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2月下

詩靚旅游,文化古城——談“尋找古詩詞中的西安旅游之美”欄目 

商子秦
2016年03月04日15:27 |
小字號

來源:西部學刊2016年2月下

《西安晚報》去年創辦的“尋找古詩詞中的西安旅游之美”欄目,是我一直關注的欄目之一。作為報紙老讀者,又是報社特聘的專家,還是一名詩人和我省詩詞組織的負責人之一,這種關注融匯著多種的因素,也比一般人更為自覺。我感到讓西安旅游接軌詩詞,氤氳詩情、升華詩意,這種創意具有一種特別的意義,那就是彰顯了城市的文化特色,激活了產業的厚重資源,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品位。

西安是舉世聞名的文化大市,文化是西安的靈魂,也是西安的特色。國家給予西安“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這樣一個定位,也是突出了“歷史文化”這一特色。“古詩詞”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文化瑰寶,唐詩是中國文學的高峰之一,西安是唐詩的聖殿。《西安晚報》的這一欄目,讓古詩詞文化瑰寶的魅力融入了西安旅游,讓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在旅游中感知古詩詞這一文化珍寶,彰顯了我們城市文化特色,本質上也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意義非凡。我們陝西詩詞學會為《西安晚報》上有這樣一個欄目感到非常自豪。去年在一些大型詩歌活動中,在對外地詩人和客人介紹現今陝西詩歌時,多次講到這個欄目,我們的許多詩歌作者還積極參與晚報這一活動,詩靚旅游,文化古城,這就有了我的話題。

我們經常說西安是文化大市,其實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市,而文化產業卻發展滯后。我們的許多文化資源,都還沒有很好地轉化為文化產業,來推動西安的經濟社會發展。而這個欄目的創辦,我感到就是成功地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的一次嘗試。通過展示古詩詞的魅力以及古詩詞背后的故事傳說,助推西安旅游,使各個旅游景點更有吸引力,推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雖然說這是《西安晚報》種樹,西安旅游收獲,但總歸還都是推動了西安的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如果長期堅持,不斷完善、不斷開發,必然會打造為西安旅游產品中的優秀品牌之一。

這一欄目的創辦還提升了西安旅游的文化品位。眾所周知,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璀璨珠寶。艾青老人說過,詩歌是文學中的文學。所以詩歌作為文化標志的地位不言而喻。在周秦漢唐,西安作為國家首善之都,詩詞名家薈萃,在這裡寫下了無數優秀的詩篇。這本身就是今天發展旅游的一筆巨大的財富。西安有羊肉泡饃,這是飲食文化,西安有“八大怪”,這是民俗文化,這些都屬於西安大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大講特講西安有唐詩漢賦,這才是西安最具品位,最富高雅文化“含金量”的體現。這個欄目的創辦,可以說是用詩歌為西安旅游事業這條龍來“點睛”,為旅游賦予品位,賦予活力。

經過八個月的持續,欄目已經編發了大量的文稿,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取得了初步的收獲,值得慶賀,下面,我也提幾點建議,供欄目的編輯們參考。

第一、繼續發動群眾,聯系專家,在我們的古詩詞寶庫中,選取更多的可以接軌燦爛西安旅游的詩作,繼續做大做精西安的詩詞旅游。我記著在2009年中國詩歌節在西安舉辦時,曾編輯出版了《詩韻華魂——歷代文人詠長安》一書,還有八十年代出版的《歷代詩人詠西安》等書籍,都是比較系統的關於西安的古詩詞選萃,其中肯定亮點多多。

第二、還可以選取古代詩人為線索,進行旅游文化系列報道。許多古代詩人在西安都留下故事和傳說,長安區有杜公祠﹔興慶公園沉香亭旁有李白的雕塑,園中還有阿倍仲麻呂紀念碑﹔白居易和仙游寺、劉禹錫和玄都觀、杜牧和華清宮、李商隱和樂游原、元稹和曲江杏園等等,都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略加挖掘肯定會有。

再就是希望把報紙的版面文稿和活動相結合,譬如組織詩人讀者尋訪活動,和景點聯系,發動新媒體參與,電視網絡介入,組織朗誦活動,形成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亮點,吸引旅游景點和商家投入,文化經濟雙豐收。通過古詩詞打造具有詩詞文化品位的旅游紀念品,延伸旅游文化產業鏈。

(作者系陝西省詩詞學會副會長、西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報業傳媒集團特聘專家)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