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責任:實踐、原理與歷史
來源:西部學刊2016年2月下
摘要:在信息社會的今天,各種利益的驅動,常常使得新聞責任旁落。信息時代的新聞業面臨著一個嚴肅的話題:新聞應該對社會進步承擔什麼樣的責任。這一問題絕不僅僅限於社會法律、道德的層面,更涉及新聞業務、新聞管理及新聞理論等諸多層面。因此,有必要重溫新聞責任,探究新聞責任的內涵、原理與實現條件,從而深化責任意識,服務新聞實踐。
關鍵詞:新聞責任﹔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責任是一種擔當。有擔當的人能得到社會尊重,負責任的媒體則能得到公眾的信任。但在信息社會的今天,各種利益的驅動,常常使得新聞責任旁落:媒體越來越多地報道無關痛痒的小新聞,熱衷於揭秘、煽情和小道消息﹔有害新聞信息泛濫加劇﹔有償新聞與“有償不聞”時有發生﹔一些歪曲事實的信息傳播,給國家、社會和公眾帶來了負面影響……信息時代的新聞業面臨著一個嚴肅的話題:新聞應該對社會進步承擔什麼樣的責任。這一問題絕不僅僅限於社會法律、道德的層面,更涉及新聞業務、新聞管理及新聞理論等諸多層面。因此,有必要重溫新聞責任,探究新聞責任的內涵、原理與實現條件,深化責任意識,服務新聞實踐。
一、歷史溯源
“作為社會的人隻有遵循自然和社會規律去承擔責任,才能既向個人負責,又向社會負責。盡心盡責有利於社會和自己,失責瀆職不利於社會和自己。”[1]
——恩格斯
新聞責任問題由來已久。但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思考與研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1946年美國報刊自由委員會的羅伯特·哈欽斯等人起草了《自由而負責任的報刊》,主張新聞自由應以社會責任為規范,標志著社會責任論的正式提出,后來在1956年出版的《報刊的四種理論》中這一理論被系統闡發並廣泛傳播,社會責任理論成為西方新聞思潮的主要代表。
對新聞責任的重視並非資產階級新聞理論所獨有。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在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報刊工作的一系列文章、對話中,也曾涉及這個問題。強調新聞責任,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特征。早在1849年,馬克思在針對《新萊茵報》的審判法庭上,就曾明確指出:“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社會的捍衛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耳目,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2]在中國,新聞界一向強調、推崇新聞責任。從王韜、梁啟超到徐寶璜、李大釗,都已認識到新聞傳媒要在溝通、教育、監督與導向方面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對於新聞責任的深刻認識,也始終伴隨著中國共產黨新聞事業的發展。從1922年中共中央第一份機關刊物《向導》誕生至今,中國共產黨人在90多年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強調傳媒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一定要對人民負責、對社會負責。正如1956年7月1日《人民日報》社論《致讀者》中所說:“人民日報是黨的報紙,也是人民的報紙。從它創刊到現在,一直是為黨和人民的利益服務的。”
二、如何認識新聞責任
英國王子查爾斯曾說:“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這就是責任。”責任是對於一個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按照《漢語大辭典》的解釋,責任的含義有三:使人擔當起某種職務和職責﹔分內應做之事﹔因做不好分內應做的事,所應承擔的過失。責任的概念,既包含法律上的含義,也有倫理上的意義,進而還有職業的特定要求。
那麼,什麼是新聞責任?新聞責任是新聞業、新聞傳媒及新聞從業者在新聞傳播活動中應恪守的行為准則與應盡的義務,即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社會存在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了新聞責任的內容和形式。因而新聞責任不是抽象的、凝固不變的,而是歷史的、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形態,新聞責任也各不相同。但不論怎樣變化,對社會負責,這個責任的客體基本不變。只是新聞責任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內涵與要求,不同的社會制度下有不同的理解與實施。
在這裡,新聞責任的客體——社會,並不是一個抽象而空泛的概念。漢語辭典中對社會有兩種解釋:一是指由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構成的整體,也叫社會形態﹔二是泛指由於共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互相聯系起來的人群。馬克思主義對於社會的觀點則揭示了社會的本質,那就是“社會的本質既不是在整體、也不是在個人之中,而隻能在人與人的關系、個人與整體的關系中去尋找”。[3]66因此,社會絕不是個人的堆積或簡單相加,而是全部社會關系的總和,生產關系是社會的基礎。也就是說,社會是一個系統,它具有一定的結構與功能,按照一定規律而運動變化。社會主要包含著:個人關系、群體關系和社會制度三個不同層次。考察新聞責任的客體,需要從社會系統本身出發,從社會關系中去考察、研究新聞責任,這是我們的理論起點。
就其理論基石而言——社會與個人的價值判斷決定了新聞責任的基本走向﹔對新聞自由的解釋左右了新聞責任的內涵﹔權利與義務的辨証關系奠定了新聞責任的理論基石﹔新聞傳媒的社會功能規定了新聞責任的具體內容。
需要明確的是: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新聞責任的性質,基於不同經濟關系之上的新聞傳媒及新聞傳播活動,必然會根據不同的利益關系形成不同的規范原則﹔新聞責任往往會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而體現出不同的價值取向與價值追求,並不斷注入新的內容,賦予新的意義。
三、強調新聞責任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特征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要求新聞工作者對事實負責、對群眾負責、對社會負責﹔要求新聞工作者運用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唯物地、辨証地、歷史地考察新聞傳播現象,深入研究並回答新聞理論和新聞實踐中的問題,科學地揭示新聞傳播規律。
在我國,傳媒結構是以黨報、國家通訊社、國家廣播、電視台為主體,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始終要求在新聞傳播中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把體現黨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聲結合起來,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生活,及時反映現實,維護人民的利益。今天,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指出,新聞傳媒要始終保持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這成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關於新聞責任的理論核心。在此理論框架下,新聞責任的主體涵蓋了新聞業、新聞傳媒以及新聞工作者這個由整體、局部直至個體的三個不同層次﹔新聞責任的客體則是社會,包括社會制度、群體與個人﹔新聞責任的內涵由此衍生而來。
在傳播學中,新聞業具有四大功能:傳播信息、引導輿論、協調社會、傳承教化。功能對應著責任,責任由此而來。具體而言,就是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進步、公民身心健康所應承擔的安全責任、傳播責任、監督責任與文化責任。其中傳播責任是最基本的責任,是基礎、是前提,其他責任的實現必須通過它來體現。安全責任是核心,監督責任是保証,而文化責任是准繩。作為新聞責任的組成部分,它們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傳播責任,意味著新聞傳媒及其從業者要對傳播的新聞信息負責、對受眾負責,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要講求公開原則、真實原則、客觀原則、時效原則與受眾原則。輿論功能的發揮,可產生強大的作用,並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就是說,履行安全責任要堅持保密原則、導向原則、大局原則﹔行使監督責任,則要堅持公正原則、有效原則、大局原則。社會教化的功能,體現於傳播文化知識、提倡社會道德等,因此要承擔相應的文化責任:恪守職業道德,傳播先進文化、維護道德,推動社會進步。
履行新聞責任還必須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要求。在我國,新聞業、傳媒及其從業者是黨、政府與人民的耳目與喉舌,新聞業屬於意識形態范疇,是黨的思想宣傳陣地,事關國家的發展、社會穩定和安全。履行新聞責任,除了要遵循具有共性的新聞傳播普遍規律與基本原則,同時還必須遵循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內在發展規律,即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堅持黨性原則、政治原則、大局原則與群眾原則,以人為本,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
四、怎樣實現新聞責任
任何目標的實現,不僅僅取決於個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和獻身精神,還要受到其所處的工作環境和社會條件的制約。同樣,新聞責任的實現也是由主觀努力和客觀條件兩個方面的因素所決定。
新聞責任的實現,離不開個人與社會的共同努力。個人與社會的維系與評價,主要是以國家的強制力量與手段來保障,由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主體信念所構成的道德來維護。換一種角度說,新聞責任的履行,需要兩種硬度不同的力量:一是剛性的,即法律法規的制約,二是軟性的,即道德的約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力量一同維系著社會系統的正常運行,而這也是新聞責任得以實現的必由之路。它們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共同推動新聞責任的實現,使其充分發揮效能,而不僅僅流於形式。
新聞責任的履行,要依靠社會輿論與法律、法規的約束一同構成的外部力量,更要憑借責任主體自覺又清醒的責任意識所構成的內部動力,這是履行新聞責任的基礎,也是實現新聞責任的重要保証。解決新聞實踐中層出不窮的問題,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提高媒體及其從業者的責任意識,加強自我約束和管理,恪守職業道德,提高新聞從業人員及媒體的整體素質,維護新聞業的社會公信力。逐步建立一個健全而有效的自律機制,與行業管理、司法監督緊密結合,通過教育、管理、自律和他律,為新聞責任的履行營造一個積極有利的媒介環境,提供切實可行的實現條件。
新聞責任不是一種紙上談兵、脫離實際的枯燥理論,也不僅僅是簡單的新聞隊伍自身建設問題,而是一個事關國家穩定與社會進步的現實問題。但我們對它的認識與研究還遠遠不夠,亟需從實踐、管理與理論三個不同層面來解決新聞責任問題,使廣大新聞工作者把履行責任當成自覺行為,各傳媒機構一方面自覺承擔新聞對社會的責任,一方面還要管好自己的隊伍,加強規范。而對於培養新聞隊伍后備軍的新聞院校來說,加強新聞責任的教育與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新聞責任觀,則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新聞責任不僅僅是新聞傳播學的研究課題,它包含著哲學、社會學、政治學、文化學的深刻寓意﹔它來自實踐又復歸實踐,其現實意義甚至遠在理論之上。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3]鄭杭生,賈春增,沙蓮香.社會學概論新編[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
(作者系中央電視台高級編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