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聽聽媒體人怎麼說

2016年02月25日07: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聽聽媒體人怎麼說

  胡正榮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

  范建平 國際在線總編輯

  周曉鵬 新浪網副總裁/新聞總編輯

  鄒明 鳳凰網總編輯

  劉洋 網易副總編輯

  程志良 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新聞處處長

  史安斌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水皮 《華夏時報》總編輯

  王海 中國青年網副總編輯

  習近平總書記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后,廣大新聞工作者反響熱烈。連續幾日,新聞界的學者們積極解讀習總書記講話的意義,媒體同仁們則紛紛表示要自覺擔負起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一躍成為流行語。

  習總書記的講話釋放了什麼信號?監管層和學者們有什麼體會?新聞工作者們打算怎麼做?海外網就此採訪部分媒體人,請他們談談各自看法。

  主流媒體應加強創新

  胡正榮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

  從國內看,目前中國媒體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中,傳統媒體面臨著受眾轉移和新媒體崛起的“雙重夾擊”,主流傳統媒體更是在商業門戶網站的沖擊下處於守勢,亟須加強改革,打破原有的宣傳結構和話語體系。

  從國際看,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提升,中國的一舉一動都在成為世界輿論的焦點,受到全球媒體的評判。與之不對稱的是,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卻非常薄弱,中國在國際輿論場上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在這種形勢下,習總書記要求主流媒體努力創新,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媒體需在競爭中謀發展

  范建平 國際在線總編輯

  在現在的輿論環境下,新聞形成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正確導向,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總書記的講話,我覺得最后貫徹到新聞工作是要“圍繞中心,圍繞大局”。

  對於習總書記講話的主題詞“新聞輿論工作”,我認為“新聞”是外延,“輿論”是內核。新聞工作者需牢固樹立輿論意識、導向意識。在目前的輿論環境下,新聞的正確導向對社會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有償新聞、有償不聞以及片面追求點擊量、收視率的做法,都是忽略導向性的表現。

  總書記談到媒體競爭和與時俱進,我認為新聞領域的競爭隨著網絡媒體的興起和發展日益凸顯,我們必須正視和適應競爭,在競爭中謀發展。

  就對外傳播而言,從宏觀層面要加大對外傳播能力的建設力度,從微觀層面要加強相應的創新,提高講中國故事的針對性、技巧性、有效性、貼近性,提高對外傳播的實效。

  保持創新力,提高傳播力

  周曉鵬 新浪網副總裁/新聞總編輯

  2016年,資訊生產與傳播的形態將會繼續發生轉變。如何保持創新力、提升參與感、提高習總書記所講的傳播力將會是所有媒體所面臨的課題。信息的紛繁復雜讓優質內容成為稀缺,社交時代傳播意味著一切,科技的發展讓用戶消費資訊的方式發生改變,隻有將這三者有機結合,才能打造出具有全球競爭力、影響力的中國媒體。

  新浪網作為中國最有影響力之一的網絡媒體,將結合創新要求,在可視化、參與性等方面探索、嘗試更多新技術,提升用戶體驗,在內容的生產和網絡內容的消費方式上探索新模式。

  努力做好四個“者”

  鄒明 鳳凰網總編輯

  習總書記說這是一個大時代,需要“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我覺得這四個“者”對所有媒體都適用。在這個大時代,所有媒體不會缺席,當然鳳凰也不會缺席,都要努力做好四個“者”。我們作為媒體工作者,首先要增加自己的媒體社會責任感,堅守媒體底線。

  其次,習總書記說,隨著形勢的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內容、形式、技術等。對於鳳凰全媒體來說,我們有自己的專門實驗室,緊跟互聯網技術發展,特別是媒體技術發展,加強我們技術的跟蹤和實際的應用。

  最后,習總書記特別強調導向意識。無論是何種新聞領域,何種業務類別,媒體都要增強導向意識,這對我們來說就是堅持正能量傳播。

  商業網站也要傳播正能量

  劉洋 網易副總編輯

  習總書記2月19日的調研和講話,對我們商業網站來說同樣也是很大的鼓舞。其中,總書記提到的引領方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可能是我們商業門戶網站今后最主要的工作。

  總書記提到要堅持正面報道為主,他還提到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我們2015年加強了正能量報道,去年大概一共報道了4500多篇身邊的凡人義舉,跟帖量大概達到了2.7億。

  我覺得一直以來外界認為商業網站只是靠吸引眼球來追求點擊率的說法並不准確,我們2015年關於正能量新聞的報道,給了這個說法一個有力回擊。我認為商業網站能把正能量很好地宣傳出去。

  讓主旋律、正能量主導網絡空間

  程志良 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新聞處處長

  習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做好網上輿論工作、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網之道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

  我認為,第一要強化黨性原則,把恪守黨性原則作為網信系統的最高標准、最嚴要求。

  第二,網絡媒體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正如總書記所說,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網絡媒體要將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作為網絡宣傳工作的根本任務,要著力破解兩個輿論場的問題,讓主旋律、正能量主導網絡空間。

  第三,堅持改進創新,提高網上輿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遵循網絡傳播規律,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創新手段方式,講求實效,加強網絡議題設置和有效發聲的能力,把握輿論引導的時度效。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網信系統的努力下,網絡空間日漸清朗,各方面都給予了好評,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互聯網治理非一日之功,依然面臨著長期性和復雜性。互聯網管理部門和網絡媒體要對照總書記的要求,強化使命擔當,為黨堅守網上陣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順利實現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持和思想文化保障。

  國際化是我國媒體發展重要方向

  史安斌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把“新聞輿論”作為媒體傳播的著力點和中心工作,是適應當今新聞傳播走向“全球化、全民化、全媒化”的重大舉措。在對外宣傳領域,以往單向傳遞的宣傳模式已經讓位於全民參與的資訊互動和觀點交鋒,在全媒體平台上展開“新聞戰”、“輿論戰”已經代替一廂情願、“我說你聽”的傳統外宣模式。有鑒於此,習總書記提出的“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符合現代傳播理念和順應全球傳播變局的指導方針。

  在調研和座談中,習總書記還明確提出了“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的任務,這將是下一步我國媒體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中心任務。他在與央視北美分台團隊做視頻互動時,得知90%的工作人員來自當地,特別肯定了該團隊的“國際化”特色。這就要求我國媒體在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過程中,要跳出原有的體制機制窠臼,大膽吸收全球媒體創意的專業人才,以“國際化”和“本地化”為基本原則,提升對外傳播的品質和效果,增強我國媒體在國際輿論場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適應新傳播形式是所有媒體人的必修課

  水皮 《華夏時報》總編輯

  對於各類媒體,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主流媒體還是市場化媒體,都要有一個政治導向,這本來是新聞媒體的一個原則,但也經常會有討論。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特別明確地指出“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對於新時期各種媒體如何融合和定位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的體會是,在移動互聯時代,資訊獲取便捷,信息容易泛濫,這個時候反而特別需要有社會公信力的媒體在信息的整理、篩選、加工、點評上發揮作用,所以在這個時代,媒體人不是無能為力了,或者說整個行業被顛覆了,反而是擁有更大的空間,就看你如何去發揮。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要如何認識這個時代,怎麼應用好新的傳播形式,這是所有媒體人需要適應的問題。當然也會面臨調整,就像現在要淘汰落后的過剩產能一樣。作為一個有追求的新聞輿論工作者,對市場需求要有清醒認識,把個人理想和黨的要求充分結合起來,在以正確輿論引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塑造等各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把握青年特性

  講好中國故事

  王海 中國青年網副總編輯

  在學習習總書記講話過程中,我們從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時代背景、現實路徑、創新引導、保障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領會和解讀。作為面向青年的傳媒,中國青年網要團結青年跟黨走。

  除了政治層面堅持正確導向,作為與團員青年廣泛聯系的媒體,我們還要學會新方法,把握青年的思維特性,以及新的互聯網傳播規律,運用新的傳播手段對青年講好中國故事,對世界青年也要講好中國故事。

  我們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過程,變成服務、引導廣大團員青年為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的過程,變成推動青年一代投身國家發展的過程,變成推動互聯網轉型升級的過程。(王 嶺 孟 珂 整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