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遺址兩相參悟,尋覓李楊愛情傳奇——游“中國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典范之作”華清宮
來源:西部學刊2016年2月下
冬至剛過,臘梅花在枝干枯瘦的梢頭傲然開放,給游客送來陣陣扑鼻的濃香。被稱為“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的枇杷樹,經過馴化,忍耐著寒冷,簇擁了密匝匝的白色花瓣兒。綠葉女貞懸挂著一嘟嚕一嘟嚕的紅黑色腎形果。我與陝西傳播學會的會長趙錦榮、常務副會長薛耀晗、秘書長王正華等來到臨潼大唐華清宮,在九龍湖畔仰望柏林郁郁蔥蔥的驪山。眼下,中國首部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的演出舞台,在陽光下裸露著毫無裝飾的木板,靜靜等待嚴冬褪去、暖春到來的紅火。
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引發轟動真不易
《長恨歌》是由陝西旅游集團公司傾心打造的實景歷史舞劇。該劇以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帝妃愛情傳奇為主線,在這“長恨歌”故事的發生地重現了盛唐陝籍大詩人白居易《長恨歌》的悲歡離合。在“楊家有女初長成”(序幕)——“一朝選在君王側”(第一幕)——“夜半無人私語時”(第二幕)——“春寒賜浴華清池”(第三幕)——“驪山高處入青雲”(第四幕)——“玉樓宴罷醉和春” (第五幕)——“仙樂風飄處處聞”(第六幕)——“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七幕)——“花鈿委地無人收”(第八幕)——“天上人間會相見”(第九幕)的宏大結構中,蕩氣回腸地演繹了千古愛情的絕響。
錦榮、耀晗、正華和我都還沒有觀賞過這部被譽為“中國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典范之作”。耀晗半開玩笑地批評我的弧陋寡聞說:“劉老師是臨潼人氏,在香港和海外華文報刊一版又一版發表驪山的特稿,沒看《長恨歌》實景歷史舞劇,有點兒說不過去吧!”我自嘲說:“此一時彼一時嘛,窮文人囊中羞澀唄!”
雖然尚未觀賞《長恨歌》舞劇,我對家鄉上演高水准的實景歷史舞劇仍然洋溢著自豪感。即以該劇各場次選擇白居易七言敘史詩《長恨歌》的一句命名,也體現了鑽研故事情節乃至刻畫人物藝術細節的嚴謹。從唐代白居易創作《長恨歌》、陳鴻創作傳奇《長恨傳》,到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筆記《次柳氏舊聞》《明皇雜錄》《楊太真外傳》《梅妃傳》等,再到元雜劇《楊太真霓裳怨》《楊太真浴罷華清宮》《羅公遠夢斷華清宮》與白朴的《梧桐雨》,清洪昇《長生殿》﹔魯迅當年想寫長篇小說《楊貴妃》並到華清池實地考察后又放棄了,如此等等,將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搬到實景地,引起國人與洋人歲月持久的點贊、轟動,當真不易。
以假作真的“楊妃池”,現已成為文物
驪山溫泉是河谷兩組斷層與驪山北麓大斷層的相交處形成的涌水口——千百年來地下熱水的天然出口。溫泉有四個涌水口,每小時總涌水量112噸,水溫終年保持攝氏43度,化學成分有重碳酸——硫酸鈣等1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總礦化度為每升0.964克,屬於中性淡水。不僅可供飲用,而且用於沐浴,對風濕症、關節炎、肌肉痛、消化不良以及各種皮膚病,有極佳療效。唐玄宗於天寶六載(747年)詔令房琯“益治湯井為池”,易名溫泉宮為華清宮,使該皇家離宮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天寶承平奈樂何,華清宮殿郁嵯峨”(張繼《華清宮》)。唐詩吟詠的,正是那時的景象。
“安史之亂”后,楊貴妃一門成為攻擊的目標,殃及驪山溫泉,皇帝游幸日稀。宦官頭子魚朝恩竟將華清“宮觀樓及百司行廨”等建筑拆除,解運到長安,蓋了寺廟。北宋以來,歷朝已不在長安建都,華清宮也在后晉改名靈泉觀,賜給道士。盡管包括清康熙大帝在內的少數封建帝王曾來這裡游覽,諸代當政者也先后修茸過多次,但遠不能與盛唐同日而語。
到了近代,人們在溫泉之源東北部,修建了一座“飛霞閣”。閣下修筑了狀似海棠花的“楊妃池”,閣上筑亭,號“晾發亭”,取民間傳說楊貴妃沐浴后登閣“垂發”賞景之意。
“楊妃池”三字,是郭沫若先生書題的。由“楊妃池”南側登上十多個台階,便是當年蔣介石的行轅——五間廳。蔣氏及其軍政大員以假作真,都以在“楊妃池”沐浴為樂。已故國家副主席董必武、總理周恩來陪外國國家元首來驪山觀光,也是請貴賓入“楊妃池”沐浴的。以假作真的“楊妃池”,也已成為文物。令我銘記不忘的是,1973年我也購票與夫人在那座“楊妃池”沐浴過。由於要對此文物進行保護,這座湯池已停止對外營業。
仿建中掘出盛唐遺址,海棠湯最引人注目
1982年4月,陝西省驪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擬在“楊妃池”西側依史籍仿建一座宏偉的楊貴妃湯殿。施工人員開挖地基的過程中,發現了真正的唐代“湯殿”遺址。陝西省府下令停工,一支考古隊進入了施工現場搶救文物。經過五年多考古發掘,清理遺址面積4600平方米,出土有唐代陶質管道10條,總長約200米﹔石牆32.4米,枋木18米多。用青石和沙石混砌而成蛇形水源道長約18米。還清理出五個石砌浴池和蓮花柱石、方形柱石、蓮花紋方磚、帶工匠印戳條磚、筒瓦、帶紀年陶文的板瓦等唐代建筑材料。
已故中國史界權威人物夏鼐來到驪山北麓,慷慨激昂地說: “這是唐代宮殿遺址之中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務求原地保護。”
盛唐湯池已在原址之上建仿唐建筑物予以保護,並已對外開放了20多年。我們看到,遺址廣場座落了一座用漢白玉雕塑的楊貴妃入浴像,那雕像不遠處,凌冬灌木罩滿“交枝紅豆”,猶如染了“為君滴盡相思血”。(趙崇嶓《歸朝歡》)
拾階步入海棠湯的保護殿宇,扶欄杆俯視,可以清楚看到,該湯池形似盛開的海棠花。遺址平面呈橢圓形,池底距唐代地平面92厘米,用墨玉砌筑成兩層台階。上層東西長3.60米,南北寬2.90米,由18組弧形墨玉券石拼筑而成。從兩頭的石台階可以下到池內。池底中心殘留有直徑30厘米的圓形砌筑線,那是當年安裝漢白玉蓮花噴水頭的痕跡。唐詩“貴妃湯殿玉蓮開”(王建《華清宮感舊》)、“玉蓮閑蕊暖泉香”(杜牧《華清宮》)者,即指此。在狀似海棠花的湯池中央,雕有一朵白蓮花,溫泉水由蓮花蕊噴出,如珍珠似的撒落在玉蓮花瓣及池面上。亭亭玉立的白蓮花,與雪膚花貌的楊貴妃交相輝映。花靜水動,影隨人去, “卷舒開合任天真”(李商隱《贈荷花》)。凡讀過自居易《長恨歌》的人,身臨其境,腦海裡必然會浮現一幅“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浴罷出水,體嬌無力,不勝羅綺,光彩煥發,轉照動人的“貴妃出浴圖”。
唐玄宗的“九龍殿”,唐太宗的“星辰湯”
“玉甃瓊梁九龍殿”,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專用浴池——御湯,緊貼楊貴妃的海棠湯,兩殿屋檐重疊,難分彼此。九龍湯上層東西長10.60米,南北寬6米﹔池壁由6組互相對稱的券石砌筑而成﹔下層平面呈規整的8邊形,兩層組合成抽象化了的墨玉蓮花狀,故“御湯”又名蓮花湯。該湯池儲滿水后,容積100立方米,為海棠湯的6倍,充分顯示皇帝的至尊地位。“御湯”的漢白玉雕刻附件,是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供奉的。
安祿山為了麻痺日趨昏聵的唐玄宗,獲知擴建的華清宮湯殿十分宏麗,便請能工巧匠在范陽(今北京)雕刻了一批漢白玉藝術品,運往驪山。但是,唐玄宗解衣入水沐浴時,看到微波蕩漾,魚、龍、野鴨(鳧)奮鱗舉翼,欲飛欲游,驚呆了。他當即下令撤走玉雕品,隻留下白蓮花噴頭。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長恨歌》)安祿山造反的消息,打破了唐玄宗、楊貴妃玉樓醉春、舒歌曼舞的生活。李隆基逃蜀途中,在今咸陽市西的興平馬嵬坡,這位皇帝老兒面對抗命“不發”的六軍,親口下令縊殺了楊貴妃。
在九龍湯、海棠湯正南面,溫泉水涌流而出的兩座涵洞以北,是一代名君唐太宗李世民詔令建造的星辰湯。自北門步入“星辰湯”保護殿,可以看到平面90平方米的長方形水池。它東西長19.20米,南北寬50米,深74厘米。池底出土時較為完整。星辰湯池壁、池底呈雙層結構,內層砌磚,表層砌墨玉。考古人員由殘留的唐砌鑿線分析,池壁有模仿自然界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雕刻藝術品,故以星辰命湯。星辰湯出土時,發掘柱礎3個,東西一字排開,用條磚砌筑的西牆長7.50米,南北走向的台階,長3.60米,這些是唐星辰湯的遺址。星辰湯殿西牆1米處,出土有面闊3間、進深兩間而柱網清晰的偏殿基址一座。如今,星辰湯與偏殿遺址都被南面的仿唐建筑物保護起來了。
由《舊唐書》記載可知,星辰湯及其偏殿,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十八年(644年)詔令建造的。兩年后,李世民游幸驪山溫泉宮,親書《溫泉銘》,對這一建筑杰作稱贊備至。貞觀二十二年十二月,他重書《溫泉銘》賜贈日本、朝鮮使者。次年四月,便在驪山病重托孤,駕晏於溫泉宮。星辰湯與《溫泉銘》顯然是初唐中外友好交往的地方。
這些經發掘、修復而開放的唐湯殿遺址,包括與偏殿毗鄰的尚食湯,現在全被用仿唐樓宇保護起來。太子湯則由於位於星辰湯與海棠湯之間,加上地方狹窄,當局用圍欄砌筑,露天陳列,供游客觀覽。
以30分鐘穿越時空,重現盛唐聖境
長生殿為供奉唐代自高祖李淵、太宗李李世民、高宗李治、大聖皇后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以及追封的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李耳靈位之地,故又稱“七聖殿”“集靈台”。“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追根究底,白居易《長恨歌》誤讀了長生殿。
2005年,華清宮仿建 “長生殿”,並未在唐代原址驪山西繡嶺晚照亭東修復重建“七聖殿”,而是做了唐代文物與遺址資料的歷史陳列廳。當我們參觀結束時,華清宮的工作人員說,仿唐建筑“長生殿”將改造成為唐玄宗、楊貴妃傳奇愛情為主題,由貴妃入宮——梨園春曉——貴妃沐浴——七夕盟誓——安史之亂——天宮相遇諸場次,集畫面、聲音、氣味、觸覺、動感為一體的又一大型旅游體驗項目,在2016年春暖花時與中外游客見面。
猜想起來,《玄境長生殿》將讓“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的詩意,多了幾分神秘、朦朧,以及與科技的離奇融化,也是再次誤讀了長生殿的祭祀性質。
趙錦榮會長對耀晗、正華和我說:“明年無論如何得來華清宮,看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還有《玄境長生殿》,從學術研究課題說,這也算傳播方式的多樣化創新嘛!”
冬日重游唐華清宮,走著走著,我多次與北方紅豆打照面。象征男女相思的火似的紅豆,已傳遞了一千多年愛情信息,並將繼續傳向久遠。
編輯點評:
其一,本刊對以華清宮為代表的驪山景區有著獨特的認識。這一景區的內涵之豐富在世界獨一無二,因為它有五個融合而其他景區很難達到:一是“四名效應”即名人、名勝、名景、名詩這“四名效應”的融合。二是古今三個歷史典故的融合:烽火台、華清池、兵諫亭。三是歷史人物與藝術形象的融合,既有歷史上的唐玄宗、楊貴妃多次來此,也是白居易《長恨歌》、白朴《梧桐雨》、洪昇《長生殿》裡的藝術形象唐明皇與楊太真活動的平台。四是歷史文化與現今文化的融合。唐玄宗曾創作並親自演奏《霓裳羽衣曲》,而伴舞者恰恰是楊貴妃。現今的《長恨歌》舞劇與當時的《霓裳羽衣曲》有傳承關系。五是旅游與健身的融合,洗洗湯池可以治病、可以健身。世界哪個景區能達到如此完美的“五融合”?這五個融合,無一不與旅游密切相關,只是我們當前對其宣傳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如果讓大家都能認同這一景區內涵之豐富的獨一無二,宣傳就到位了。所以說,以華清宮為代表的驪山景區還有很多文章可做。
其二,以華清宮為代表的驪山景區在西安、陝西乃至全國舉足輕重,其他報道可缺,這個報道不能缺。為此,本刊主編薛耀晗先生發起並特邀陝西傳播學會會長趙錦榮先生、秘書長王正華先生以及傳播學會專家劉榮慶老先生親履臨潼大地,目睹大唐華清宮芳容美姿,為撰寫堪與這一名勝相稱的新聞報道與游記式散文,進行充分的前期鋪墊。隨后,由本刊與陝西省傳播學會發起了專題研討。
其三,由劉榮慶老先生執筆,草就了以華清宮為代表的驪山景區的報道發於《西安晚報》,並撰寫了一篇論文與此篇散文奉獻於本刊。劉老先生系我省學者型資深記者,曾有多篇名優新聞作品流傳關中大地,他又是散文高手與古代詩詞專家,無論報道,還是論文,均是視角獨到,觀點新穎。這篇游記式的散文,穿越千年歷史,將唐代發生於此的真實故事予以清晰的再現﹔融入文藝作品,把眾多文學巨匠筆下李、楊二人的纏綿愛情帶給讀者﹔展示了一首首唐詩古韻中的精髓,狀表了蓊郁蔭翳的驪山雄姿﹔回溯了華清宮的盛盛衰衰,也展示了當今政府對她的修葺一新﹔敘說了古今名人到此的瀏覽趣聞,彰顯了諸多別處無法比擬的旅游價值。僅讀劉老先生的散文,難道不思一游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