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談"48字":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交流交融善發聲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主持人:本報記者 趙新樂
對話人:中國網副總編輯 薛立勝 上海外語頻道副總監 朱曉茜
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聯接中外、溝通世界”要求我們新聞媒體多走出去,做中國和世界“聯接”和“溝通”的橋梁紐帶。
薛立勝:這八個字的表述對於中央重點新聞和外宣網站的中國網而言深有感觸。當下國際輿論斗爭形勢錯綜復雜,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互聯網已成為國際輿論斗爭的主戰場。來自全球的海量信息正在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擴散,來自不同世界的思想觀念正在互聯網上進行著交流、交融、交鋒。在新的形勢下,不斷繼承和發揚我黨思想宣傳工作的寶貴經驗,積極探索和實踐互聯網國際傳播規律,切實增強以對外傳播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內容的國際傳播能力,搶佔國際話語權、主導國際輿論則成為當務之急。
朱曉茜:總書記特別用“聯接中外、溝通世界”對國際傳播工作提出了希望。在此之前對中央電視台的調研中,總書記也通過視頻連線中央電視台北美分台負責人,希望他們用好國際化傳播平台,客觀、真實、生動報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促進外國觀眾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既顯示了對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視,同時也為國際傳播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國際傳播的新聞工作者,我感受到極大的鼓舞和激勵:一方面覺得使命感更強、肩上的擔子更重,另一方面也覺得目標更加明確、干勁更足。
主持人:要想在國際舞台上講好中國故事,搶佔國際話語權、主導國際輿論,對於承擔著外宣任務的媒體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語言問題、表現形式等。
薛立勝:中國網承擔著國家外宣的重任,已實現中、英、法、西、德、日、俄、阿、韓、世界語10個語種11個文版的覆蓋,成為中國進行國際傳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訪問者遍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網國外訪問量約佔本網總訪問量的30%,在臉書、推特、YouTube等境外主流社交網站開設賬號的粉絲總數已達到1100多萬人,實現了在國際主流平台上的溝通和對話。
為了貫徹落實中央領導的要求,完成中央賦予的外宣職能,中國網會進一步發揮多語種優勢,打造國家多語種多媒體國際傳播平台,堅持以新聞為前導,以國情為基礎,綜合運用多媒體手段,並充分利用境外主流社交媒體,打造一批有分量的品牌欄目和節目,進而充分展示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積極爭奪國際輿論的主導權。
朱曉茜:上海外語頻道作為上海的一家外宣電視機構,以中、英、日等多語種全天候播出,自2008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以及上海的國際影響力。
此前,該頻道與美國團隊合作制作了十集大型紀錄片《中國面臨的挑戰》。在制作這部系列紀錄片時,對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的領域以及國際主流媒體對中國的報道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隨著中國3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國際社會對當今中國的現狀以及未來走向非常關注,可以說涵蓋了政治、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然而國內主動回應國際社會這些關切與興趣的節目鳳毛麟角,而一些西方媒體的攝制組到中國來進行的報道和拍攝又常常浮光掠影,有時還會以偏概全。這些情況都造成了國際社會對當今中國缺乏客觀和全面的認識與了解。因此,如何能夠通過我們的工作使外國觀眾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一個改革發展的中國,一個直面發展中問題和挑戰的中國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除了做好內容定位之外,我們認為“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還意味著外宣作品在表現形式上也要符合外國觀眾的收看習慣,要採取外國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才能夠真正達到“聯接”和“溝通”的目的。在拍攝《中國面臨的挑戰》時,我們使用美國主持人帶入,用他的視角觀察和解讀中國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美國好萊塢著名制片人、奧斯卡獎獲得者邁克·麥德沃在看過該節目后說:“《中國面臨的挑戰》通過很多普通人的故事,將中國形象地呈現在美國觀眾面前,這部片子足以掃除那些關於中國的陳詞濫調。”
主持人:在新的傳播環境下,國際傳播所面臨的挑戰不言而喻。中國與國際真正實現“聯接”和“溝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薛立勝:引導國際輿論公正客觀地認識中國是當下網絡外宣工作的根本出發點。目前,中國網外宣工作正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以及獨特的中華傳統文化全面展開:對於中國發展為世界帶來的重大機遇,強調互利共贏、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戰略,體現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對於世界對我國的不了解和不理解,以積極自信的姿態,答疑解惑、凝心聚力﹔對形形色色的“中國威脅論”和個別方面惡意揣測,則以事實為武器,予以堅決回擊。
真正實現“聯接”和“溝通”,首先要讓語言不再成為障礙,這就需要提升媒體的外語表達水平,要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和語言習慣﹔其次要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制作精良的信息產品﹔再次要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朱曉茜:國際傳播媒體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聯接中外”,要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橋梁或紐帶。同時還要進一步做到“溝通世界”,也就是不僅要把中國的發展、中國的文化介紹給世界,介紹給外國受眾,還需要注意表現形式,做到有效傳播,才能真正起到溝通彼此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上海外語頻道也將與時俱進,通過新媒體等多種渠道和平台,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和理解真實客觀的中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