,當時沒有提出關於醫理和藥理方面有什麼問題。

  但是,我個人不推崇從電視劇裡尋找什麼治病的方子在生活中模仿,而且我們這部劇前三集裡就有因為問診不清出人命的情況,所以這種看了一個方子在生活中直接用,這是瞎來,我們不建議大家這麼做,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劇中的醫理是不可考的!

  這些藥方確實都是有出處的,沒有任何亂來的,這個和我們在前期對於譚允賢這個人物的設定是有關系的,我們前面就設定她一開始沒有任何行醫的經驗,這些都是她行醫的教訓,任何醫學院的實習生在開始行醫的時候也會因為經驗不足有一些誤判的地方,成為一個醫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一上來就變成神醫,不可能一上來就開外挂,這反而非常不符合真實的設定,我覺得循序漸進才是符合人物成長規律的。

  古裝傳奇

  不等於歷史傳記

  北京晨報:允賢最后是和誰(朱祁鈺或朱祁鎮)在一起的?

  張巍:堅決不劇透。

  北京晨報:有傳聞說劉詩詩改了劇本,是關於允賢和朱祁鎮關系的,是否如此呢?

  張巍:我沒去現場,也沒去探班過,我也不清楚現場的實際情況,劇本雖然有一些細微的調整,但是我覺得演員傳達的是很好的,可能這些變動是因為我和他們的理解上有一些細微的差異,不過我認為四個演員都完成得很好。至於男一和女一的愛情,男一是一定愛女一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北京晨報:有網友表示,編劇在強行洗白朱祁鎮,黑化朱祁鈺?

  張巍:我覺得我沒有洗白英宗,我也沒有黑化景泰帝,基本大事件都是按照歷史來的,我沒有刻意黑化誰也沒有洗白誰。

  北京晨報:也有女主角太過瑪麗蘇(瑪麗蘇一般指主角十分“完美”,與人氣角色曖昧不斷。)的說法,你認同嗎?

  張巍:這一點,我特別想和大家談一下古裝劇的創作觀。我寫古裝劇之前沒有什麼經驗,《女醫明妃傳》是我第二部古裝,女傅(《班淑傳奇》)是我的第三部古裝,《陸貞傳奇》是我第一部古裝,叫《女相》。這三部寫下來,我一步一步更加注重歷史。

  我受金庸的影響很大,我不是一個專門寫古裝的,入行17年,之前13年都在寫時裝劇,開始寫古裝的時候受金庸的“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影響很大。比如在金庸的《鹿鼎記》中建寧公主本來是康熙的姑姑被寫成了康熙的妹妹,並嫁給了一個虛構人物韋小寶﹔比如《碧血劍》裡面袁崇煥有個兒子袁承志,他和崇禎皇帝的女兒談戀愛,這是基於歷史基礎的一個非常美好的藝術創作,這給我的少年時代留下來非常多的美好回憶,現在我沿用這樣的方法來進行這樣的藝術創作。是不是現在的觀眾沒有我們那個時候的觀眾寬容了?是不是這樣的古裝劇一定要所有的人物都要屬實?是不是一定要嚴格按照歷史的真實來描寫?這樣的一個古裝傳奇片是否要按照一個人物傳記片來要求,我對此深深存疑。

  所以,我不太認同網友的一些意見,我不認為這部戲有歷史觀上的問題,這是一個三觀很正的劇,女主獨立,不依靠男權,不畏懼男權,不依靠男人的幫助,不宮斗,一直在靠著自己的奮斗,在愛情中也有自我認識,這樣的女性在古裝劇中是不多見的,在土木堡之變中,也表現了中國古代皇帝的正面形象,也沒有貶低少數民族,沒有刻意丑化誰,網友能不能稍微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電視這樣的藝術創作品。

  北京晨報:其實女性勵志題材看著就給人瑪麗蘇上身的感覺,這點在創作中是不是無法規避?

  張巍:現在瑪麗蘇是不是隻要超過一個男主角愛一個女主角就是瑪麗蘇?我自己不覺得她是瑪麗蘇,因為她是一個很堅強的女性,她所有的問題都是靠自己解決的,三個男性角色對她的愛反而給她造成了很多麻煩。

  北京晨報:接下來還會以古裝劇創作為主嗎?

  張巍:肯定還有古裝劇的創作計劃,但是題材會有所突破。(記者 馮遐)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