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媒體走轉改

俯身山水闊 落筆天地寬

習近平總書記與赤溪村村民視頻連線前方報道手記

人民網 雷陽
2016年02月24日10:21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2016年春節前后,按照中央網信辦的總體部署,人民網參加“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的百余位記者奔赴工廠、學校、鄉村,開展採訪活動。在這些記者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來到了福建省寧德市赤溪村。

2月12日,大年初五。春節假期還未結束,我和我的團隊即已整裝出發,前往福建寧德赤溪村,為習近平總書記與該村村民視頻連線前方報道打前站。接到此次任務之后,我十分清楚,這既是一次難得的練兵機會,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與挑戰。回顧這八天的報道經歷,我仍然覺得歷歷在目、感慨良多。

沉下心 用專業來確保萬無一失

此次是人民網首次進行異地視頻連線與直播,是歷次外拍攜帶設備最多最重、場地最艱苦、各方協調難度最大的一次。人民日報社領導周密部署,報社各部門、分社全力支持,人民網認真策劃、反復演練,確保此次直播任務圓滿完成。我和我的團隊憑借過硬的專業素養,經過近百次的測試,從技術層面確保此次任務的萬無一失。

為此,我在報社和人民網領導面前立下軍令狀,並與團隊一起制訂了4套直播預案,啟用衛星+網絡雙重保障,開創了人民網異地視頻連線直播的先河。同時,部署多達7個機位進行拍攝,以確保畫面豐富、呈現出最佳的視覺效果。

近1噸重的設備器材,我們每天要在駐地和拍攝地之間往返運送﹔攝像師往往一站就是5、6個小時,機位緊湊,為了避免互相干擾,有的同事甚至在0℃的戶外脫掉外套進行拍攝﹔直播要求高,攝像機的運動軌跡甚至精確到毫米,反復演練確保零誤差﹔晚上結束拍攝,還要根據白天測試的情況,熬夜修改分鏡腳本、完善構圖,確保把最好的畫面傳回后方……

練兵千日,用兵一時。可以說,不到現場,我們大概永遠也體會不到這種規模的重要報道,需要的是如此的專業與專注。

走出去 用鏡頭來記錄基層民情

平日裡,我們的工作一般都是在辦公室和演播室裡完成。借這次報道,能夠走進基層接地氣、深入鄉村察民情,對於我們來說堪稱一次絕好的走基層採訪機會。

因此,在確保連線與直播任務的前提下,盡管前方人手緊張,我仍然堅持撥出兩位同事,採訪赤溪村的生態旅游發展現狀以及精准扶貧給村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我們的腳步走遍了赤溪村及其周邊的山山水水,我們的鏡頭對准了脫貧致富的村民和返鄉創業的青年。這些採訪極大地豐富了此次報道的內涵,如果說視頻連線和直播是不容出錯的保障任務,這些帶著泥土芬芳的報道則是我們身為新聞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使命與責任。

連線當天,除了報道連線實況的主片《習近平通過人民網視頻連線赤溪村》之外,還有一篇反映當地風土人情的微紀錄片《福建·赤溪:那山那水那人》和一篇村民採訪合輯《赤溪村村民回訪:與總書記視頻連線,見到親人了!》同步推出。

連日來,這三篇視頻稿件獲得了社會各界和各大主流媒體的熱烈關注。這一刻,我知道,我們在前方的所有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認為,基層報道的真正意義就在於切身觀察百姓的生活狀態,傾聽他們的聲音,與他們真正互動起來,記錄他們的真情實感。隻有這樣,才能發掘基層民生的閃光之處,講好人民的故事。

我記得,視頻連線順利結束后,我們還在赤溪村前方完成后續工作,便從新聞中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習總書記強調,新聞輿論工作者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

我想,我們此次在前方做的一點工作,正是在踐行總書記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而在赤溪村的這次特殊的“走基層”,無疑也將成為我們新聞職業生涯中彌足珍貴的難忘經歷。

》》》相關閱讀:

特寫:“我們通過人民網與總書記視頻連線啦!”

王紹據:感謝人民網讓我再“見”總書記!

赤溪村書記:感謝人民網傳來總書記的“特別回信”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