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市場離"票房第一"近了 距"電影強國"仍遠

售票處
得益於《美人魚》、《三打白骨精》、《澳門風雲3》等多部本土大片的集體發力,加上傳統春節帶來的家庭觀影熱潮,今年2月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10.5億美元(約合68.7億人民幣)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並且歷史上第二次超越了北美市場成為全球單月票房第一。第一次單月票房超越北美,恰好也是去年2月的春節檔。有分析指出,如果明年2月中國電影票房繼續在今年的基礎上增長50%,那麼中國電影市場大約在2017年上半年就能把“全球第一大票倉”的稱號收入囊中。然而,比起“票房第一”的稱號,“電影強國”的目標實現起來的難度要更大一些。
離票房第一隻有一步之遙
據電影專資辦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份的電影總票房達到了10.5億美元(約合68.7億人民幣),歷史上第二次超越了北美,成為單月票房世界第一。68.7億人民幣的單月票房成績,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而中國電影單月票房首次超越北美,恰好是去年2月。不僅如此,2月份68.7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還超越了去年6月的55億人民幣,刷新了中國單月電影票房的紀錄。
2月份全球票房第一的成績,首先得益於春節檔多部國產大片的集體發力,尤其是2月8日大年初一上映的三部電影——《美人魚》、《三打白骨精》和《澳門風雲3》。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成為2月份票房最高的影片,截止到2月29日該片的票房已經達到了31.68億,幾乎佔據了2月份票房總量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美人魚》也超過《捉妖記》,成為中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2月份單片票房第二名《三打白骨精》,取材自中國家喻戶曉的神怪小說《西游記》,由鄭保瑞導演,鞏俐、郭富城、馮紹峰、小沈陽等共同主演。截至2月29日,《三打白骨精》的票房累積達到11.64億﹔最近三年春節必來賀歲的系列電影續集《澳門風雲3》依然由王晶執導,並延續香港電影群星賀歲的傳統找來大牌明星主演。截至2月29日,《澳門風雲3》票房累計達到10.93億,位列2月份單片票房榜的第三名。
其次,銀幕數、觀影人次的增加,電商平台的助力,都為2月的“全球票房第一”添了一把火。相關數據顯示,從2015年的2月到2016年的2月,全國新增影院1600多家,新增銀幕約11000塊,觀影總人數從1.1億人增長到1.9億人。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線上化率超過80%,而電商預售平台還為影院的排片提供了更為科學的指導。猴年大年初一的預售票房達到了破紀錄的3.3999億,這給了影院極大的信心,間接推動影院增加場次、提高排片密度。大年初一當天全國電影放映總場次達22.8萬場,並創下了6.4億人民幣的單日票房紀錄。
距電影強國仍有漫漫征途
中國電影票房第二次超越北美,第二次成為單月票房的世界第一,這樣的成績令人欣慰但並不意外。畢竟,在全球電影市場均大幅衰退萎縮的大背景下,中國電影市場一枝獨秀地保持了超過30%的年增幅,成為“票房世界第一”隻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然而,比起“票房第一”的目標,成長為“電影強國”才是真正難啃的骨頭。我們的國產電影能夠從進口片手裡奪回“中國影史票房第一”的稱號,卻不能像好萊塢大片一樣走出國門,把其代表的價值觀傳遞到全世界。以近年的幾部賣座國產片為例:《泰囧》當年在國內名利雙收,到了海外上映缺難逃水土不服,在北美首周末票房隻有可憐的3.22萬美元。《華爾街日報》用“喜劇不挪窩”的原則來解釋《泰囧》遇冷,畢竟美國非常本土化的喜劇在海外也同樣賣得不好﹔《泰囧》海外失利還可以找到借口,《捉妖記》的海外受挫就有點讓中國電影人摸不著頭腦了。畢竟《捉妖記》的導演許誠毅在夢工場工作多年,還憑借《怪物史萊克》拿過奧斯卡小金人,說《捉妖記》有一半的美國血統一點也不夸張。但該片在北美上映之后遭遇票房和口碑的雙重打擊,票房隻有幾萬美金,在IMDB網站上的評分也僅僅及格﹔如今風頭正勁的周星馳,當年也是他執導的《西游降魔篇》在內地豪取12.45億票房,該片北美上映后首周末票房才不到8千萬美元。仍在不斷刷新中國影史票房紀錄的《美人魚》在北美上映被定為R級,上畫影院有限、排片不多,上映3天收獲100萬美元。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全年總票房約440億人民幣,其中國產電影的海外票房僅為27.7億,佔總票房的比例不到10%。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好萊塢電影的海外票房佔據其總票房的比例通常高達70%,二者差距非常巨大。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日前在接受採訪時曾指出了中國電影目前存在的四個短板,第四個就是沒有找到真正走向海外的破解方式。(記者 楊蓮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