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藝術家虛構生活當"網紅" 姑娘你為什麼這樣"紅"

王鐘的
2016年02月26日07:3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姑娘,你為什麼這樣“紅”

  兩年前,生於阿根廷的藝術家阿瑪利亞·烏爾曼作了一個決定:花4個多月的時間,通過在Instagram上發照片的形式,把自己打造成一名“網紅”。隨后,她上傳一系列堪稱信息量很大的自拍照片,有的精心打扮,有的衣著暴露,還包括自己上鋼管舞課程、做隆胸手術的經歷,甚至還經歷了失戀后吸毒、戒毒然后回歸正常生活的過程。

  當然,這一切都是假的。在烏爾曼這場行為藝術的后期,她的賬號已經收獲了近10萬粉絲,成為真正的“大V”。然而,烏爾曼的“揭秘”讓粉絲大吃一驚:“一切都是按照劇本走的。我用了一個月時間做調查,這個劇本包含開端、高潮和結尾。我染了頭發,換了穿衣風格。我在演戲:那不是真實的我。”

  藝術家用反諷的虛擬表達,構建了一個真實的“網紅”形象——那些粉絲可沒有一個是買來的。這似乎告訴人們,隻要掌握規律,精心准備,普通人也可以成為“網紅”。

  盡管缺乏相關數據,不過整體印象足以佐証:在各個網絡社交平台上的“網紅”群體中,女性比例要遠遠高於男性。正如烏爾曼所演示的那樣,美女“做什麼都是對的”,這反映了互聯網簡單粗暴的審美邏輯。這些“網紅”為了維持活躍度,必須天天晒自拍,換不同的衣服,不經意間露出名牌的商標(很多其實是巧妙的植入廣告)。吃美食、健身、旅行、與寵物合影也是“網紅”吸睛的常用手段。

  單單依賴身體當然是膚淺的,何況一些志在成為“網紅”的人未必都有良好的外貌條件。於是,像許多營銷方式一樣,“網紅”也需要講述一個故事。烏爾曼表演的失戀后吸毒,然后又走出陰霾戒毒成功,就是一個心靈雞湯味道濃厚的故事。當然,更經典的故事可能發生在中國——前不久“網紅”“童瑤”東窗事發並以騙捐被刑拘后,人們才知道這位昔日的“知乎女神”原來是一名男青年,文章中描述的青梅竹馬的愛情經歷更是子虛烏有。

  除了身體和故事,“網紅”還需要掌握用新媒體語言與粉絲溝通的技巧。有別於在傳統領域出名的人,“網紅”往往以草根姿態示人,也志在成為草根喜歡的人。無論是烏爾曼所扮演的初次來到美國洛杉磯的鄉下女孩,還是“童瑤”不厭其煩地在知乎上解答情感問題,做每個人的網絡閨蜜,都是“網紅”與粉絲拉近距離的方式。“網紅”和宅男是天生的搭檔,后者成就了前者,前者則豐富了后者的業余生活。

  當然,並非所有的“網紅”都是為迎合粉絲的娛樂、刺激、偷窺、臆想以及看客心理而生的。我認識的幾位網絡紅人,都是通過自己的才華獲得粉絲認可。比如經常在微博上發表手繪畫的同學L,就是通過畫筆下的各類植物逐漸積累了數萬粉絲,更因四川雅安地震后一幅為災區祈福的作品而走紅﹔在媒體界深耕多年的學長T,則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以《西游記》、金庸小說等文學作品為素材評論時事而成為“網紅”。

  在傳統媒體時代,一個人是否“紅”不僅要靠自身的努力,也取決於意識形態、權力組織、傳播機構是否給他紅的機會。而在新媒體環境中,過去出名所需要的中間力量已不再是必需品(當然這些力量仍在持續地捧紅一些人)。從這個角度看,“網紅”現象是網絡社會運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它至少傳遞了相應社會群體的一類意志。盡管良莠不齊並且與商業利益關系曖昧,但是“網紅”現象真切地勾勒出一個平等而自由的互聯網世界。

  烏爾曼的試驗也告訴人們一個普遍的基本事實:成為怎樣的“網紅”是你自己的選擇。表演有開始,有結束,“網紅”有紅的日子,也有過氣的一天。選擇用怎樣的方式讓人記住,事關姿態和尊嚴。其實,盡管烏爾曼給自己的“網紅”事業畫上了休止符,但是她扮演“網紅”並與粉絲互動的整個過程,無疑成為個人創作生涯中無法忽視的一件作品,這是不是讓她更加紅了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