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媒體走轉改

創新基層報道形式 融入新興媒體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與赤溪村村民視頻連線前方報道手記

人民網 潘婧瑤
2016年02月24日10:17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2016年春節前后,按照中央網信辦的總體部署,人民網參加“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的百余位記者奔赴工廠、學校、鄉村,開展採訪活動。在這些記者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來到了福建省寧德市赤溪村。

2016年2月19日,我在福建省寧德市赤溪村參與了習近平總書記與該村村民的現場連線。本次報道活動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調研行程的一部分,也是記者走基層採訪的一部分。這是一次特殊的採訪,是人民網歷史上首次進行異地視頻連線直播,場地條件艱苦、攜帶設備眾多。我作為現場僅有的兩位文字記者之一,也是第一次參與到這樣的報道任務中來。

一方面,我切身感受到,走基層活動需要更多這樣新鮮活潑的傳播形式,來提升新聞影響力。我在這次視頻連線的現場,能夠最直接地感受到赤溪村村民在視頻連線裡看到總書記的驚喜之情。村民們在連線后對現場記者不停地重復:“完全沒有想到,真的太激動了!”這些村民或許不能對中央扶貧政策頭頭是道,有的甚至連普通話都聽不懂,但他們看到習總書記在畫面裡向他們問好,便能夠感受到中央對他們的關懷。這份關懷再通過互聯網傳遞到整個世界,便是給中國7000萬貧困人口送去福音。視頻連線后,此前一直躲避記者採訪和攝像機鏡頭的村民們,都更願意對我們現場記者傾訴他們在脫貧致富過程中的幸福和煩惱。視頻連線這種有新鮮感和沖擊力的創新傳播方式,真正溝通了黨和人民。我想,習總書記在此次座談會期間強調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正是體現在這些村民對記者的笑臉和話語中。我們每一點微弱的發聲,都可能影響黨和國家的形象,影響人民群眾的命運。

另一方面,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這樣創新的傳播方式也給記者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對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連線隻有7分鐘,但記者需要准備的遠不止這些。我作為文字記者,在連線前就開始在該村深入了解背景,採訪赤溪村民脫貧致富的生動故事和感受,積累大量豐富詳實的資料,以准備現場側寫的深度和廣度。在連線的7分鐘時間內,雖然我不參與到技術環節,但我也體驗到視頻連線帶來的現實和心理壓力,要在7分鐘內保障現場絕對安靜,因此文字記者隻能遠離直播設備,在不太好的角度觀察現場,還要迅速抓准所有細節,在沒有速錄輔助的情況下,同時記錄當地和北京兩個現場的狀況。在此后的追訪環節,記者也要以極高的政治敏感度和現場把控能力,向村民追問最有效的信息。

在這次實踐中,“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要求貫穿始終,要求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實事求是、深入基層,以適合於新媒體時代的方式,堅持為黨發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有生命力的、接地氣的新聞。在新的時代,我們要以創新的方式和不變的堅持,履行一個新聞人的責任和使命。

》》》相關閱讀:

特寫:“我們通過人民網與總書記視頻連線啦!”

王紹據:感謝人民網讓我再“見”總書記!

赤溪村書記:感謝人民網傳來總書記的“特別回信”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